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6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7-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政治论文哪里有?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科学评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育人工作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的路径,以期对未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

第一章  绪论

1.2.2 国外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指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上分析,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中人的片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追求的人全面发展的目标,教育就是必用的手段,并且要将社会生产劳动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完善规律,心理健康教育及道德教育逐步在国外发展起来。

西方的心理教育研究源于心理咨询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咨询的思想基础诞生的标志是由F·帕森斯撰写《职业指导》的出版。而 1942 年卡尔·罗杰斯的《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出版则标志着着心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心理治疗时代,该书还揭示了心理治疗在医疗之外的其他模式,如:“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

第一,关于心理教育的研究。心理教育在心理学知识广泛传播和心理学活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累积实践经验,人们普遍接受采用心理规律来调控人的行为的心理教育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国学界对于心理教育研究的侧重点、进程和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对心理健康也产生了不同的定义和描述。比如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正向的适应情况。也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满足、接受的状态。

第二,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它发源于美国,并逐步在各个发达国家中发展起来。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国情不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的国家发展出各自的特色。例如,美国的“科学家——实践者”模式,英国牛津大学的同学互助训练计划等。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前沿的学术成就和先进经验在各个国家间得以共享,各国原本各具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又呈现了共同的发展态势,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定义逐步走向统一。

政治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现状研究

3.1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成效

在研究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中的心理育人相关项目成果时,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成效进行归纳整理,针对其主要成效:高校心理育人的目标、服务、手段和平台进行详细的分析。

3.1.1 高校心理育人的目标基本确立

2018 年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育人的总体目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②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都再推进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心理育人目标。

首先在育人目标上,高校心理育人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转变,世界局势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是具有时代性,比如这两年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冲击。大学生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轻度紧张、焦虑情绪,表现出盲目乐观或漠视的状态,更有甚者陷入“恐惧综合征”。③因此,高校明确育人的目标上,是要培养大学生群体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心理育人目标并不在于治疗,而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具备内生动力去解决内心的困扰,帮助学生创造幸福人生,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①例如,清华大学就提出了将心理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

政治论文参考

第四章  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的路径建设

4.1 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育心育德原则

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育心育德工作原则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时候,应该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兼顾个体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对心理育人课程、活动等工作的参与度和融入感,使其良好品德习惯化。

4.1.1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

习近平指出:“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我们要注重把握其客观性,注重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使用规律。”①那么,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遵循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不要急于求成。我国著名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张增杰(1913-1986)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一个半成熟的青年中期。从人生观来看,这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间段。②所以,处于“准成人”阶段的大学生,内心充满着该时期特有的冲突和矛盾现象。因此,高校心理育人要抓住大学生这个心理阶段性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

其次,把握人才成长的客观性前提下,要重视人才在实践中的成长。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切记揠苗助长,根据大一到四大的成长特点和需要,以此来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比如,针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要加强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偏向人际交往、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在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的时候,主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这是“准成人”必须培养的技能。

4.2 建设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育人工作尤为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建设立德树人理念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因此,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需要合力建设多层次的心理育人队伍,以制度来保障心理育人工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发挥实践活动和环境等等平台的育人作用,把心理育人的各种要素综合考虑,多层次立体化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质量提升。

4.2.1 切实加强心理育人的平台保障

高校要建设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就必须切实加强制度、环境和宣传以及实践活动等育人平台的保障,全方位协同育人,以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第一是要完善心理育人制度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可以指导人办事规范和行动遵守准备。完善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规范性的法令、政策,教育者在开展工作时候更有条理和章法地开展工作。因此,建立完善心理育人制度尤为重要,可以从几点开展:首先,建立统一领导,分层分工制度。高校建立以校团委领导——各院系分管——班级和宿舍的学生管理——心理咨询中心统筹的分层领导管理制度。制定出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分责到人,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健全心理育人专业化培养制度。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程度不仅对心理育人对象产生影响,其言行示范和引领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结语

高校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通过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德育发展,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为研究对象,调研目前心理育人的现状——发现心理育人的成效与问题——挖掘心理育人过程存在问题原因——提出解决路径的逻辑来阐释。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科学评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育人工作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质量的路径,以期对未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现状研究会随着时间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新问题,希望本文能为后续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尽管本文已通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基本框架。但是高校心理育人的工作质量评估体系构建还不够成熟,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增加资金保障、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以及科研情况,使得评价的体系更加成熟,这是本研究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后续学者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