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真实世界中,基于心脾相关的温和灸对慢性心衰患者特别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所伴有的胃肠功能改变治疗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第一章文献研究
1.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与定义
胃肠功能障碍最早于1956年,以“肠衰竭”来定义,是指机体因功能性肠道减少,从而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直至1997我国学者提出“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后扩充了肠功能障碍的定义[1]。2005年Kutali ZN[2]等人提出了肠功能衰竭的新概念,泛指危重患者腹腔和消化道的问题,提出了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认为其继发于重症疾病(如创伤、大手术、休克等),胃肠道出现相关功能障碍(以胃肠粘膜屏障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和胃肠动力的功能障碍为主)的急性病理改变。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提出了急性胃肠损伤(AGI)的概念及其分级的症状特点,并提出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反复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及肠管扩张等[3]。
2.心力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
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因各种心血管系统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脏功能与结构改变,进而使得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及外周水肿[4]。周京敏等研究显示我国心衰年患病率为0.9%,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心衰患病比率将进一步增多[5]。心衰发生后,胃肠道由于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及胃肠生理功能出现变化,腹胀、纳差、早饱、恶心呕吐、腹围增加、返酸、嗳气、便秘等是慢性心衰患者病程中常见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表现[6]。宣凡馨[7]研究心衰患者症状经历发现,心衰患者在住院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腹胀、纳差、口味改变的情形,严重者可出现晨起恶心呕吐,有约20%的患者有便秘和腹泻情形,出院3个月至半年后仍有部分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纳差症状。心衰患者心源性恶病质的出现与消化吸收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心衰患者病程中的胃肠功能改变尤为重要。
第二章临床研究
第一节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课题以真实世界的研究视角,运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的患者按照暴露因素的不同(是否加用温和灸)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治疗,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纠偏后,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温和灸后,胃肠功能评分及中医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胃肠功能变化及对中医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真实临床中心脾相关的温和灸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潜在治疗机制。为慢性心衰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治疗的优化提供解决思路。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观察病例均为2019年9月-2021年4月间在肇庆市中医院心血管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
1.2诊断标准
1.2.1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关于CHF的诊断标准的记录[4]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主要综合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高危因素)、症状(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咳嗽咯痰、体倦疲乏等)、体征(有无肺部湿罗音、心脏杂音、液体潴留及颈静脉体征等)、心电图、NT-proBNP、心脏彩超、心脏核磁成像、冠脉造影等。
1.2.2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NYHA分级法进行制定[45]:
心功能Ⅰ级:患者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会引起明显的疲乏、心悸、气促;
心功能Ⅱ级:患者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休息时没有不适症状,日常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或气促;
心功能Ⅲ级:患者出现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没有不适症状,小于日常正常的活动量即出现以上症状;
心功能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均可出现上述症状,稍活动后即可加重。
第二节统计结果及分析
1病例纳入情况
自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根据本研究设计的排纳标准,经筛选后,共有94例患者纳入研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有13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脱落并剔除。因此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有81例。
1.1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匹配前对两组患者基线变量差异进行比较,对于年龄,肌酐和BNP这些定量资料,先进行了正态性检验,结果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此时选择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肌酐值明显大于试验组的肌酐值(Z=-2.232,P=0.026);两组年龄(Z=-1.636,P=0.102)及BNP(Z=-1.362,P=0.173),均无明显差异性。对2型糖尿病病史,既往胃肠疾病病史,心律失常史,心功能分级的定性资料选取卡方检验,患者在2型糖尿病病史,既往胃肠疾病病史,心律失常分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81例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成功46例患者,对上述基线变量指标再次实施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具体如下。
第三章结论
经初步研究,真实世界中,基于心脾相关的温和灸对慢性心衰患者特别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所伴有的胃肠功能改变治疗效果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够缓解慢性心衰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与心脾相关的温和灸促进慢性心衰患者脑肠互动的恢复有关,值得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