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文摘要格式模板「中医论文5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摘要 Abstrac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6651
  • 论文编号:el2021113011145527164
  • 日期:2021-11-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论文摘要模板范文有参考案例吗?论文是毕业前的一道难关,需要即将毕业的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才能毕业。本文为大家列举了5篇工商管理论文摘要,可以参考学习。

中医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模板一:健脾消痞汤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中药健脾消痞汤联合西药(瑞巴派特)与单纯西药(瑞巴派特)相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中医症状积分、胃镜积分及病理学积分差异,进一步分析健脾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改善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纳入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经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单纯予西药瑞巴派特治疗,治疗组予中药健脾消痞汤颗粒剂联合西药瑞巴派特胶囊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对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镜积分、病理学积分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病理学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各症状积分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各症状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可有效缓解胃脘痞满、胃脘疼痛及次症烧心、反酸、餐后脘痞、嗳气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稀溏的方面,无明显疗效(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痞满、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嗳气、大便稀溏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胃脘疼痛、倦怠乏力、烧心、反酸、餐后脘痞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3.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对照组)。4.胃镜积分对比:治疗后两组胃镜积分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5.胃镜下疗效评定:治疗后的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67.65%,通过秩和检验分析,Z=0.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胃镜下黏膜改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6.病理学积分对比: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可以有效改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症等病理学改变(P<0.05),而在改善异型增生方面无明显疗效(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胃黏膜炎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7.胃黏膜组织学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在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8.远期疗效对比:治疗组远期症状的疗效比对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健脾消痞汤联合瑞巴派特可有效改善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理学改变,临床疗效安全,具有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模板二:门九章辨治慢性腹泻经验研究

目的:收集整理门九章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腹泻的病案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最后得出其治疗慢性腹泻的方证和药证经验,并进一步探究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对2019年-2020年门九章教授诊治的慢性腹泻患者的门诊病历进行收集整理,将收集到的119份病案规范化整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运用该软件对医案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软件的“统计报表”系统可以进行整个病案资料的主要症状、中医证候、西医病名、方剂、药物性味归经以及各个证型的主要症状、用方、用药的频数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以进行新方和症状分析,以及各个证候的证-症-方-药关联分析,并且通过可视化的网络展示图来清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结果:1.本研究共有119例慢性腹泻患者,经过统计得出男性64例,占54%,女性55例,占46%,男性患者略大于女性患者,因此可以大概总结出,慢性腹泻的发病率男性略大于女性。2.本研究119例病例中涉及的所有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出现频率排在前10名的是:淡白舌、大便频数增加、大便溏结不调、细脉、脉沉、失眠、舌暗紫、腹胀、淡红舌、乏力。其中大便频数增加、腹胀、大便溏结不调、脉沉、淡白舌是慢性腹泻的典型症状。3.本研究119例慢性腹泻的病例中,脾胃虚弱证的出现频数为85,所占比例最高为71%,其次是肾阳虚衰证,出现的频数为18,所占比重为15%,最后是肝气乘脾证的出现频数为16,所占比重为14%。在119例慢性腹泻患者中,对其相应的西医病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主要包含慢性腹泻、糖尿病性腹泻、甲状腺结节、慢性浅表性胃炎、继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亢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由于慢性腹泻病因多类,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不具有代表性。4.门九章教授治疗慢性腹泻时使用温性、甘味药物的频率最高,使用频率居于第二的是平性药物,第三是寒性药物,54味药物的归经以脾、肺、胃、肾、心经为多见,其次是大肠、胆、小肠、膀胱、三焦、心包经。5.证-症-方-药关联分析分别得出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肾阳虚衰证各证型的主要症状和主要使用方剂,高频药物及药-证网络,证-症-药网络展示。结论:收集门九章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腹泻的病例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门九章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辨治原则有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大病以胃,顾护胃气;辨证论治,重视功能状态;调畅情志、肝脾同调。治疗特色有联合方组,标本兼治;倡用温药,慎用寒凉。

优秀论文摘要范文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模板三:基于数据挖掘失眠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治疗不同证候的失眠处方进行收集整理,探究这些处方的用药特点以及组方规律,并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演化出新处方,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证候筛选出最关联的处方制成药茶方,为失眠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在知网医学、维普网以及万方医学网站上收集近十年治疗失眠的医案和方书中治疗失眠的处方。将这些失眠处方进行整理并录入Excel表格中,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收集到的失眠处方进行二次筛选和数据预处理,将这些处方先统一整理并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管理中的方剂管理系统中。先对这些数据进行一次总体的分析,得出临床常见的失眠证候如肝胃不和、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和肝郁化火等五种证候;然后在方剂管理系统中的词典管理中选择方剂类型管理,输入五种失眠证候,再从原始数据中对这些处方按照证候的不同进行一次系统筛选,最后把筛选出的五种证候失眠处方按名称、类型、药物组成以及剂量再次录入方剂管理系统中。并利用该软件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算法,从这些失眠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以及新方分析等方面进行总体的和单一证候的数据分析;最后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以及每个失眠证候的新处方。结果:1.总体:本次研究共录入450首处方,包含279味中药,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酸枣仁、甘草、茯苓、柴胡、半夏、白芍、远志、黄连、龙骨、当归、首乌藤等;四气是寒、温、平并重,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酸枣仁、川芎、甘草、当归、茯苓、远志和白芍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10组新处方,从这些新方中分析得出失眠常见的五种证候,即肝胃不和型失眠、阴虚火旺型失眠、痰热扰心型失眠、心脾两虚型失眠以及肝郁化火型失眠。2.不同类型的失眠证候:治疗肝胃不和的失眠处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柴胡、酸枣仁、甘草、茯苓、白芍、半夏等,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川芎、柴胡、酸枣仁、半夏、郁金和柴胡等药物之间的配伍,得到由黄芩、当归、半夏、龙骨以及桂枝组成的新处方;治疗阴虚火旺的失眠处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酸枣仁、黄连、甘草、白芍、首乌藤和知母等,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知母、酸枣仁、黄芩、黄连、阿胶和黄芩等药物之间的配伍,得到由茯神、首乌藤、茯苓、泽泻、牡丹皮组成的新处方;治疗痰热扰心的失眠处方中频次最高的是半夏、竹茹、黄连、陈皮、茯苓、甘草等;四气以温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半夏、竹茹、陈皮、黄连、枳实和酸枣仁等药物之间的配伍,得到由竹茹、僵蚕、陈皮、紫苏梗、酸枣仁、知母组成的新处方;治疗心脾两虚的失眠处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酸枣仁、甘草、当归、茯苓、川芎、远志等,四气以平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心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知母、川芎、甘草、酸枣仁、当归和茯神等药物之间的配伍,得到由木香、党参、黄芪、升麻、酸枣仁、桂枝组成的新处方;治疗肝郁化火的失眠处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柴胡、栀子、酸枣仁、黄芩、龙骨和首乌藤等,四气寒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黄连、柴胡、栀子、牡丹皮、甘草和当归等药物之间的配伍,得到由龙胆、生地黄、远志、白芍、当归、牡丹皮组成的新处方。结论: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得到的各种证候的失眠新处方可以作为药茶方的底方,常用的处方组合为安神药、补虚药、化痰药、理气药以及清热药等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通过对得到的新处方进行以药测方,以方测证,可以得出治疗失眠的原则总体当以补虚泄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处方中有很多疏肝的药,再结合中医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在对失眠的辨证论治中还应把调理情志作为治失眠的原则。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更加完整、大量和精确的失眠处方进行分析处理,能发现更有潜在价值的用药规律,这些用药规律可以作为临床诊治失眠的新思路。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模板四: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方证经验研究

目的通过整理门九章教授使用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层次聚类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系统的总结和归纳门九章教授运用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特色,提炼理论特色与临证经验,为灵活运用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以及慢性疑难病提供一种新的角度和思路。方法收集联合方组以及肺系疾病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门九章教授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三年中使用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门诊患者。详细记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既往病史、方组中每一首方剂的方名、药物组成等,建立原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特点。结果经统计,所收集的275例病例中,治疗最多的疾病依次为咳嗽、肺癌、喘证;中医症状以咳嗽、少痰、喘息、气短、恶寒、痰多、汗出等肺系症状和纳呆、腹胀、便秘、头晕、神疲乏力等脾系症状为主,其中,咳嗽症状最为多见,共计出现199次,在所有患者中占比73.13%;脉象以脉沉者最多,共计出现110次,在所有患者中占比42.5%,舌象以舌质黯者最多,在所有患者中占比41.25%;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最为多见,频数达100次。在所收集的275例治疗肺系疾病的病案中,共使用方剂571首,使用的频率超过20次的方剂依次排序为:小儿异功散、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小柴胡汤、苏子理肺汤、肾气汤、苓桂术甘汤、射干麻黄汤。使用联合方组的频率超过10次的依次排序为:小儿异功散-小柴胡汤、小儿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小儿异功散-肾气汤、小儿异功散-理中汤、理中汤-射干麻黄汤、小儿异功散-苏子理肺汤。结论1.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的适应证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临床常用于病情严重,病机复杂的肺系疾病,以肺癌、喘证以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较长的咳嗽为主。2.门师治疗肺系疾病以茯苓、炒白术、党参、炙甘草、陈皮五味中药为核心药物组合,即方剂“小儿异功散”;联合方组使用种类共计57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联合方组为小儿异功散-小柴胡汤。3.在运用联合方组治疗最多的三种肺系疾病中,治疗咳嗽最常用的是小儿异功散-小柴胡汤和小儿异功散-肾气汤,治疗肺癌最常用的是理中汤-射干麻黄汤和小儿异功散-小柴胡汤,治疗喘证最常用的是小儿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4.运用联合方组治疗肺系疾病,门师组方常以“重视胃气,培土生金”立法,若有病情较为严重者当首重胃气,将顾护胃气的思路贯穿治疗的始终,联合方组之间协同增效。辨治施治的同时,应当重视外因寒邪、内伤生冷、其他脏腑病变、不良情绪、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诸多致病因素对肺系疾病的影响,寻找疾病形成的原因,证因同治,对于肺系疾病的预后、护理,遵循温、补、养的原则,谨防小寒伤肺,温补兼施,综合调治。

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模板五:基于网络药理学门九章教授五苓散方证经验研究

目的:五苓散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主治膀胱气化不利的蓄水证,该方为经典方剂,临床疗效显著。本课题以《伤寒杂病论》中五苓散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探究,临床调研(门九章教授门诊病案收集)整理和分析五苓散的方证经验,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及网络药理学进行分析,总结五苓散理论基础,探求五苓散临床运用方证规律,扩充临床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将门九章教授门诊接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收集,然后分别按就诊日期、性别、年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症状、脉象、处方等输入数据库,采取聚类分析、频数分析、网络药理学分析等方法分析处理,最终确立五苓散临床运用方证规律。结果:1.在收集的113例病案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52,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40-80岁患者占比54.1%,中老年患者较多。2.单一脉象主要以沉脉(46%)、弦脉(12.4%)为主,复合脉象以沉细脉(5.3%)为主。3.主要治疗脑系疾病(27.8%)、气血津液病(24.1%)及肾系疾病(12%),其中眩晕(23.1%)、肿瘤(13.9%)、水肿(10.2%)、消渴(8.3%)、中风(3.7%)五类病症为五苓散临床治疗的主要中医病症。4.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33.6%)、浮肿(32.7%)、头痛(23.0%)、夜尿多(19.5%)、失眠(18.3%)等,可作为五苓散辨证的核心症状,怕冷(15.0%)、疲乏(15.0%)、腹胀(14.2%)、心慌(14.2%)、便秘(12.4%)等可作为参考辨证依据。5.五苓散最常与小儿异功散(27.7%)、肾气汤(13.3%)组成联合方组使用。6.网络药理学分析共得到五苓散候选药效成分27个,预测作用靶点61个,高血压病、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疾病靶点分别为2274个、2332个、2100,潜在作用靶点分别为36个、41个、39个,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有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主要富集通路有细胞凋亡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TNF信号通路等635条。结论:通过对门九章教授临床运用五苓散的方证经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五苓散的临床应用对象以40-80岁的中老年患者最为集中,其中女性患者较多。2.五苓散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肿瘤、脑梗死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3.患者脉象以沉脉为主。4.临床表现为头晕、浮肿、头痛、夜尿多、失眠、怕冷等症状。5.常与小儿异功散、肾气汤组成联合方组使用。6.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五苓散在抑制细胞凋亡、抵抗炎症反应、增强机体代谢、改善精神焦虑抑郁、抗肿瘤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且发现网络药理学研究结论与临床经验总结结果高度吻合。

中医论文摘要模板范文已经提供,大家一定要多参考学习,然后根据自己研究的课题方向,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写出相应的论文摘要。如果有论文写作指导需求,欢迎随时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