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哪里有?本课题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临床症状及舌脉象看,更年期失眠症的患者主要以失眠和月经失调为主要表现,并兼有包括潮热、盗汗、乏力、心烦、畏寒怕冷、心悸、恶风、精神紧张、头晕头痛等诸多症状。舌象以淡红或淡暗多见,苔象常见“白苔、薄白苔”,脉象多见细脉。从整体看,临床表现多为虚症。
第一章研究背景
第二节更年期失眠症的中医诊疗进展
一、定义
更年期失眠症是指更年期妇女由于情志不调,饮食内伤,禀赋不足,病后及年迈等因素,导致夜间睡眠时长或深度不足,影响日间正常工作生活的病症,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归属于“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的范畴[50],,若兼有其他病证的可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脏躁”。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一)以肾为本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肾气渐衰,天癸将竭,更年期衰老的趋势造成的阴阳失调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内因[51]。天癸在男子为精,在女子为血,天癸不足,可见肾阴不足之证,如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所言:“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由于肾精不足以滋养五脏,累及心,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神不安,夜自难寐,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所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肾阴不足,心火扰动,此为心肾不交之证;阴阳互根互用,阴不足则阳无以化,故可出现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之证。肾虚所致更年期失眠较为常见。
(二)以肝为本
肝藏血,妇女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数伤于阴血,到更年期易肝血不足;肝肾同源,肾精不足以滋养肝阴,可加重肝血不足的症状;肝藏魂,唐容川在《血证论·寤寐》有言:“……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肝血不足可导致更年期失眠;肝主疏泄,阴血不足,则肝疏泄失职,肝气郁结,故可见心烦气躁,辗转难眠,如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所言:“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拂郁,郁则气滞血亦滞”;肝气郁久,易郁而化热,阳气上亢,故可见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头晕头痛,难以入睡等症状,《吴鞠通医案》中见述:“初起肝郁,久升无降,以致阳并与上则狂”。
第二章临床研究
第一节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通过病案搜集、梳理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李乐愚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的临床数据库,系统分析李教授的临床用药特点及遣方思路,总结李教授使用纯中医药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学术思想,为传承、发展、推广李教授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作铺垫。
二、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李乐愚教授门诊就诊并使用纯中医药治疗的更年期失眠症女性患者,借助中山市中医院门诊系统导出相关数据,进行筛选、整理。
三、资料来源
(一)病例收集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在李乐愚教授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的门诊病历。
(二)病例筛选标准
1.患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患者;
2.提取诊断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为“不寐”、“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更年期失眠症”的病历,并进行仔细阅读和筛选;
3.提取满足以失眠为主诉,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眠差、多梦等,同时伴有其他更年期症状(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精神紧张、心悸等)的病例。
第三章李乐愚教授运用纯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症学术思想总结
一、从心、肝入手,重视脾、肾
(一)心主血脉,主藏神,心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所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居主导地位[89]。由于更年期女性阴阳虚衰,气血失和,心血不得濡养,导致心藏神的功能受影响,表现为心情烦躁,夜不能寐,或睡后早醒,醒后难入睡等。
(二)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肝气之顺畅与否对情志的影响很大。更年期女性在人生的特殊时期面临体内激素的巨大变化,同时经历生活、工作、家庭的改变,多种因素叠加常常会引起女性的情绪波动,这往往是引起更年期失眠症的直接原因。肝与气机变化密切相关,当肝失疏泄、肝气不舒之时,一者会出现肝气上逆,表现为烦躁、易怒、头痛,二者会出现肝气抑郁,表现为闷闷不乐、心情低落。“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更年期女性肝血不足,故容易出现月经不调、头晕眼花、乏力、手麻等症状。肝木克土,肝失调达常影响脾土运化,引起纳差、便溏等症状。这些由于肝脏失调而引起的伴随症状可进一步加重失眠。
(三)脾主生血、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脾旺,则气血充盈;反之,脾衰,则气血虚亏。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失眠;气血不足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常头晕、心悸、心烦等,引起或加重失眠症状。
二、补虚泻实,调和营卫、气血、阴阳
根据对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女性患者以虚证为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受痰浊、水饮、郁火、瘀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失眠的症状,有些病情复杂的患者也会出现虚实夹杂的病证,因此治疗上要注意补虚泻实,使人体功能调和,具体来讲,就是从营卫、气血、阴阳的方面考虑。
《景岳全书·不寐》中提到:“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营卫调和是治疗更年期失眠症不可忽视的方面。《灵枢·大惑论》提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营卫生会》也说:“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这说明营卫周行躯体,循环全身,随日夜之变而有阴阳出入的规律,这与现代医学的人体昼夜节律有相似之处,若不能正常出阳入阴,则引起人寤寐失常。营卫之气化生于水谷精微,具有温煦五脏的功效,若营卫失和,必影响到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而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有营卫失和表现的更年期失眠患者,如有恶寒、怕冷、怕风等症状,李教授常注重通过调和营卫来改善睡眠,常使用的基础方包括桂枝汤、桂枝汤类方等。
营卫和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经》有言:“血者为营,气者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黄帝内经》更是直称营卫与气血为“异名同类”,由此可见营卫和气血其实是从不同方面描述的同类产物,营卫者更着重其“用”,气血者,则着重于其“体”[90]。气血充盈才得以顺利运行,滋养五脏六腑,从而发挥其功能,若气血不足,则脉道艰涩,五脏俱虚。对于气血不足的更年期失眠症患者,李教授常采用归脾汤进行加减。
结语
本课题通过搜集李乐愚教授在门诊的病例资料,通过多次筛选和整理,录入中医传承计算系统(V3.0)并分析,得出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的常见舌脉象、处方药物的归经及性味分布,药物功效和频次以及李教授遣方用药的特点,提取李教授使用纯中医药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经验和思想精华。通过研究,得到初步结论如下:
1、从临床症状及舌脉象看,更年期失眠症的患者主要以失眠和月经失调为主要表现,并兼有包括潮热、盗汗、乏力、心烦、畏寒怕冷、心悸、恶风、精神紧张、头晕头痛等诸多症状。舌象以淡红或淡暗多见,苔象常见“白苔、薄白苔”,脉象多见细脉。从整体看,临床表现多为虚症。
2、遣方用药方面,李教授重视四诊信息,常从心、肝经入手,重视脾、肾;在治疗上补虚泻实,注意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多使用性平,味甘类药物,少用辛热、苦寒类药物,以顾护胃气;推崇经方,不拘古训,博采众方。李教授常以某个经典方为底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最常使用的方剂包括归脾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肾气丸、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连阿胶汤、右归丸、三黄安眠汤等,最常使用的安神药是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炙甘草、黑枣这五味药的分别组合配伍。对除了失眠以外的临床症状,李教授常用特定药物组合进行个体化治疗,失眠健忘者用石菖蒲、远志,心悸失眠者用莲子、百合,潮热汗出明显者常用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等。李教授认为优秀的中医医生关注疾病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体质、精神、心理等个体因素,主张通过“人-证-方”思维路径进行中医药治疗,提高中医疗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