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2522
  • 论文编号:el2022021620332129596
  • 日期:2022-02-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中医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较大的优势,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在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早搏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中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等地在气候、地域及饮食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患者在病情、体质及对于药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也有诸多不同。因此本试验在组方及药物剂量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于心悸的认识

1.1病名源流

中医医疗体系中,室早所对应的疾病为心悸。心悸为患者发作性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病症。

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奠定中医诊治心悸病证的理论基础。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心悸一词,但其中却有许多关于心悸病症状的描述性词语,如“心掣”、“心下鼓”、“心澹澹大动”,以及“心动”、“心中憺憺”等,其外还有“惊骇、“惕然而惊”、“心惕惕然”、 “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等有关“惊、恐”等因素引发心悸症状的记载。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第十六篇中对惊悸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心悸的第一个病名。此后“惊悸”也作为心悸最主要的相关病名出现在后代医家的医学丛书之中。《诸病源候论》对于心悸的论述,将其认定为一个证候,后将其进行分类如风惊悸、金创惊悸等,这是第一次明确了惊悸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中为惊悸单设一章,并提到安神定志丸治疗惊悸,及其它多种方药及食疗对于心悸的治疗,并以“冲悸”、“忪悸”、“心忪”等多个词语描述心悸病症。《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方修订的汉方书籍,其收集了宋代以前的验方,对“惊悸”病症总结了多种方法治疗,从此看出在当时已经把惊悸当作独立的疾病。同时,书中还提及到“怔忪”,这是怔忪一词首次出现。直到金元医家提出“怔忡”之病名,这时才明确了怔忡作为心悸重症的病名。《丹溪心法》提到“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者是也。”,这是关于怔忡病的症状阐明。其后医家多以“惊悸”、“怔忡”来论述。虽现代医家对于心悸病机又有了诸多论述,但心悸的病名一直沿用这两词。

中医论文怎么写


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选入了 66 名患者,其中脱落 2 名,剔除 1 名,剩余 63 名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 31 名,治疗组 32 名。

中医论文参考


讨论


1.选题依据

1.1导师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在我国,心悸一证从有记录开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对于心悸病在各方面均有详尽的论述,但由于古代与现代的患者在生活条件方面的巨大差异,也使得古、现代的患者在发病、证型及证候等方面的侧重点有些偏差。导师认为,古代生活条件较差,不避四时寒暑,又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古代医家侧重于从气血阴阳亏虚、感受外邪等方面论述心悸;近现代以来,尤其是近三十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饮食、从事工作等方面的改变,使得心悸患者的发病证型中实证出现的频率已经远远超过虚证。吴粤湘[54]总结了 195 例室早患者不同证型所占比例,三个实证证型位于发病率前三,痰火扰心型患者的比列达17%,仅次于心血瘀阻型。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发现,当代青壮年患者,生活节奏较快,患者多忧思郁怒,导致气郁化火而心肝火旺;又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 痰浊内生,二者聚而形成痰火,痰火上攻,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出现心悸一证。因此,导师认为此证病因病机为,心肝火旺是其根本,痰火扰心为其表象。此证型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男性患者身体壮盛,本为阳胜之人,平素不忌烟、酒,饮食偏嗜肥甘厚味,久之机体蕴热生痰,扰动心神,此类患者症状多见烦躁、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女性患者因家庭及工作等因素,性情多急躁易怒,致使心肝火旺,上扰心神;木胜乘土,肝火旺盛会影响到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聚湿生痰,形成痰火,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对心脏的规律搏动产生影响。


1.2治法治则

导师认为本证以心肝火旺为本,以痰火为标,故治疗此证需着重清心肝之火,兼以和中,既能宁心又解决了生痰之源;配合清化痰火,减轻此病理产物对于心神的影响,综合运用方能奏效。因此,本方以清心肝之火的黄连及坠痰镇惊之青礞石共为君药治疗本证。

黄连温胆汤是经过几位医家不断做出调整、修改而最终成方。最初的温胆汤记录在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后被引入《备急千金要方》中,为治疗胆寒一方,故组方有生姜、橘皮、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其中以温燥之半夏为君。之后,在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到的温胆汤用于治疗胆虚痰热之虚烦不得眠一证。此方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相比,各位药物均减少了剂量,其中生姜的剂量减少的尤为多,同时加入茯苓、大枣两味和中安神之品。清代医家陆廷珍是在陈氏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黄连而成。陆廷珍《六因条辨》中记载的黄连温胆汤则用于伤暑汗出,邪阻肺胃,症见烦闷欲呕、舌黄腻,故去甘缓之大枣,加入黄连苦寒降逆,配合温胆汤辛以通阳,共奏辛开苦降之功。导师认为虽黄连温胆汤一方在之前医家的论述中并非治疗痰火扰心一证,但其组方用药亦可应用于本证。本证根源在于心肝火旺,故主要目的便是是清心肝之火,兼以化解痰热。因此,导师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黄连温胆汤一方进行了临证加减。在药味方面,加入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的青礞石,去掉辛散温中,有碍清火化痰的生姜。本方的主要药物有黄连、青礞石、陈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组成。在药物剂量方面,方中重用黄连与青礞石,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去尤善清心火及中焦脾胃之火为治其本;青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为治其标,二者合用共奏清火消痰之功,共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但因其性辛、燥,故减少其用量;竹茹甘寒涤痰开郁除烦,较半夏用量稍多,二者凉温共用,清肃胆胃之气。方中陈皮、枳实等理气化痰为佐助之药;茯苓健脾渗湿,能从根源上杜绝痰湿的产生,甘草甘缓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之药。


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较大的优势,黄连温胆汤加青礞石在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早搏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中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等地在气候、地域及饮食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患者在病情、体质及对于药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也有诸多不同。因此本试验在组方及药物剂量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本试验因时间问题纳入患者观察的数量相对不足,且没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未了解到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用药后复发等问题。

在今后的临床观察中可以对本方进行更加详细的运用,可针对每位患者给予本方加减运用并适度调整剂量运用;可纳入多种证候的患者,进行更为全面的临床观察,做好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保持,并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