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中医食疗与印度咖喱的理论思考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3233
  • 论文编号:el2022011419244228219
  • 日期:2022-01-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中医食疗论文哪里有? 本文证实了中医食疗理论与印度咖喱的适应性,并为将来中医食疗理论指导咖喱的配方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 中医食疗理论


1.中医食疗的历史发展

自古以来,食物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类的生活活动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维持。为了生存和健康,人类必须找到食物,进一步了解食物,探索食物在维持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自人类出现以来,“饮食疗法”一直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探索。史前时期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就包含了这一内容。

1.1 夏商

夏商时期,发明酿酒技术以来,殷商时期酒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普遍。除了饮酒外,酒精还广泛用于医学。现在普遍应用的汤剂是来源于有厨师背景的伊尹所著作的《汤液经》中。在《山海经》中记载的药物有百余种,其中有不少药物是药食同源的。可见,此时中医食疗在夏商时代已经萌芽。

1.2 西周

西周时期(11 世纪至 771 年前),根据《周礼·天官》记载,王宫内有已有专门从事王的饮食保健的“食医”,其职责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可见食疗在周朝已经有者明确的分工。

1.3 战国

战国时期(前两个世纪),随着饮食疗法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饮食疗法理论应运而生。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对食疗进行了许多经典的论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饮食均衡的重要性,这与现代的营养学观念不谋而合。《灵枢·五味》曰:“五味各走其所喜,谷为酸,先走肝;谷为苦,先走心;谷为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讨论了内脏的生理特性与食物性味的关系,以及食物味道的选择与搭配,为中医食疗奠定了基本原则。

中医食疗论文怎么写


第二部分 印度咖喱


1 咖喱的起源、分类及发展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主要由印欧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所组成。之,后来还经过英国人殖民。除了英国人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或种族将印度统一,而且印度人没有中国人有记录历史的传统,所以印度的历史杂乱无章,很难以朝代或时间来区分。简单论述一下咖喱的起源,再依照每个朝代的料理特性将咖喱的种类分类。最后在谈及近代发展。

1.1 印度咖喱的起源

根据位于巴基斯坦 Mohenjo-Daro 遗迹的考古证据表示,咖喱的起始可追溯到公元前 2600 年,使用研磨钵和杵来捣碎香料如肉桂、姜黄、长胡椒等,将研磨后的香料用来调味食物。之后根据不同地区以及环境逐渐发展成各式各样的风味的咖喱。

从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开始,主要来自于里海和黑海之间地区的印欧半岛牧民的部落带着马、牛、宗教和语言迁移到印度北部。他们的饮食主要是用黄油炒大麦,干燥,研磨成混合酸奶,水或牛奶的食物,或制成稀粥。稍晚开始种植小麦,小米和大米。包括酸奶和澄清黄油在内的乳制品被广泛运用到各种食品上。而印欧人的宗教活动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印度教和种姓制度。

然而印欧人不是素食主义者,也可以吃牛肉。大约西元前 500 年佛教和耆那教的出现,宣扬非暴力,反对杀害动物作为食物。素食主义变得更加普遍,并且与灵性和地位挂钩。这些部落演变成了王国和帝国。


第三部分 印度咖喱与中医食疗结合


1.阿育吠陀与中医的相似之处

1.1 对自然的观察及分类

阿育吠陀的五大元素与中医的五行相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水、火、土的定义与中医的概念相当类似。而风元素与肺金接近、其中空元素与中医土的空间接近。而中医的肝木没有特别对应的元素,肝木的特性比较接近于水及风元素。 五大元素中,水是流畅、沉重、柔软、粘稠、寒冷、浓密、凝聚的。火是炙热、干燥、锐利、穿透、发光。土是沉重、坚硬、粗糙、牢固、浓密的。这三者者的定义与中医的认知是相似的,故此处不加以展开。《黄帝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16],而阿育吠陀对风的定义是干燥、轻盈、清晰、善变。这显然与肝木的定义有所出入,比较贴切的应该是《黄帝内经》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的概念较为类似”,故肺金与风元素相匹配。空是阿育吠陀特有的概念,它表示虚空、轻盈、精细、四处弥漫、无所不在。其概念与《黄帝内经》所说:“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16]的脾土空间概念相似。唯一中医的肝木在阿育吠陀的五大元素中没有相对贴合于肝木的属性,肝木的特性比较接近于水及风元素。

五大元素只构成人体的要素,但无法直接形成生命运作,需要从外界吸入普拉纳(prana)构成三大生命能量生命才能运作。[15]所以阿育吠陀的生理是建立在三大生命能量的基础上而形成,而非五大元素。而中医是运用阴阳五行一脉相承。


2.咖喱常用药物论述

由于印度咖喱不在现有的中医食疗的范畴内,但是许多药物在现代中药学中可以见到,因此需要对比中医与阿育吠陀的对药物的理解,区分相同及不同点。以便在分析咖喱功效的时候加以参照。以下我们参考各类的书籍来解释药物的特性,主要参考中医历代的本草书籍以及 Poles. S 所著作的《阿育吠陀药物》。

姜黄在我国的运用仅仅只用于中药。而在印度,姜黄的运用相当广泛,几乎在各式各样的印度料理中皆有运用,在两者对姜黄的性味的认识几乎相同。唯一的差别在于功效的差别,中医对姜黄的定义主要是在于行气活血。在姜黄在阿育吠陀之中由于其味辛、苦、涩,性质干燥、轻,皆可促进风能,以中医的概念来理解就是可以促进气机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所以可以看见在其功效上写着可以治疗贫血、净化血液、改善肤色等都与活血的功能相关,基于行气活血这点与中医是相同的。其中最大的区别,是认为姜黄可以刺激消化火(阿格尼),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脾阳。然而中医在这点出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可以下食之外并没有多余的论述。


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中医理论以及阿育吠陀理论在许多方面拥有着相似之处,并且所使用的药物也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在药理学方面的认知相近,并且可以互相参考以及补充。因此可以借鉴阿育吠陀医学的长处以及料理形式来补足中医方面的不足,也可运用中医理论来补充阿育吠陀的不足。

本文证实了中医食疗理论与印度咖喱的适应性,并为将来中医食疗理论指导咖喱的配方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