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医论文,本论文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失眠症患者的体质分型,结合睡眠监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医体质方面,失眠症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2从青年中老年比较来看,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以虚性体质多见,青年患者以气郁体质多见;3从性别差异上看,女性以气郁体质患失眠为多见,男性以湿性体质为多见;4不同体质患者睡眠质量存在差异,平和质睡眠质量不同于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气郁质、气虚质睡眠质量较差;5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提示:失眠症患者长期处于睡眠结构紊乱状态,各体质之间睡眠效率、睡眠分期无显著差异。体质研究相对证型研究有其独特之处。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体质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因环境或其他刺激而迅速改变,因此,体质可作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理论指导。中医一向以“治未病”作为防病养生的目的,偏颇体质不一定是疾病状态,但它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息息相关,通过对体质的研究,在未病前积极干预偏颇体质,改变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对临床上慢性失眠的患者,单用助眠药物无法达到满意效果,通过研究体质与失眠的关系,分析慢性失眠患者的偏颇体质,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慢性失眠的发病率。
.....
前言
中医体质学说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探索以及总结而逐渐形成的。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同时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的新兴学科。中医体质学不但着重调理人体整体生理趋于平衡,更重视个体化体质调摄[3]。睡眠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都由体质所决定,因此体质学说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失眠症等疾病的防治中。将体质学与睡眠障碍等疾病相联系,这将有助于从个体特点入手,找到失眠症等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联系自身特点制定合理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积极地改善偏颇体质,将成为治愈和阻断其病情发展的切入点[4]。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患失眠症患者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易引起血糖异常调节,导致胰岛细胞功能紊乱,糖耐量降低,因而造成2型糖尿病的发生[2],失眠引起夜间血压波动,晨起血压升高,患高血压风险升高,还可导致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此外长期睡眠不足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效率,易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生。目前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苯二氮卓类(BZD)、非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镇静类抗抑郁药、镇静类抗精神病药物、中草药治疗等。因为部分苯二氮卓类助眠药物的成瘾性,以及药物的反跳现象,晨起候宿醉效应等药物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发展。
...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搜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符合失眠症诊断标的患者共184例。
2内容与方法
采用EXCEL软件管理研究数据。使用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符合正态的连续资料使用均数和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ukey法进行各组多重比较;非正态分布使用中位数与四分位间距(M,Q)进行统计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两比较采用HOLM法;无序分类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年龄标准,将失眠症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老年组(45岁及以上),其中青年组共37人,以气郁质人数最多,为23人(占62.16%),血瘀质人数最少为0人,中老年组147人,其中以虚性体质人数最多,为64人(占43.53%),特禀质人数最少,为4人(占2.72%),可以看出青年组中,以气郁质为主,中老年组中,以虚性体质为主。(见表4)
....
研究内容与方法............................................6
1研究对象.............................................6
2内容与方法.........................................6
3质量控制.............................................8
4统计法.................................................8
5技术路线图.........................................9
讨论............................................................22
1中医对失眠症的研究认识...............22
2睡眠情况与体质分布的关系...........24
3睡眠状态的分析...............................27
4研究不足之处...................................28
5研究展望...........................................28
小结............................................................29
.....
讨论
1中医对失眠症的研究认识
前人总结后认为,痰湿及瘀血质人睡眠时间较长;阴虚及血虚质人睡眠较少,特禀体质之人,由于体质特殊性,易患皮肤病等过敏性疾病,而影响睡眠。严辉[16]等人认为平和质是睡眠的保护因素。气虚、气郁等偏颇体质是睡眠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陈彦[17]等研究认为气虚质较平和质更易引起慢性失眠。佟旭[18]在其研究中认为,失眠患者的好发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买迪娜研究认为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19]。以上学者对于不寐与体质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丰富了体质学说的发展。
2睡眠情况与体质分布的关系
本研究中所有体质患者的PSG分析显示:睡眠分期中浅睡眠(N1、N2)期明显延长,所有N1期睡眠占比基本在20%以上,N2期睡眠占比在60%以上,深睡眠N3期减少或缺如,REM期睡眠占比基本在10%以内,明显少于正常值,提示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状态以浅睡眠为主,缺乏深睡眠,基本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同。但根据PSG的睡眠总时间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睡眠总睡眠时间要好于自我主观评价,查阅文献,有研究表明:主观睡眠时间与客观PSG监测结果较大差异是因为失眠患者浅睡眠及觉醒时间过长,患者在浅睡状态下对二者的状态判断不清,容易把浅睡状态认为是觉醒,导致夸大失眠程度,也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41]。实验表明,将猫和鼠的快速动眼(REM)期睡眠剥夺后,它的生理行为会发生明显变化,如记忆减退,食欲亢进等。根据国内外对睡眠脑电图的研究显示,REM期各年龄段占比有所不同,如新生儿为50%,在婴儿为40%,在儿童为18.5%~25%,在青少年为20%,在成人则缩短为18.9%~22%[49]。如果各年龄段达不到上述比例,则代偿性地延长慢波睡眠中浅睡期,结果常产生未睡着觉的感觉。有研究发现,REM、N2及N3期睡眠受到皮层下结构如壳核、海马和丘脑参与,并随着年纪的增加而逐步萎缩。黎柱培[51]等对不同年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特征分析后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特征不同,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睡眠时间缩短,觉醒增加,浅睡眠多,深睡眠、REM睡眠少等特点,睡眠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增多。
.....
总结
睡眠问题是人类不可忽视的问题,有质量的睡眠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还在不断深入对睡眠障碍的研究,更偏向于睡眠障碍的前期预防性研究,对于睡眠障碍的易患人群做出前期干预,降低发病率。西医治疗睡眠障碍虽然起效较快,但是指标不治本,副作用大。中医运用整体观调理和辨证论治对顽固睡眠疾病的治疗独具特色,但是起效较为较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则可以很好地兼顾这两点。睡眠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健康。中医从古至今对于睡眠障碍的研究都在不断创新与进取,但临床上针对不寐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多寐,善卧,睡眠增多的疾病的研究较少,这是将是睡眠障碍研究的一个新的探索点,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