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医论文,本次研究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外治法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对改善中医症状作用明显。“互联网+”的出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也加强了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了新的腾飞,健康服务不再只局限于医院,开始逐步向基层、向社区扩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中医药健康服务智能化终端产品上,使得中医药健康服务日益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同时可以实现中医药信息技术的共享,对中医药知识的宣传、资源的进一步挖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引言
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显示我国居民18岁以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为18.8%,2012年达25.2%,高血压患者净增约1.3亿[3]。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较低,2002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控制率为24.7%,2013年到2014年,知晓率为31.9%,治疗率为26.4%,控制率为9.7%[2][4]。虽然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情况有所进展,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指标的达标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同年,首次明确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概念和内涵,中医药健康服务已经成为健康服务业的一大支柱[5]。“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作为一个新的突破点,为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平台在基层的应用由最初的试用,到不断探索,再到现在的逐步成熟,“中医馆”“医疗互联体”“平阴模式”“大丰模式”等基层中医药模式的发展,加快了医药进农村、进社区的步伐,真正的惠及大众,服务人民。互联网与中医药事业的结合,仍处在起步阶段,信息化平台对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作用评估还不多。本课题尝试从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效果进行研究,以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医药对基层慢病管理的新模式
......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2018年3月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彭庄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病例采集,此次选取的60例患者均已在慢病管理系统中建立个人电子档案信息,自愿加本次调研(2)病例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研的6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在彭庄村卫生室实名登记,并定期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其中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35名,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在44岁—76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过程中除针对研究中医适宜技术辅助降压疗效外,还对患者对中医养学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的了解进行了简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入组即刻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对中医养生学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有所了解;4周后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对中医养生学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的研究。此次选取的耳穴压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三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简便,刺激性小,且成本较低,在医师指导下患者即可自行操作,患者乐于接受并服从。因此,经简单调查,患者对本研究的接受度较高。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平台层出不穷,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的以“医疗服务+公卫+健康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健康”信息体系与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以居民为中心的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平台中的中医体质辨识、四诊应用等中医版块使得中医药开始真正融入到社区中去,这种“平阴模式”得到了高度认可,被誉为“健康保障模板”[8].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通过与社区/村卫生室系统一体化融合,加强了与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系统数据的通汇贯通,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双向转诊管理,实时报销,逐步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并入选《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16)》案例,成为国家卫计委推广的五种签约服务模式之一。
......
3实验分析............8
3.1均衡性检验.........................9
3.2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对比...10
3.3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11
3.4不良反应监测...................12
3.5接受度监测.......................12
讨论...13
1“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模式..................13
2社区高血压健康的管理现状......14
3中医药在基层社区中的推广应用现状................................15
4中医适宜技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势....................................16
结语...20
......
5信息化平台对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5.1全面掌握公共卫生信息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慢病管理系统平台的出现,使得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更加完善。此慢病管理系统中,患者诊治、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管理五大功能,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室根据各自的权限,可得到患者实时的就医流程和疾病现状。慢病管理系统中的医疗服务功能,实现了患者近15天的门诊就诊、入院、出院等人数,患者入院后的病情发展、用药情况等的自动统计。卫生计生部门根据发病情况及就诊情况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基本情况,公共卫生信息掌握更加及时和全面,逐渐完善慢病管理模式。
5.2实现分级诊疗慢病管理
系统中的分级诊疗功能,实现了下级与上级医疗之间的有效衔接,逐渐形成小病、缓病在社区和大病、重病进医院,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心电监测、远程会诊等,借助于科学技术,实现了远程协助诊疗,减少了漏诊、误诊。下级医师在上级医生在协助诊疗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超出诊治范围的患者,社区医师可以申请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再逐级转诊到县级医院,此过程中,接诊医师可以追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利于后期对患者的恢复和回访。分级诊疗的模式,合理利用了医疗资源,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诊疗,患者方便就诊,医者便于回访;疑难症、复杂症上级医院就诊,提高诊疗率,患者病情诊疗达到最优化;双向转诊实现,更有效的发挥了医疗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
结语
实现社区医疗卫生信息化是社会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社区卫生改革的必然趋势,要逐步转变原来的运行机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比较完善的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重点的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模式,使人人享受社区医疗服务,享有医疗保障。(1)干预时间短。本次研究干预时间为4周,对中医药疗法防治高血压的观察时间相对不足,不能判断对高血压患者的长久疗效。(2)样本量小。参与本次研究的高血压患者为60例,属于小样本研究,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产生数据失真。(3)研究范围小。本次的病例患者都为彭庄村的患者,研究结果不排除受当地的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影响,不能完全反应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疗效.(4)血压测量次数相对较少.本次的血压测量为入组即刻、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血压的测量次数较少,血压数值容易受情绪、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血压的真实值。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