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血压平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性因子中医影响的实验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1121444817137
  • 日期:2018-06-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中医论文,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中医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言
 
原发性高血压( EH),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病因尚不明的独立性疾病,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 90%-95%。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发生的常见诱因。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1]是我国目前对高血压的划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随之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谱也在改变。目前,慢性非传染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重点,亟需降低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CRACG(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Collaborating Group)表明高血压是全球首位的死因因素,全球第三位的疾病负担[2],故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则是防控慢性病中重要的一环。Kearney[3]等的研究数据表明2000年全世界成年人患高血压的人数约占18岁及以上人口的26.4%,按目前的增长趋势,预测2025 年将超过29.2%。而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1959年统计约5.11%,2002年增至17.65%[4]。另有报告[5]显示,201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生率已经达到25.2%。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已然是世界及我国公共卫生问题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遗传、基因、环境和体液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的病理状态[6],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当前治疗主要包括[7.8.9]:治疗性生活方式调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某些新型治疗,如基因治疗[10]、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等。即使在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新思路不断引进的基础上,高血压仍是全球疾病的重大负担。据WHO统计资料可知,2012 年全球因高血压所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肾功能恶化等死亡人数达940万。而我国脑卒中患者中将近有50% -75%证实与血压升高相关,而心肌梗死患者中约40% -50%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因此,在治疗上找到一条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新方法刻不容缓。
近来,探讨炎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是心血管领域又一较新的命题,国内外文献均已证实炎症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关系密切[11]。血管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果蝇样受体(TLRs)信号转导通路是其中之一。TLRs 共有13 个成员(TLR1~13),TLR4 在既往研究中阐述较多,并发现 TLR4/NF-κB 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尤为密切[12]。TLR4活化 NF-κB 后可使炎性因子在人体的病变处过度表达,产生炎症反应,最终致使高血压病患发生血管重塑[13]、左室肥厚[14]。有文献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药相比西药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15],又有研究认为中、西药联合使用比仅用西药更有效、安全,因为中医不仅辩证论治,而且还注重辨病论治,将病与证结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血压平胶囊是导师陈新宇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中药制剂,在前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中明确证实该药具降低血压、保护血管内皮、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且临床用药中极少出现不良反应。本实验设计血压平胶囊对 SHR 大鼠心肌 NF-κB 的蛋白水平及下游相关炎性因子 IL-18、MCP-1 及 IFN-γ的浓度的影响,尝试从炎性角度初步探讨血压平胶囊降压的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证实其有逆转左室肥厚、保护靶器官的作用,以完善该药治疗高血压的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提供明确的理论证据;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及减轻靶器官损伤上找到新方法;最终达到为患者及人类健康造福的目的。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7 周龄 SPF 级雄性健康 SHR30 只,体重:220-240g,血压:160-190mmHg;以及同品系同周龄 WKY 大鼠 10 只,体重:220-240g,血压:120-130mmHg。实验大鼠均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许可批号:SCXX(京)2012-0001。每天保证充足的光照时间,每两天更换 1 次笼具垫料,自由摄入饮用水和饲料。动物房恒温在 22—24℃,湿度在 40—70%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
 
1.2 动物饲料
普通饲料,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实验药物
血压平胶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批号:20141227,0.43g/粒);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8,5mg/片)。
..........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将 40 只 7 周龄实验鼠(包括 30 只 SHR 和 10 只 WKY 大鼠)喂养 1 周适应环境后进行正式实验。SHR 随机分成血压平组、依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每组 10 只,WKY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2.2 给药方法
药物灌胃剂量换算采用体表面积换算法,具体按《药理实验方法学》(徐叔云)中的换算方法计算。血压平组按 903mg/(kg.d)给药,用蒸馏水配成所需药物的质量浓度,按 10mL/kg 灌胃,每天 8:00、12:00、18:00 三次给药,共 8 周;依那普利组按 1.07mg/(kg.d)给药,用蒸馏水配成所需药物的质量浓度,按 10mL/kg 灌胃,每天 8:00、16:00 两次给药,共 8 周。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则在每天同时段以等量蒸馏水灌胃两次,共 8 周。实验期间,在每周固定时间测量血压,测血压后称重,根据体重调整灌胃剂量。
.........
 
第三部分 讨论..........12
1.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12
1.1 对病名的认识......12
1.2 对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12
1.3 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认识.............13
2.西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14
2.1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14
2.2 NF-κB 与 EH 及左室肥厚关系....15
2.3 炎性细胞因子与 EH 及左室肥厚关系.............16
3.导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17
4.血压平胶囊组方及药理分析...........18
5.从炎性角度研究血压平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展望...........19
第四部分 结论........20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古代医家并未明确定义“高血压”的中医病名,他们根据该病典型症状如“头痛头晕,颈部不适,面色潮红,耳鸣,心悸,脉弦”等,常以“眩晕”、“头痛”来描述该病,而在古籍中以“眩晕”论此病更多见。最早记载此病的医著是《黄帝内经》,如《至真要大论》中提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海论》谈及“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内经》中具体记载有“风眩”、“脑转”、“目眩”、“眩冒”等不同名称。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将“眩晕”具体化,形象描述为“冒眩、振振欲僻地”等,如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等。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眩”是因“体虚风邪上扰入脑”引起,故将“高血压”称为“风眩”。宋·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第一次明确记载“眩晕”之名,陈认为“风寒暑湿属外因、喜怒忧思属内因、饮食饥饿或甜腻属不内外因”均可致“眩”,且“内因及不内外因”与“眩晕”的发生更为相关。自此,各类古代医学著述开始以“眩晕”论“高血压”。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诸风门·眩晕》中称“眩晕”为“眩运”,王解释“眩”为眼黑,“运”为头旋,即世人们常说的“头昏眼花”。张景岳认为“因虚致眩”者十之八九,又将“眩运”称为“虚眩”。以上为古代不同时期中医大家对“高血压”名称的不同认识。
..........
 
结论
 
本实验通过血压平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 NF-κB 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表明:#p#分页标题#e#
1.血压平胶囊能有效降压及减轻左室肥厚;
2.血压平胶囊能降低 SHR 心肌 NF-κB 蛋白表达水平,及降低促炎性因子 IL-18、MCP-1 的水平和增加抑炎因子 IFN-γ的水平;
3.血压平胶囊能有效下调 NF-κB 信号传导通路的水平,从而抑制下游促炎因子的浓度及升高抑炎因子的浓度,起到有效控制血压和延缓左室肥厚进展的作用,这也从炎性角度证实该药治疗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