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5例「中医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摘要 Abstrac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6464
  • 论文编号:el2022022818441127144
  • 日期:2022-02-2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哪里有?很多同学写论文摘要,不知道怎么写要点,其实可以多参考一些论文摘要的范文,对写作非常有帮助。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例中医论文的论文摘要,可以作为参考。

论文摘要范例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一:温清活血方治疗DKD Ⅲ-Ⅳ期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清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III-IV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兼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肾病脾肾阳虚兼血瘀型患者60例,将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肾炎温阳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温清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和中医症状总积分评价,以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的变化;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24小时尿蛋白量(24hour surinary total protein,24h-UT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血清ALB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24h-UTP,TC、TG、血清Hb A1c较同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清活血方能够改善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温清活血方能够降低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血糖情况。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二: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与常规体针针刺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做对照试验设计,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减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试验所纳入的66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受试者皆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将66例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根据辨病取穴原则,选取相同的腧穴做为基础穴进行针刺(具体为太阳穴、率谷穴、悬颅穴、头维穴、风池穴、外关穴、足临泣穴),此外分别根据眼、体针的辨证取穴原则,观察组(眼针结合体针组)选取田维柱《眼针疗法》[1]中的肝区、肾区、上焦区进行针刺;对照组(常规体针组)选取新世纪第2版教科书《针灸学》[2]中的太冲穴、太溪穴、侠溪穴进行针刺。连续针刺5天为1个治疗周期,本次试验共进行4个治疗周期。每例入选受试者在入组时及治疗30min、24h、48h、72h后予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测(VAS),并且记录每例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及随访时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评测(其中包括患者各个月偏头痛发生频率、发作时疼痛严重程度、每次偏头痛发作时所持续的时长和偏头痛患者每次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等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评测。最后将相关的试验数据录入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分析针刺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试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0min、24h、48h、72h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0min、24h后的VAS评分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8h、72h后的VAS评分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观察组与治疗组两组受试者治疗72h后的疼痛消失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证候疗效积分的改善率相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眼针结合体针针刺与常规体针针刺法均能减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头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镇痛效果优于常规体针针刺法;3.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可降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生频率,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缓解其伴随症状,且效果优于常规体针针刺法。

中医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三:针刺联合痛必宁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及血清IL-6、INF-α的变化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安慰针组作为对照组,观察针刺在治疗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中医证候及血清CA125、IL-6、INF-α的改善情况,对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临床研究基础,为针刺治疗EMs痛经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9年0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患者共60例。按照单盲随机分配原则1:1分为电针组和安慰针组,电针组:电针+痛必宁,安慰针组:安慰针+痛必宁,每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三个疗程。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干净的第2-3天,填写痛经症状积分表,中医证候积分表,同时采血检测血清CA125、IL-6和INF-α值,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A125、IL-6、INF-α的表达情况及使用痛经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表评估针刺EMs痛经患者临床疗效。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所有临床治疗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20.0对数据评估检验,最终得出试验结论。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CA125,IL-6,I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2.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CA125、IL-6、INF-α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CA125、IL-6、INF-α低于安慰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而言,电针组的治疗方式在改善痛经、中医证候以及调节血清CA125、IL-6、INF-α水平方面优于安慰针组。3.电针组改善痛经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4%,安慰针组的总有效率73.91%,电针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88%,安慰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针刺治疗EMs痛经患者的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及明显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1.电针可降低寒凝血瘀型EMs痛经受试者的痛经症状及中医证候,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具有积极的意义,电针取穴疗效值得肯定。2.电针可降低EMs痛经受试者血清CA125、IL-6、INF-α水平,说明电针可能通过有效地下调外周血清中CA125、IL-6、INF-α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患者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情况,起到治疗作用。3.电针治疗EMs痛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四: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深刺纳阳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中医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名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等西医基础治疗,以及针对脑卒中恢复期的针灸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深刺纳阳针法”,对照组则按照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天,共治疗4个疗程。以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尿失禁程度量表、24小时尿垫实验、B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测定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I-QOL、NIHSS评分为次要观察指标,以美国Tomonori Y制定的尼莫地平法为疗效评价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尿失禁程度量表、24h尿垫实验、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I-QO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判定分析: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尿失禁程度量表: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证明均可改善尿失禁程度;两组评分降低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程度方面疗效更显著。4.24h尿垫实验:两组治疗后的24h漏尿量均比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减少24h漏尿量;两组减少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著减少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24h漏尿量。5.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均增加,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膀胱容量并提高膀胱排尿功能;两组增加和减少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排尿功能。6.I-QOL评分:两组治疗后I-QOL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行为、心理、社交方面的障碍;治疗后两组增加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较常规针刺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NIHSS评分: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均有利于缩短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治疗后深刺纳阳针法组降低程度较常规针刺组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明深刺纳阳针法在缩短康复时间上更显著。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深刺纳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其他传统针刺疗法,能够有效减少尿失禁次数、夜尿频次以及减轻尿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整体康复,且安全易于操作,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可靠方法。

论文摘要300字万能模板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证型规律及相关指标的特点,并与单纯NAFLD患者进行比较,观察NAFLD合并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状态特征,为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肝胆科门诊治疗的NAFLD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两组,NAFLD组和NAFLD+T2DM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BMI、血压、静脉血糖、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HDL-C、LDL-C)、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参照2017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和脾肾两虚证这5个证型,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脂肪肝严重程度,以及在不同脂肪肝严重程度下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临床指标,探讨证型规律、病因病机和相关指标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组152例,NAFLD+T2DM组155例。(1)NAFLD组与NAFLD+T2DM组之间的性别、年龄、职业、BMI、血压、职业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脂肪肝严重程度对比(P<0.05):NAFLD组轻度脂肪肝比例最高,占本组的56.6%;中度脂肪肝占本组的37.5%;重度脂肪肝比例最低,占本组的5.9%。NAFLD+T2DM组轻度脂肪肝比例较NAFLD组减少,占本组总数的45.8%;中、重度脂肪肝比例较NAFLD组增多,分别占本组的43.2%和11.0%。(3)轻度脂肪肝患者中,NAFLD组证型分布:肝郁脾虚(40.7%)>痰浊内停(22.1%)>湿热蕴结(16.3%)>痰瘀互结(11.6%)>脾肾两虚(9.3%);NAFLD+T2DM组证型分布:湿热蕴结(32.4%)>痰浊内停(21.1%)>肝郁脾虚(19.7%)>痰瘀互结(15.5%)>脾肾两虚(11.3%)。两组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ALT、AST、TG、HDL-C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TC、LDL-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AFLD+T2DM组的ALT、AST、TG均高于NAFLD组,而HDL-C低于NAFLD组。(4)中度脂肪肝患者中,NAFLD组中医证型分布:肝郁脾虚(42.1%)>痰浊内停(24.6%)>湿热蕴结(17.5%)>痰瘀互结(10.5%)>脾肾两虚(5.3%);NAFLD+T2DM组证型分布:痰浊内停(49.3%)>湿热蕴结(19.4%)=痰瘀互结(19.4%)>肝郁脾虚(7.5%)>脾肾两虚(4.5%)。两组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ALT、AST、TG、LDL-C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T、TC、HDL-C和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AFLD+T2DM组的ALT、AST、TG、LDL-C均高于NAFLD组。(5)重度脂肪肝患者中,两组间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AST、HDL-C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GGT、TC、TG、LDL-C和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AFLD+T2DM组的AST高于NAFLD组,而HDL-C低于NAFLD组。结论:1从中医普遍结果中可见,NAFLD+T2DM组较NAFLD组病情更重。1.1轻度NAFLD组的主要病机特点为肝郁脾虚;轻度NAFLD+T2DM组以“内热”为主要的病机交结,从而湿热之邪更重。1.2中度NAFLD组仍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在证型演变上较轻度NAFLD组未见明显差异;中度NAFLD+T2DM组以痰浊内停为主要病机特点,由于脾胃功能更严重失调,导致痰浊等病理产物生成更多,在证型的演变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1.3重度脂肪肝阶段未发现两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2从西医角度来看,不论脂肪肝严重程度从轻到重,NAFLD+T2DM组相比于NAFLD组的肝功受损和血脂异常情况都更为严重。当NAFLD与T2DM同时发病,相较于其中之一单独发病时,肝细胞损伤及血脂紊乱将更为严重。

以上是5例中医论文的摘要模板,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问题,比如论文题目、论文开题报告等,欢迎随时查阅本网站。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