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5例「护理论文」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论文摘要 Abstrac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400
  • 论文编号:el2021123118440625378
  • 日期:2021-12-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有可以参考的吗?本文为大家提供了护理论文的5个摘要范例,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一: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构成、现状和评价的研究

在当今科学、知识和信息三位一体主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时代,即信息时代,信息素质, 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这种大背景下,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应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护理专业大学生应达到怎样的信息素质要求及何培养和评价她们的信息素质,将是护理教育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应为:通过在校教育和实践所形成的,对获取和利用护理及相关专业文献方面较为稳定的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大主要构成要素和若干子要素,并通过专家咨询,初步确立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为下一步开展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起点。其次我们运用自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量表和信息素质调查问卷来了解和分析当前上海地区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海地区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整体信息素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①信息意识不强,量表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行为倾向得分较低,而信息认知状况尚可,两者存在背离现象;②信息活动缺乏经常性:护理专业大学生去图书馆及上网查询资料的频率很低,而“学习任务重”及“文献检索及运用网络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③缺乏特定的、深层次的信息需求:除了教科书外,护理专业大学生阅读课外专业书籍、期刊的人数很少,特别是护理专业书籍、期刊,同样阅读外文文献资料的学生人数也很少;④信息检索和信息运用的实践机会较少且能力较差:护理专业大学生对各种常用的护理专业网站、期刊和光盘检索等信息源很不熟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检索手段的程度不高,文献检索平均成功率较低,另外曾撰写过综述或论文的学生人数比率较低;⑤学校护理信息环境和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责任意识都不尽人意。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初步提出培养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对策:①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到护理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②护理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激发其信息需求和行为倾向,使之形成敏感而强烈的信息意识;③切实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教学和实践培养;④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⑤优化学校信息素质培育环境,为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本研究提出可通过运用“引文分析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毕业综述或论文进行评估,来达到终末评价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二:对临床护理实习试行沟通式教学模式效果的研究

研究目的:改变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新型的沟通式教学模式。旨在为社会输出具有综合护理能力的护理人才,并为今后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分组:对学生采用整群、非随机、方便取样的分组方法,将2001年度到我院实习的学生85名分为A、B两班。对于A班(43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于B班(42人)采用沟通式教学模式。针对临床教学中技术操作的统一示教和集中理论授课为研究点。 对于教师则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挑选出较好的带教老师23名(试验组)。要求同一位教师对于其讲授的同一内容,分别对两班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其余63名教师(传统组),继续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 研究主要采用:技术操作考核、理论考试、调查问卷、课堂发放调查表、给学生留非强制性作业和随机访谈法等方法。 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现象分析。 研究结果: 1.使用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现在B班学生预习时间的延长、使用参考书数目的增多、能够及时进行自身评价、完成非强制性作业数量多;从论文的内容来看,B班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明显高于A班。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表现在B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A班。 2.对于教师来说,提高了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意识,有促进教师自觉学习的作用。表现在试验组教师备课时间的延长、使用参考书数目的增多、能够及时调整教案内容等。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临床工作太多,无更多时间投入教学;缺乏沟通技巧和对沟通式教学模式理解尚不够;教学方法需要完善和责任心天津医科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需要扩展的知识为:沟通技巧、临床教学方法的培训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沟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模式,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综合护理能力的护理人员,但在现有条件下,要推广该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讨解决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护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工作的管理提供依据。

护理论文摘要模板范文

护理论文摘要模板范文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三: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变化及护理干预的研究

自1977年Gruentzig首次采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以来,PTCA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和成熟的方法之一。PTCA对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的远期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对术后早期的心功能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而我国目前PTCA术后的常规护理也仅局限于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尚未对PTCA术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护理及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引起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反映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并制定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方案,指导实施,评价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对PTCA术后一周内的护理观察和康复护理进行初步的探索,为完善PTCA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第一部分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变化特征的分析 选择成功行PTCA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在患者术前1天、术后1-7天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相关指标,包括QT离散度、缺血性ST段的改善及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MCF、左室顺应性LVC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各天的变化,分析PTCA术后一周内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术后各天缺血性ST段改善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改善最为显著。②两组患者PTCA术前QTd及QTc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TCA术后各天与术前第1天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QTd及QTcd值在术后第1天,即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与术后第3天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至术后第5天基本降至正常值水平。提示PTCA可降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的QTd及QTcd值,但并未如部分研究所报道的在术后即刻即降至正常值水平,而是有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天左右才接近正常值水平。③比较PTCA术前、术后各天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每搏血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功指数SWI、心肌收缩力MCF、左室总泵力TPF、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耗氧量MVO在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术后第3天最低,至术后第5天或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患者在PTCA术后一周内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术后各天未见明显改变,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PTCA术后一周患者心脏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减退或改善。  第二部分 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 选择44例经成功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PTCA数配对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康复运动方案,自制一套符合我国PTCA术后现有护理条件的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对康复治疗组患者术后指导并监督实施。在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区别,分析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PTCA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在PTCA术后第1、3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虽分别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②术后第5天及第7天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显著地增加(P<0.05),心肌收缩力MCF及左室总泵力TPF均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有显著降低(p<0.05),而心肌耗氧量MVO也有显著的降低(p<0.05)。其它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以上二部分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电图缺血性ST段大多于术后第7天左右恢复至等电位线,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现象心肌冬眠或心肌顿抑有关。  2. 心电图QTd及QTcd值并未如部分研究所报道的在术后即刻即降至正常水平,而是有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天左右才接近至正常水平,提示患者术后早期(5天左右)仍存在着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  3.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显示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经历了从减退到逐渐恢复的过程,提示患者仍存在着潜在的心肌缺血的可能。  4. PTCA术后护理应针对患者心功能的变化特征,加强相关时间的心功能监护,建议对于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的心电监测延至心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的第5天左右。  5. 康复运动训练未对患者术后发生的短暂性的心功能下降产生影响,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没有因为运动而进一步恶化,说明PTCA术后早期运动训练是安全的。  6. 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与第7天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差异,表明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血管效率,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功能失调,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四:中老年人临界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老年人临界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探索预防高血压病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方法为:选择符合诊断及病例标准的社区临界高血压患者58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社区护理干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和随机分组对照,对社区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放松训练、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控制危险因素为基本手段,以综合防治为基本模式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健康教育,百分率纯变化的显著性检验显示,社区临界高血压中老年人干预后知识、态度、改善行为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2)通过社区运动锻炼,营养干预、放松训练,临界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较运动前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锻炼后3个月的SPD和运动后6个月的SBP和DBP均明显下降。营养干预后食物结构、营养素结构发生变化、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社区居民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转归确诊高血压者31.6%,仍维持临界高血压者27.2%,血压恢复正常者41.2%。结论:对社区临界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影响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转归、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五:智能医用通信及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智能医用通信及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国内外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国内产品跟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国外产品也存在着不合国情这一缺点。本课题是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 作者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将该系统在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作了科学的定位,从大系统的高度为将来的扩展留下余地。其次进行了下位机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始终贯彻系统模块化的设计思想,系统软硬件调试分功能模块进行,整个系统功能是各个功能的间接累加。最后,上位机与下位机实现了通信,这是在整个下位机系统设计完成后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完善。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作者在尽量的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期望的功能。通播与群呼功能的实现:通播是主机同时呼叫系统所有的分机,目的是实现系统广播功能,群呼是主机有选择性的呼叫一部分分机。采用系统认证体系:所有的分机只能用ID识别,即分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分机ID实现的。这样,只要写程序时不同的分机定义不同的ID,便可以实现分机的互换性,给系统维修带来了方便,同时适应了不同医院对自行定义分机号码的个性要求。实时录入以及查看病员资料:下位机主机与上位机实现了串口通信,这样,在系统通话时上位机自动弹出病员资料,使医师可以实时了解通话对象的情况,并且在缺少病人资料时,系统自动弹出新建病员资料对话框。主机轮换显示的实现:主机在无人接听的情况下,轮换显示已叫子机电话号码和护理等级,一旦主机接通,护理等级高,先呼叫的首先通话。在主机与分机通话期间如果有分机呼叫,主机可以短暂显示呼叫子机号码,然后恢复显示通话子机号码。子机退出呼叫功能的实现:子机在呼叫完毕但还没有接通电话的时候,再次按下呼叫按钮将退出呼叫状态。下位机与上位机相互通信的实现:上位机可以自动弹出正在通话的病员的资料,也可以通过上位机直接呼叫分机,解决了长期以来病员信息管理系统与呼叫系统分开的这一局面。特护抢号功能的实现:当病员正在与医护人员通话时,如果有护理等级更高的危急病员呼叫主机,系统将中断正在进行的通话而接通危急病员的电话。 论文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护理论文摘要模板范文

护理论文摘要模板范文

以上是护理论文摘要模板,大家可以研究学习,如果有其他论文写作需求可以在本网查阅,如果有论文写作需求,欢迎随时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