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哪里有?鉴于有些同学写起论文摘要比较苦恼,这里为大家准备了5个药学论文的摘要范文,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在职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模板一:基于I2催化单质硒发生串联环化反应合成含硒五元杂环化合物研究
含硒五元杂环化合物,特别是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硒化物,其独特的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及功能性材料中。Bayoumy等化学家已证实,合成的某些有机含硒化合物与天然含硒化合物相比有着更强的生物活性,更好的生物体相容性,且毒性更低。基于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类衍生物在药学和功能性材料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因此寻找高效、简单的合成方法来构建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类化合物一直是化学研究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在概述和分析近年来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类衍生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别开发了一种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的方法来高效地合成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类化合物。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章:第一章:总结概述近年来合成含硒五元杂环化合物苯并硒唑和苯并硒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在无金属催化剂条件下,通过简单易得的2-萘胺/1-萘胺、取代甲醛与硒粉发生串联环化反应得到2-芳基苯并硒唑类化合物。该反应的优点是应用三组分“一锅法”,以廉价易得、低毒且稳定的硒粉作为硒源,通过自由基策略成功构建C-N/C-Se键,实现了2-芳基苯并硒唑的一步合成。第三章:在无金属催化剂条件下,分别以1,3-二取代-1-丁烯和2,4-二苯基噻吩为原料,与硒粉发生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合成了2-苯基苯并[b]硒代[3,2-d]硒吩和2-苯基苯并[4,5]硒代[2,3-b]噻吩及其衍生物。该反应通过C(sp3)-H功能化以及C-Se键的多次构建为苯并硒代硒吩和苯并硒代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在职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模板二:冷喷雾质谱的研究及应用 ——药物与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药物-蛋白质非共价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药效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方式和结合力大小往往决定了药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的高低。深入阐明二者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和临床上快速筛选候选药物和生物标记物至关重要,一直是生命科学、药学和医学中的热点。但是目前缺乏合适的分析方法来动态全面的评估药物-蛋白质非共价作用,成为该领域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常压质谱(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AMS)是质谱领域近年来的前沿技术,装置简单、无须样品前处理,且具备在线检测和高通量的优势,大大推动了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程。特别是冷喷雾常压质谱(Cold-spray mass spectrometry,CSI-MS)非常“柔软”的离子化方式,能更好的保持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使动态研究药物和蛋白质的非共价作用成为可能。本论文主要构建了基于冷喷雾常压离子源检测药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的新方法,内容如下:一、建立了酚酸与溶菌酶(Lysozyme,Lys)非共价相互作用研究的CSI-MS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真实的表征酚酸与Lys形成的非共价复合物,而且可获得蛋白质构象变化和详细的非共价结合参数等信息,为全面评估酚酸和Lys的结合过程和深入阐明酚酸生物活性提供了数据支持。我们首次采用CSI-MS和MS/MS技术,结合多光谱和理论计算的研究策略,建立了气相状态下酚酸与Lys的非共价复合物结构组成、稳定性,酚酸与Lys作用亲和力大小的表征方法。得到了酚酸与Lys的作用亲和力顺序(4,5-CQA>RA>1,3-CQA>CQA)和结合常数。同时应用荧光光谱静态淬灭机制测定了液相状态下酚酸与Lys作用亲和力的大小,证实其结果与采用CSI-MS气相检测一致;通过CD和FTIR光谱均显示酚酸改变了Lys的二级结构,使?螺旋含量增加,说明蛋白结合位点附近的色氨酸疏水性增加,引起了蛋白构象变化;分子对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结合位点和作用力类型,佐证了CSI-MS的实验结果。上述结果均表明我们建立的CSI-MS方法是可靠的,可为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二、建立了胰淀素蛋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聚合物及其抑制剂非共价相互作用研究的CSI-MS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对IAPP亚稳态聚合物的在线检测和结构解析,而且可用于体外快速筛选IAPP抑制剂,为II型糖尿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手段。我们首次采用CSI-MS技术对IAPP聚合物中间体进行了表征,通过与ESIMS的比较证明CSI的离子化方式更加柔和,并考察不同实验条件(缓冲盐、有机溶剂和p H)对于聚合物测定和蛋白质构象稳定性的影响。CID-MS/MS实验表明IAPP奇电荷二聚体的结构由两个单体产物组成,且主要是非共价解离。此外,我们还首次探索建立了筛选IAPP抑制剂的CSI-MS方法并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IAPP抑制剂研究,从中筛选出两种最有潜力的IAPP抑制剂(芦丁和槲皮苷)。同时深入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与IAPP的非共价结合机制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黄酮结构中的3-OH与糖链是活性基团,氢键在结合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并采用荧光光谱和TEM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筛选出的芦丁和槲皮苷可有效抑制IAPP淀粉样纤维的形成,证明了CSI-MS方法的准确可靠。本研究拓展了CSI-MS在淀粉样蛋白聚合物及其抑制剂开发方面的应用,也为阐明黄酮的抗淀粉样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在职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模板三:新医改背景下县域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目 的]本文从医改试点某县域医疗机构的主要药学服务项目(药品供应保障、药品调剂、临床药学服务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着手,探索建立较为完整的医院药学服务评价体系,并通过患者及科室对医院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来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力求通过该体系规范药师工作操守、提升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进而促进县域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的良性循环,为其他层级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开展和评价提供思路和借鉴。[方 法]1.药学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在文献分析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县域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项目的现状;接下来,借助品管圈活动的方法组织相关专家及工作人员成立活动小组,并通过头脑风暴寻找影响其工作的因素;然后,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及归纳;接下来,通过真因查检的方法将真正影响因素列为评价指标;紧接着,使用α系数对上述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信度检验;然后,使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借助SPO模型形成药学服务项目的评价体系。2.满意度评价体系建立:首先,借助品管圈活动的方法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活动小组,根据SERVQUAL模型的五个维度就影响患者及科室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头脑风暴,利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及归纳;接下来,通过真因查检法将真正影响因素列为评价指标;紧接着,使用α系数对上述确定的评价指标进行信度检验;然后,使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借助SERVQUAL模型形成评价体系。3.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实证:根据SERVQUAL模型建立的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研方法测评某些县域医疗机构就诊患者及医院科室的基本情况、对药学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药学服务评价体系建立:(1)药品供应保障: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13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149,最小为0.021;(2)药品调剂: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10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168,最小为0.034;(3)临床药学服务: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13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223,最小为0.048;(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12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165,最小为0.026;2.满意度评价体系建立:(1)患者满意度: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6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049,最小为0.020;(2)科室满意度: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2个,其中权重最大为0.042,最小为0.023。3.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实证: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某些县域医疗机构的1060位门诊患者、360位住院患者、160位临床科室工作者及110位职能科室工作者的基本信息、药学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满意情况。使用t检验分析受访者对药学服务的期望与接受服务后的满意度的之间的差异,其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护士的P<0.001;临床医生与职能科室的P>0.001。[结 论]该药学服务评价体系较为可靠,指标筛选过程科学性强,评价体系基本涵盖项目较全面,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象及方法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该评价体系反应出某些县域医疗机构存在以下3点不足:1.患者对医院药学服务了解较少,药学服务满意度较低;2.与临床科室之间缺少联动机制,缺少其他科室全力支持;3.职能科室对药学服务认可程度较低,进而影响其重视程度。
在职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模板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评估 ——以云南省某公立医院为例
[目 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超广谱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免疫缺陷患者感染以及病原菌不确定的重症感染,是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耐药菌的防治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所面对的巨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18年9月我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国卫办医函发[2018]822号),强调了各医疗卫生系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研究旨在建立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MUE研究方案,综合评价该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管理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依据PDCA循环持续改进理论,不断优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 法]以云南省某省级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设计完整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MUE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查阅临床病历、结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PK/PD特性参数,完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估、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建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表》,包括用药指征(适应症、禁忌症)、用药过程(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实验室检查)、用药结果(疗效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管理指标(处方权与会诊)4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抽取2018-2019年共400例患者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评价,明确临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经济学评估:筛选纳入2018-2019年临床使用评价合理的成人病例312例,其中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方案4种:500mg Q12h、500mg Q8h、500mg Q6h、1000mg Q12h;美罗培南治疗方案共 5 种:500mg Q12h、500mg Q8h、1000mg Q12h、1000mg Q8h、2000mg Q8h。评价不同给药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计算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的CEA法进行分析。3.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筛选2018-2019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中细菌检出阳性的病例179例,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组(n=146),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组(n=33)。赋值编录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碳青霉烯暴露天数、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慢性疾病、手术、入住ICU、机械通气、留置导管等11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18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49例(98.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49例(99.3%)符合要求;“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例(46.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97例(64.7%)符合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0%)符合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019年“用药指征”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44例(96.0%)符合标准;“用药过程”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30例(6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09例(72.7%)符合评价标准;“用药结果”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0例(100.0%)符合评价标准,美罗培南150例(100.%)符合评价标准;“管理指标”指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评价结果均为良好。2.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 Q12h和美罗培南500mg Q12h的C/E值最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000mg Q8h和美罗培南1000mg Q8h的△C/△E最小。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住 ICU(OR=3.526,95%CI:1.525~8.157)、碳青霉烯暴露>7d(OR=4.597,95%CI:1.5630~12.959)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比2018年,2019年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合理性提高,但以下问题还需加强管理:①严控用药指征,科学慎重地选择重症感染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②治疗前进行微生物送检;③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给药剂量和频次;④与丙戊酸钠等特殊药物联合使用患者建议开展血药浓度监测;⑤落实强化专档管理。药物使用管理合理性评价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应纳入临床药学工作的日常程序和管理中。2.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选择上,应参考药物经济学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给药方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C/E值最小的给药方案不意味最优,在考虑患者依从性和护士工作量的实际情况下,应每日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3.流行病学预测实现了对早期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入住ICU、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7d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减少耐药菌的生成,遏制耐药菌蔓延,深入全面地实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在职研究生论文摘要范文模板五:硫辛酸拮抗百草枯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机制研究
百草枯(PQ)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领域中的除草剂。当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可造成多器官衰竭,缺乏有效的解毒剂是百草枯中毒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探究了天然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拮抗百草枯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毒性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用250、500、1000μM浓度的α-硫辛酸预处理HMEC-1细胞3 h,然后暴露于1000μM百草枯中24 h。通过细胞活力,细胞迁移能力,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内皮素-1(ET-1)在m 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检测内皮功能的变化。测定细胞内和线粒体活性氧(ROS)的水平,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并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细胞内ATP含量,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50、500和1000μM剂量的α-硫辛酸均显著抑制1000μM百草枯对HMEC-1细胞造成的细胞毒性。α-硫辛酸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损伤,恢复了下降的血管扩张因子NO水平,提高了e NOS的表达,并抑制了血管收缩因子ET-1表达的上升。此外,α-硫辛酸预处理可抑制ROS的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降低,并减轻HMEC-1细胞中抑制ATP产生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α-硫辛酸拮抗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因为抑制了百草枯诱导的线粒体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功能和减轻内皮功能障碍。总的来说,我们目前的研究为α-硫辛酸对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百草枯毒性的保护作用和药学潜力提供了新的见解。
以上是药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对照出写作的要点,如果需要其他论文写作素材,欢迎上随时查阅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