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三轮研究的行动实践,研究者与行动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园本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不足进行了相关讨论,从园本课程的构建、课程的目标设定、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讨论。
一、研究设计
(五)相关文献综述
1.课程游戏化的研究综述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有关“课程游戏化”理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课程游戏化的内涵、课程游戏化的价值、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内容、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
(1)有关课程游戏化内涵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关于游戏化的课程的研究最早是由陈鹤琴和张雪门所提出。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关于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研究也开始日益增多。人们也越发的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讲,更是要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之中,以此来实现幼儿教育的寓教于乐。此外,也将游戏作为幼儿获得生活经验或内化知识的一种途径,旨在促进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国外,最早关于课程游戏化理念的研究是把“游戏”作为一种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即幼儿教师把游戏当成一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最早将游戏化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是福禄贝尔,他强调游戏是幼儿发展的内在生长力,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激发幼儿内在学习机制的重要活动形式。①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游戏是儿童的工作”,认为游戏是能够使幼儿适应社会。②日本教育专家高杉自子也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三个论点:一是使幼儿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施以幼儿自发游戏为中心的综合性指导;三是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③美国学者克劳迪娅·伊莱亚森,洛亚·詹金斯认为:“短暂并且与儿童自发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3-8岁儿童可以从中获益。”
二、行动研究的准备阶段
(一)园本体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1.园本体育课程的实施现状
优质的幼儿体育课程资源为S园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S园基于已有的体育课程资源,以《纲要》和《指南》为指导,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结合当地体育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了体能循环课程、特色体育课程和体适能课程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园本体育课程体系。
(1)体能循环课程
通过对S园的体能循环课程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体能循环课程作为S园常规性且传统性的课程资源,自建园之日起便开始由园内幼儿体育教师自主探索,有着悠久且深厚的设计与实施基础。以下将从体能循环课程的开展目的、实施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就体能循环课程的开展目的来看,S园坚信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园本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目标,而“基本动作”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身体素质的实际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联系密切。基于此,S园将体能循环课程中“基本动作”的练习作为课程实施的目的,通过简单而基础性的动作来达到锻炼幼儿肢体灵活性、连贯性以及坚韧性等,进而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园本体育课程的行动实践与反思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游戏经验中练习基础动作
《纲要》中表明幼儿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健康领域中的“动作发展”方面,因此多数幼儿体育课程是以“基本动作”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而“走”作为“动作发展”中的基础,在幼儿体育课程的设计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经过前期的三类体育课程的观察以及与教师访谈后,研究者与行动教师一致认为导致有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不高或不参与游戏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游戏的选取是否幼儿的经验”,因此,在第一轮的行动研究中把“游戏经验”作为指导园本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要关注点。同时研究者与行动教师基于“游戏”对“基本动作”单一灌输的改进,决定把“游戏”融入到基本动作“走”之中,把作为起“基础”定位的体能循环课程作为园本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载体,以其课程中的“起步走”、“持物走”和“平衡走”等基础动作的设计与实施来锻炼幼儿在速度、方向、身体协调等方面的身体素质。
对幼儿体育课程而言,对既定动作进行指导性的练习显得无聊且单调,而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实施能够让幼儿在欢快之余达到学习的目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游戏的选取”就显得格外重要,幼儿通过在游戏中的体验最终实现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本研究把课程的游戏选取来作为游戏动作练习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之前,本研究围绕游戏的选取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探讨,部分访谈交流内容如下:
研究者:首先,我们的理念一定是以游戏来引领动作练习的,不光是课程前、后的热身和休息环节,同样在课程实施的整个环节也是游戏化的。因此,我们所选取的游戏必须是大多数幼儿所熟知的,这样能满足大多数幼儿能够进行游戏的兴趣。此外,我们在对游戏选取的过程中不应该站在我们自己的视角看待幼儿的游戏经验储备,而是在课余时间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当前喜欢和乐于去做的游戏经验。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游戏情景中彰显球性支撑
基于第一轮关于基本动作“走”的设计与整合出现的问题,研究者和行动教师进行思考和改进,就原计划的第二月的课程进行改进。首先,在基本动作发展方面,基于单一的动作“走”的练习过于单调且幼儿动作练习也较快,将在第二轮在巩固已有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在原计划基础动作“跑”的练习上重新进行设计与整合,改为“跑”和“跳”两个动作领域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其次,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动作练习的基础,考虑到体育课程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动作发展的进一步练习,故决定把起“支撑”作用的特色体育课程作为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对象,在增强园本体育课程衔接性的同时,让幼儿获得更长足性的发展。此外,考虑到第一轮的练习中幼儿已经对队列队形的练习以及一些口令比较熟悉,在热身环节和结束时的放松环节增加其趣味性,以便能够使幼儿能够更好的融入游戏中以及在结束时对下一节课有着一定的期待。最后,研究者与行动教师在课余时间多沟通交流以便把握好备课的内容,多方面考虑游戏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程实施环节整体衔接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控好游戏情景中各个环节的游戏时间以及对游戏场地的布置。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在经过期近五个月的收集与整理资料、观察与分析现状、设计与实施课程、总结与撰写论文中,本研究将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园本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具体表现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游戏化的园本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1.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园本体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成功之处
首先,在分析S园已有体育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依据三类体育课程各自的独特性对其进行定位,同时以“基本动作”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了以“走、跑、跳、钻、爬”较为衔接的主题课程设计方案。此外,明晰三类体育课程的独特性的基础上,确立了“体能循环课程为基础,特色体育课程为支撑,体适能课程为强化”的园本体育课程的整合思路,这为今后园本体育课程的整合或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其次,把课程游戏化理念落实到园本体育课程实践中并对其进行具体概括。本研究从S园已有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出发,依据三类体育课程的独特性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性,尝试着把课程游戏化理念具体概括为游戏经验的把握、游戏情景的建构和游戏精神的内化有针对的指导三类体育课程展开行动实践,设计与实施了较为完整的三类体育课程,这为今后游戏化的园本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路径。
最后,“游戏”的融入为园本体育课程提供了合适的课程实施方式和内容组织形式。一方面,“游戏”理念的融入使得园本体育课程的实施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内化了园本体育课程的精神内核,让园本体育课程外部的整合以及内部的构建更加的协调有序;更新了教师对课程实施方式的认识,让幼儿教师以“儿童游戏的视角”看待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幼儿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更加贴近幼儿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游戏”理念的融入使得园本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如,“游戏类型”的选取丰富了园本体育课程的内容;“游戏情景”的构建充实了园本体育课程的环节;“游戏方式”的介入指引了园本体育课程的主线。此外,在园本体育课程的实施中锻炼了幼儿教师应对课程设计以外突发情况的能力,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和目的性的引导等等,这些为“游戏”融入园本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之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