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对“不言之教”思想的探微,概括出了“不言之教”的几大内涵,再分析“不言之教”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隐射的科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不言之教”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教师“多言”、材料“缺言”以及幼儿“少言”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审视,得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行“不言之教”的重要性,最终总结了“不言之教”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几点启示。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不言之教”思想的研究
老子的教育思想包罗万象,意蕴深厚,这对于现代的学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挖掘中国古代学术资源,自然也是中国学术复兴这一宏伟计划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关于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也逐渐丰富,笔者通过在知网、万方等平台对“老子思想”进行主题检索发现涉及这一主题的发表文献共一千八百多篇,其中硕博论文就有两百多篇,随后又对“不言之教”进行主题文献检索,发现关于“不言之教”思想的研究文章共有三百多篇,学位论文十余篇,其中题目中明确提到“不言之教”的仅有四篇硕士论文。由此可见,关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在近些年来虽有所增多,但具体到“不言之教”思想的却少,且大都以期刊类的小论文为主,对其深入研究的学位论文也屈指可数。
(一)关于“不言之教”思想的意涵研究
“不言之教”思想作为老子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子思想的形成有着必要的联系,因而很多学者从这一点入手,在剖析老子整体性思想的过程中研究“不言之教”思想的意蕴内涵。
总的来说,研究老子教育思想的文章还是占研究老子思想总体的大多数,但教育领域中的分类又十分纷杂,故而学者们都从自身的研究方向出发探讨“不言之教”思想的价值。例如,陈文华在其博士论文中对老子的教育思想和深藏的教育哲理进行深度挖掘,其中在第四章以反向辩证的方法对“不言之教”思想进行了探析。首先就教育中的“言”与“不言”做出了详细的解读,提到老子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人的知识和语言是有限的,因此教育语言也具有一定的伦理,即“贵言”、“希言”,此外还分别从教学方法、心理学、教育艺术这三方面探讨了“不言之教”的方法论价值,最后直接道出真正的教育是在经历了“无言—有言—无言”的过程后达到“无言”的教学境界,“言”与“不言”这两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同时存在、相互补充的。
第三章 “不言之教”的幼儿园课程实施理念
第一节 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师幼观
一、幼儿处于主体性地位
正如老子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来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型人格和理想型社会一样,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以说两者有着相同的落脚点,即都是为了个体的存在发展,承认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老子反对阶级化的统治,主张“以民为本”,而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也同样将“幼儿为本”作为核心思想和宗旨,强调幼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
老子身处乱世,厌恶世间的战争和杀戮,因此提出“道生万物”,将“道”视为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①(第五十三章),老子认为实现人的价值就要从宇宙法则中寻“道”,并依据“道”的属性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包括“无为”、“少私寡欲”等,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由此可见,老子的教育思想依然是以人为核心,他试图通过论“道”来帮助实现其心中的理想国,促进社会和平而人人都能自然发展。
这与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人”即指“幼儿”,即倡导“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这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和宗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把“幼儿为本”作为四大基本理念之首而提出,并对其诠释为要尊重幼儿应该享有的各种权益,承认幼儿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动性,做到以幼儿为主体,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五章 “不言之教”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启示
第一节 建立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一、归还幼儿话语权,给予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
“不言之教”理念所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之所以强调教师要“不言”,正是因为看到教师由于拥有过高的话语权处于控制地位,而幼儿由于缺少话语权往往处于被控制的地位,最终导致两者间教育地位的严重失衡,教学也演变成了一方向另外一方简单传递的过程。打破这一现象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将话语权归还给幼儿,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要将教师的“独言”转化为教师与幼儿间平等的对话。
既然是两者间的对话,就一定要体现出地位上的平等,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说:“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灌输’思想行为,也不是‘消费’,不应该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①由此,他还依据对话理论提出了对话式教育,而实现对话式教育的因素就包括爱、信任、宽容等。“教师的任务不是驯化受教育者,而是‘解放’受教育者,让他们觉悟到自己是在创造文化,是文化的主人。”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个体,而知识经验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相信幼儿内在的潜能,给幼儿言说和表达的机会,以平等的姿态投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与幼儿的对话和互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第二节 课程实施目标上重学习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是促使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最重要的动力,经验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不能完全脱离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幼儿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往往都是爱不释手、目不转睛,即使没有父母或者老师在一旁引导或教育,他们也总能从中找到有趣好玩的地方,以自己的方式边玩边探索,并且能够保持高强度的注意力和很长的学习时间。
刘铁芳教授曾在《教育生活的永恒期待》一书中说,“目前现实中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功利主义教育的这个层面上”①。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与此同时,它也推动着教育逐步趋向于现实性的一面而发展,教育的物化性愈加严重。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枷锁使得幼儿园教育的价值被束缚,课程实施已然沦为教师为达成世俗化目标的工具,幼儿丢失了学习的兴趣,最终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有趣的活动形式、好玩的游戏、新鲜的材料道具等来唤醒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体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兴趣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最真实有效的学习,强烈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由内而外发出的对参与活动的渴望和诉求。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够完全释放自己的学习天性,在游戏、活动、操作、探索中主动学习,其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的同时又进一步地构建了新的经验体系。
结语
关于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了“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重要原则,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促进现实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将“不言之教”这一经典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幼儿园课程联系起来,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同时也是在批判的基础之上继承其中深奥的教育哲理来解决现实问题,力求能够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新时代下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不可置否,任何理念思想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由相应的社会背景推动发展而成,因此自身总归都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弘扬“不言之教”思想时也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对我国学前教育所起的作用。老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独到的眼光早已打破当时社会发展的局限,从探索宇宙本源的视角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以及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育中为了遵循自然他提出了“不言之教”这一理念。这一理念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等科学的课程观,基于此,“不言之教”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实施应该呈现幼儿园教师“不言”而是利用周边环境以及材料让幼儿“主动言”的状态,以此来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有效地学。
本文通过对“不言之教”思想的探微,概括出了“不言之教”的几大内涵,再分析“不言之教”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隐射的科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不言之教”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教师“多言”、材料“缺言”以及幼儿“少言”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审视,得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行“不言之教”的重要性,最终总结了“不言之教”对于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