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晨间谈话作为一天集体活动的开始可以帮助幼儿快速的投入到一日活动中,结合某一话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幼儿关注到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晨间谈话的主题与内容可选择范围很广,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来确定适宜的谈话主题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3.2 国外相关研究
谈话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习得语言并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的现象。研究者认为,人与人在交谈时语言会在双方交流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从不同水平层次上进行分析。哈佛大学有一批学者建立的评价系统语用交流行为目录为研究语用交流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该系统将语用交流行为分为三个层面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一、言语倾向,即在社会性交往的不同情境下说话双方运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交往意图;二、言语行动,即在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对他人语言进行分析,并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交流;三、言语变通,即探讨人们用不同言语行为方式表达不同言语倾向的有效变通程度。①Ninio 和 Snow 将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即:语言交流行为、会话能力和扩展性语篇能力。他们认为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中会获得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之后儿童会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与周围人的交流活动中,即具有了会话行为;最后,儿童在与他人的对话活动中学会了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技能,发展了扩展性语篇能力。②由此可见,会话能力的获得是儿童语用能力发展的关键。Metear 认为儿童的会话能力就是儿童运用语言规则和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③Ninio 和 Snow 两位研究者将儿童的会话能力分为话轮转换、会话发起与维持和会话修补三部分。话轮转换是指谈话参与者轮流说话的行为;会话发起与维持是指会话双方对发起的话题进行承接和回应以保持话题能够进行下去;会话修补是指在会话遇到问题时,谈论者对谈论话题进行信息的补充或替换。④美国的肯·古德曼教授提出“全语言”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语言的学习是从整体开始,全面的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第三章 晨间谈话存在的问题
3.1 话题与内容存在的问题
3.1.1 话题类型不均衡
晨间谈话的内容的选择是丰富、具体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由观察得知在幼儿园晨间谈话活动中,日常事件话题类型在大、中、小三个班级的晨间谈话话题类型中均占比最高,教师普遍选择日常事件,其出发点是教师的主观认识而不是基于幼儿的需要,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晨间谈话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都与话题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话题的多样性会提高幼儿的谈话兴趣,而在中班晨间谈话话题类型中情感疏导类与幼儿兴趣类均占比为 5.7%;小班晨间谈话话题类型中生活常规类占比仅为 8.6%,幼儿兴趣话题类型为 0。教师在选择晨间谈话内容时缺乏全局观,话题类型选择的频次应根据幼儿的发展,不少教师在面临找不到话题,找不准话题的困惑时,为了便利选择随机寻找话题。造成某类话题类型出现频次过高,谈话内容单薄并且没有新鲜感。
3.1.2 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在选择谈话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教师对于晨间谈话缺乏计划性,在晨间谈话活动之前教师不会进行主题类型的预期规划以及辅助材料的准备。教师在晨间谈话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权,但缺乏详细的计划和研讨,从而使教师忽略幼儿的发展特点,凭自己的主观需要展开晨谈,话题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话题类型是否能引起幼儿兴趣都是晨间谈话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策略与建议
5.1 适宜的晨谈内容
5.1.1 立足幼儿已有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晨间谈话作为一天集体活动的开始可以帮助幼儿快速的投入到一日活动中,结合某一话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幼儿关注到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晨间谈话的主题与内容可选择范围很广,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来确定适宜的谈话主题与内容。
首先,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但同时对于新鲜的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幼儿的生活中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才能使幼儿在已有的直接经验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要通过观察在生活和学习中寻找与幼儿相符的谈话内容,例如: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对园所植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完全可以采取丰富的组织形式,将此话题融入到晨间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谈话,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立经验,晨间谈话过程中在固定的主题下一样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需求进行话题的延伸,让话题更有深度和广度,抓住每个幼儿已有发展经验,让每个幼儿都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体验。最后,话题的选择接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直接经验,幼儿对话题内容不陌生,才会想说,敢说,愿意说。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遇到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基础之上在晨间活动中进行比较深入与持久的学习内容。中班幼儿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对生活环境比较熟悉,他们的头脑里主意很多,使老师感觉到不像小班幼儿那么“好带”。中班幼儿接受成人的意见但也常常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努力寻求自我独立的同时又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晨间谈话内容时能够发掘幼儿的兴趣点,随时与幼儿交流寻找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的谈话主题。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入园焦虑等问题突出,教师选择晨间谈话主题时更应侧重生活常规和情感疏导类话题。
5.2 合适的方式与方法
5.2.1 丰富谈话方式
晨间谈话活动由于时间限制,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教师经常采用集体谈话的方式进行,组织形式单一,造成教师“一言堂”的谈话形式。
晨间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谈话方式,比如小组形式,单独对话形式。在集体谈话的形式中教师与幼儿互动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往往忽略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小组的形式能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团体内的分享。其次,环境的转变和材料的使用,教师把幼儿困固在一方教室之中用语言灌输幼儿所得。教师可以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丰富晨间谈话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走出去,将材料引进来,丰富晨间谈话的形式意味着丰富幼儿的参与兴趣。最后,晨谈“活”起来,在动脑动嘴的同时加入身体活动幼儿会十分感兴趣,但教师应注意把握“度”两者有效的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犹不及则会一团乱麻。
5.2.2 组织方法多样化
学前儿童具有模仿、好动、爱玩的特点,教师应当适当增加范例示范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活动法的应用,灵活运用组织方法。大班幼儿注意力专注水平较高,可以在应用口头讲述法的同时适度加入动手操作法与游戏法,而中小班幼儿注意力专注水平较低,更喜欢操作与游戏。教师要根据幼儿特点来展开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益。首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幼儿进行活动特有的方式。所以在晨间谈话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目标进行游戏设计。其次,幼儿年龄还比较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外貌没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法给幼儿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最后,动手操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们喜欢通过去摸,去抓来感知外界的事物以及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并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来理解知识,学习知识。
第六章 研究不足
本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数据和案例收集。从大、中、小三个班级收集 105 份晨间谈话样本,并对所在班级 9 名教师进行访谈。力求更准确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尽管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实践时间较短且笔者自身能力有限,研究成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访谈中由于研究者对访谈法的应用不够熟练,可能会影响到访谈的深度。观察中虽然对教师和幼儿的行为和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记录,但仍然存在观察不仔细,对资料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
本研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此话题的终止,笔者会继续深入实践探索晨间谈话的相关问题,为学前教育研究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