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哪里有?本研究的对象是 Z 市 Z 幼儿园中(一)班的全体幼儿。本研究是基于儿童视角开展表演游戏的行动研究,一共进行四轮的行动研究,致力于倾听幼儿在表演游戏的中的声音,尊重幼儿的意见,为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幼儿的各项能力、教师的主题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
第一章 绪论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在儿童视野的研究中,儿童的权利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国外关于儿童视野研究数量十分丰富,如:Stefan Nilsson 等人尝试讨论不同的儿童视角之间的差异;[1]Sonja Grover 学者认为在研究中,儿童的观点和成人的观点一样具有合法性;[2]Anette Sandberg 和 Stig Brostrom 选取来自丹麦、爱沙尼亚、德国和瑞典的 182 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视角下的学习观,通过研究得出:儿童能够意识并描述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思考使幼儿的学习和活动更有目标;[3]Peterson,Denise A 学者运用嵌入式混合方法研究探索儿童视野下儿童对学校经历的看法,并提倡进一步研究儿童视野下对于学校经历的看法;[4]学者 Lilian G. Katz 认为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上以往是以“自上而下的管理者视角”为主,这点是需要突破的,理应包括“自下而上的儿童视角:即关注幼儿作为评价主体,在幼儿园的感受、体验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5]学者 Alison Clark 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在儿童户外空间设置上要体现以下的需求:私密、个人、社交、想象;[6]Negreiros J 学者使用象征性的互动主义,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中选择犯罪率高、易受伤率高的某一个小区的 15 名儿童进行半结构访谈,探索、描述和理解幼儿对于社区安全的看法。[7]Clark 和 Moss 两位学者研究发明的马赛克方法,是一种多种方法组合而成的方法,它既结合了儿童视角常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同时配合了一些工具的使用例如:照片、录像、绘画等,致力于得到儿童认知中的世界。[8]由此看来,国外对于儿童视角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儿童视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演技内容都很丰富。从幼儿的观点具有合法性进而探究幼儿眼中的各种事件以及活动看法,并且国外对于儿童视角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丰富的尝试,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儿童的能力水平,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参与研究,使收集的资料更具可信度。
表 2.1 资料整理说明表
.....................................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一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追随幼儿的兴趣
一、发现问题
根据前期调查的了解,中(一)班在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存在幼儿的主体性不足以及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和介入方式不恰当、评价的目的较为单一,内容和方法不明确的问题。龚春玲曾表示: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最好的教育活动,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参与主题活动计划的制定,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中班幼儿具备自己选择和规定游戏主题的能力。[82]鉴于此,研究者设计“为表演游戏做计划”,让幼儿参与主题活动并后续根据幼儿的计划内容,开展故事创编活动。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设计
根据前期调查的了解,中(一)班在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存在幼儿表演游戏经验不足,教师无法退位这两大问题。如 C 老师:小班开展的表演游戏《拔萝卜》,由于孩子没有任何的表演经验,所以故事的选择我们是直接选取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故事,道具的准备的话是由收集幼儿在活动时作品来进行相应的加工,再投放至表演区中。(20200905 访谈转录)可见,以往开展的表演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不足。前文中已经阐明,表演游戏的来源不仅只有文学作品,任何有情节的内容均可以成为幼儿表演游戏的依据。且以“儿童中心说”的观点来看,表演游戏的选材也应该尊重幼儿的意愿。因此,在表演游戏开展的各个环节中研究者应该保证幼儿拥有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基于幼儿想要表演三只小鸟的欲望极高,研究者追随幼儿的兴趣,计划开展《三只小鸟》的表演游戏活动。第一轮行动研究具体计划(详见下表 3.1):
表 3.1 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表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和教育建议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实施效果
本文以 4 岁幼儿基于儿童视角开展表演游戏为研究内容,在开展实践研究前,研究者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到班级表演游戏的现状,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性不足。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活动实施高结构化,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和介入方式不恰当、评价的目的较为单一,内容和方法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倾听、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以此作为开展表演游戏活动的依据。尊重幼儿的声音、满足幼儿的需求,开展了《三只小鸟》的表演游戏活动。按照幼儿的计划顺序开展表演游戏:故事的创编、道具的制作、角色冲突的解决以及国旗下表演的准备开展了四轮的行动研究。参照行动研究效度的四个方面评价,我们研究的有效体现如下:
一、避免了主题活动的拼盘问题
王春燕博士将主题活动的设计方式分为两种:内聚式和外展式。[97]外展式主题“有人将它称之为“方案活动”,让幼儿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需要和发展水平等选择感兴趣的角度和适宜的难度,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探究,从而进行知识的建构”。[98]而内聚式主题站在学科的角度进行考虑,很容易成为“拼盘”,陷入“四不像”的尴尬归宿,也就是说“拼盘式”主题不像单元主题那样将各科知识形成“有机联系”也不像方案活动那样能照顾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像核心课程把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也不像分科课程那样能照顾知识的系统性。[76]217在前期通过对 c 老师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教师在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活动实施高结构化,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较为重视预设,且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当研究者与 C 教师对于“如何开展表演游戏活动”进行研讨时,C 教师已经预设好了可以开展哪一些的活动,为了达到心中表演游戏开展的效果,活动中的每一步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目的。因此,尽管教师能够认识到“活动中应当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教师还是无法落实到实践中。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以儿童中心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追随幼儿的脚步逐渐深入的扩展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开展之初,研究者与 C 教师认真学习了“方案活动”的相关理论,设计了主题活动方案,制定了表演游戏开展的三个环节幼儿可能会开展的活动的以及教师的指导要点,用以指导实践。
................................
第二节 行动研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幼儿参与兴趣浓厚,但参与程度呈分节型
从区域活动选区的观察记录来看,幼儿对于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是高涨的,表演区的名额都是第一个被选完的。但部分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跑区和在候台的时间里与小伙伴玩耍而忘记上场的情况,经由小裁判员或者是其他同伴的提醒才得以使游戏继续下去。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是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不当所产生的问题。幼儿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提醒自己的小伙伴回到游戏中,但教师是经由幼儿的“小报告得知”并且没有及时的将幼儿的这一情况反馈给集体,因此,在后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旧时不时地有跑区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
(二)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从观察记录的材料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表演游戏,幼儿的兴趣明显高涨,对于表演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幼儿们也是积极地建言献策,寻找合适的办法解决。例如,在故事创编的过程中,幼儿能提出通过画画的方式将故事记录下来;在角色争抢的过程中能商量出用石头简单布的方式并且增加一名小裁判员负责表演游戏的秩序问题。但是由于正处于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明显有待提升,且幼儿相关的问题解决经验比较少,因此,在问题解决能力这一块的能力还是需要有所提升。例如: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幼儿意识到改进道具,能为道具的改良做好表征,但表征中幼儿并没有明确地表征出道具的数量以及颜色。有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切实际,例如在选择做翅膀的材料时,王雨墨提出可以将树叶用双面胶粘在手上做成翅膀,没有想到这一方法是否可行。
..............................
结语
本次行动研究从 2020 年 9 月 18 号开始一直到 2020 年 12 月 21 日结束,历时 3 个多月。
研究者参与了表演游戏开展的每一次活动,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的同时,研究者内心更加坚定了儿童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在此次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学会了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行动研究,在一轮一轮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幼儿的游戏。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观察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此次行动研究中,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地点,幼儿的成长也是最为明显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表演游戏中表现和表达自己,能在研究者和 C 教师的支持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研究的对象是 Z 市 Z 幼儿园中(一)班的全体幼儿。
本研究是基于儿童视角开展表演游戏的行动研究,一共进行四轮的行动研究,致力于倾听幼儿在表演游戏的中的声音,尊重幼儿的意见,为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幼儿的各项能力、教师的主题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但由于研究者本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本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的引导方式上仍存在缺陷需要研究者弥补和完善。针对本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