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5-6岁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4
  • 论文字数:49718
  • 论文编号:el2021071918201522497
  • 日期:2021-07-1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幼儿教学论文,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源于现实的需要。幼儿作为缪斯天性的继承者,生来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艺术。在研究开始前,研究者计划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来观察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的进展。但是在预观察中发现,有时需要参与到幼儿的生活中,才能获得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研究者将其转变为参与式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也常常邀请研究者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交谈,幼儿会跟笔者说很多关于他们自己的事、家庭的事和朋友的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会表现出来。通过亲身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幼儿也会与研究者更加亲近,从而使幼儿不会感到陌生和拘束,他们也会更加自然的表达与表现。在资料记录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具体、生动,但依然发现将幼儿即刻发生的音乐行为进行文字记录是有些困难的,尽管研究者尽量记录完整和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比起幼儿当时丰富、生动的自发音乐行为,文字的记录往往比较苍白。同笔者已经尽量保持对每一位幼儿的关注,但是由于人力和时间的限制,仍然无法做到不遗漏每一位幼儿。

......

 

第一章绪论

 

活泼好动的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自发的音乐行为,自发音乐也给幼儿带来无尽的快乐,但是目前研究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文论较少,较少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幼儿自发的音乐常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适时表现的。由于现在的大班额教学,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较多,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各有不同,因此幼儿自发表现的音乐也是千差万别。一个班级的教师人数有限,精力也有限,在要保证推进正常的班级秩序以及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的同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但是,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在一日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对幼儿的音乐性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艺术领域的自主体验、感受和表达,提出教师对幼儿自发艺术的理解和尊重。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逐渐提高对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重视。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是其音乐天性的本真表现。幼儿音乐教育也应以人们原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为起点,从中探寻适合幼儿天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重在培养兴趣,引导他们自由的体验、感受和表达。通过研究者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已有的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当中,人们较多的关注在教师如何教上,对幼儿本真的音乐天性关注较少,因此关于幼儿自发的音乐行为研究也相对较少。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潜下心来倾听幼儿的表达,感受他们的情感,探寻他们的音乐天赋,寻找本真的童年。

.......

 

第二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已有的关于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研究仅涉及到对3-5岁幼儿的分析,也有研究者从音乐美感的角度分析了3-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5-6岁幼儿的详细探讨。为此,本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研究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的观察,结合教师访谈和家长问卷,以上海市A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以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自发音乐行为作为观察内容,通过质性分析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特点、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提出有益于呵护幼儿音乐天性的教育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通过为期四个月的实地观察上海市A幼儿园大三班的全体幼儿,采用纸笔记录、录音、摄像、拍照等方式记录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自发音乐行为的详细过程,并当日及时进行文字转录,以此为基础分析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类型。其次,结合对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分析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特征。最后,通过与班级教师的访谈、与幼儿的交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影响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因素。本研究为呵护幼儿音乐天性,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研究思路图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A幼儿园大三班为研究场域。A幼儿园位于上海市区,是上海市一级一类公办幼儿园,现有教师51名,100%达到本科学历。该园共有三个园区,研究者所在的园区共7个班级,6个大班,1个小班。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5-6岁幼儿,因此选择大班班级,其次由于笔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大三班实习,以方便抽样为原则,将大三班作为最终的研究场域。大三班共31名幼儿,其中女孩有13名,男孩有18名。本研究中幼儿的姓名均采用化名代替。并对大三班两位教师进行访谈,教师1(T1)教龄27年,教师2(T2)教龄5年。首先研究者进入大三班进行两周预观察,以了解班级基本情况,与教师和幼儿熟悉,并根据预观察对观察记录表进行修改。之后进入正式观察,每天的观察时间从早晨幼儿来园到中午幼儿午睡,包含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运动活动、学习活动、过渡活动,共收集自发音乐行为220例。在这一阶段,研究者以当天实际到园的全体幼儿为观察对象,采用事件取样法,以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为取样标准。在自然状态下,一旦这一行为发生便将其记录下来,在记录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保留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发生的原始资料,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行为变化过程、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并对部分自发音乐行为进行录像与拍照。此外,借鉴已有研究,并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自编《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观察记录表》(见附录1)作为记录工具,观察记录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发生自发音乐行为的幼儿姓名②性别③观察时间④行为活动背景⑤行为发生人数⑥行为过程详细描述。

 

第三章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类型................................20
一、自发哼唱行为...............................................20
二、自发律动行为...............................................26
三、自发乐器探索行为...........................................28
第四章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特征................................30
一、背景的自由性...............................................30
二、过程的愉悦性...............................................32
三、人数的单一性...............................................34
四、内容的情境性...............................................34
五、形式的融合性...............................................35
六、时间的或然性...............................................37
第五章影响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因素分析..............................38
一、幼儿自身因素...............................................38
二、同伴因素...................................................42
三、教师因素...................................................43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论
自发音乐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在非教师组织或指导下,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然产生的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行为。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进行了类型、特征、影响因素探讨。研究有以下发现:本研究通过在上海市A幼儿园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地观察,对5-6岁幼儿在园生活中所发生的自发音乐行为进行记录,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自发哼唱行为、自发律动行为、自发乐器探索行为。自发哼唱行为是在无成人组织或指导下按照自己意愿而自然产生的哼哼唱唱的行为;自发律动行为是在自然状态下,在无教师组织或指导下,身体有规律的运动或有节奏的跳动、以及用身体敲出的有节奏的声音、或模拟弹奏乐器的动作;自发乐器探索行为是幼儿在无教师组织或指导下按照自己意愿玩弄乐器的行为,包括弦乐、键盘、打击乐等。笔者对每一种类型的发生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自发哼唱行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出现频次最多的一种类型。并且它也是形式最复杂的一种类型,根据其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实词哼唱、替代词哼唱、模拟音、音乐性的言语表达。实词哼唱是幼儿唱带有实际歌词意义的歌曲、即包括幼儿对已有歌曲的呈现,也包括自己创编的实词歌曲;替代词歌唱是用单个字、词、语气词等来替代实际意义的哼唱;模拟音是幼儿对现实事物或动物声音的模仿,例如模拟小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发动声等。音乐性的言语表达是幼儿选用其他成熟歌曲的旋律或者幼儿自己创编的旋律,来填进符合当下情境的歌词,这些歌词往往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本研究发现,自发哼唱行为是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二、教育建议
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艺术天性。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的音乐天性受到损伤,那么孩子的其他功能,更不用说学习了,也将会受到损伤。74根据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应是儿童天性的发展,当教育家们离开儿童的天性谈教育时,教育就变得毫无意义。幼儿生来并不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成人用他们自以为美丽的画笔来填涂。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幼儿心中其实已经充满了美丽的色彩和画面,成人需要做的就是发现、保护并且欣赏它。首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并尊重幼儿自发的音乐艺术,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与欣赏,呵护他们的音乐天性。其次,成人在面对生来就具有缪斯天性的幼儿时需要找到适宜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固有的音乐潜能,使幼儿能够主动的表现出自己的音乐语言,欣赏自己的自发艺术,从幼儿自发的音乐中寻找幼儿音乐教育的契机,用对每一个孩子的欣赏和引导来创造幼儿自我发展的奇迹。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解放并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儿童拥有一个快乐和自由的童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积极情绪是一种激励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们的思维与创造力更加活跃,从而可能激励人们产生艺术行为。成人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有益于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感,从而产生一种良好的积极情绪体验,是良性互动的循环过程。教师们在为幼儿营造适合他们生长与发展的环境时,需要特别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与需要。首先,关于物质环境方面,应以幼儿的视角创设物质环境,使环境属于幼儿。其次,关于心理环境方面,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与亲朋好友的相聚等与积极情绪密切相关。
幼儿教育论文格式
5-6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频数表

........

 

结语

 

由于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因此只选取一所幼儿园中的一个大班,班级只有31位幼儿,研究对象的样本量较少,只能代表研究者所在的大三班的自发音乐行为的情况。由于本研究观察的是幼儿的自发行为,尽管研究者已经尽量保持每时每刻的高度集中,但仍然无法预期幼儿的自发音乐行为会在哪一时刻出现,有些自发的音乐行为转瞬即逝,有些是幼儿很小声的内隐行为,并不易被研究者观察到。只有真正认识并理解了幼儿的艺术天性,才能够对幼儿进行符合其天性的艺术教育。本研究通过笔者深入幼儿园切身实地的观察,教师的访谈,以及家长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思考,有助于从观念上理解幼儿自发音乐的类型与表现方式,构建新的幼儿音乐理解与表达的范式,从而优化教学实践。此外,通过本次研究,也提升了笔者对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对于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通过让幼儿在园进行有规律地体育段联,保证幼儿规律的充足的睡眠,帮助他们建立和维系牢固的同伴关系,为幼儿安排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任务难度,让幼儿感到获得感来促进幼儿的积极情感的养成。幼儿有了积极的情绪状态,就会由内而外的抒发积极的情感,用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愉悦,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乐观成长。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