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幼儿教育论文,21世纪以来,日本尝试开发了多元有效的幼小衔接方式,提出许多具体推展策略,如幼小儿童交流、幼小教师联合研修、幼小衔接课程编制,并将家庭与社区纳入到幼小衔接推展合作体系中。尽管早期日本在实施幼小衔接时,也曾出现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但经数次调整与探索,构建了政府行政推动、学校具体实施、家庭与社区参与的幼小衔接实施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扩大了幼小交流规模,提高了幼小衔接层次,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1问题”。不能忽视的是,当前日本在实施幼小衔接时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表现为幼小交流程度低、幼小教师难以相互理解、衔接课程编制不充分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日本仍在进一步探索。当前日本仍在持续进行着幼小衔接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动向,
.......
绪论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以日本为个案,收集最新的资料和数据,探讨幼小衔接的一般规律和新动向。在丰富了国内对日本幼小衔接的研究的同时,对21世纪以来日本推动幼小衔接的举措及特点进行较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力图找到日本解决幼小衔接的历史性和制度性因素,以加深对其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体制的认识。在我国,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小衔接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界定。朱晓蔓(2002)认为幼小衔接是指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以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过程气阎水金(1999)将幼小衔接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纵向教育阶段的衔接,而广义的幼小衔接既包括这两个纵向教育阶段的衔接,还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横向衔接。结合日本学者的定义,本研究所界定的“幼小衔接”更倾向于广义上的幼小衔接,即幼小衔接不仅包括教育课程在内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也包括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衔接。另外,我国学者和日本学者普遍将幼小衔接开展的时期设定为从幼儿园大班后半学期到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
一、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背景
(一)“小1问题”频发催生幼小衔接需求
另外,在交往对象上,部分学校会采取也幼儿和儿童一对一配对并长期进行交流活动。交流成果互惠性,即在幼小交流活动中,双方均能有所收获。通常人们在考虑通小学生和幼儿的关系时,将二者视为“教的人和被教的人”、“照顾者和被照顾者”,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然而在近些年日本的幼小交流中,幼儿正在逐渐成为与儿童同样重要的参与者,在积极参与幼小交流的过程中,双方共同成长,幼小教师也能在交流中获得观察幼儿和儿童的机会,加深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为了保证这种互惠性,幼儿园和学校在制定活动计划和幼小联合指导方案时会在事前进行协商,明确双方交流的目的,谋求实施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指导上的相互理解。在事后对活动进行讨论、评价、反思,并将此次活动的交流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将经验活用到下次活动中气为了确保幼小儿童间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往往要在活动开始前后举办讨论会。在制定幼小交流活动计划前,幼小教师需对交流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目标等进行讨论,确认交流活动,做好活动前期准备。
(二)终身教育思潮的持续推动
在幼小交流时,教师会一边指导、观察幼儿和儿童的表现,一边进行教师间的谈话交流。在幼小交流活动后,一些幼儿园或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事后讨论,就幼儿和儿童的表现、教师的指导方式等进行评价、反思,交换彼此的想法和意见,并以便将交流的成果延续到下一次的幼小交流活动中,改善后续的指导方法。在当前日本幼儿园、保育所或小学中,教师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幼小交流活动前的讨论会为主。有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先行探索过渡性课程的设置,如陕西省将2019年定为“幼小衔接”工作年,积极探索孩子刚进入小学后的过渡性课程,强调课程的趣味性,采用游园闯关的形式“测试”,布置听、说、讲、画、动手的作业,努力做到过渡时期,对学生知识零要求、课堂零起步、课外零书写
三、21世纪以来日柿动幼小衔接的举措...............29
(一)重点开展幼小儿童间的交流活动...............29
(二)多元推进幼小教师的合作与发展...............33
(三)逐步编制与实施幼小衔接课程...............36
(四)加强家庭与社区的沟通与参与...............44
四、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成效与问题...............46
(一)日本幼小衔接取得的成效...............46
(二)日本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49
五、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的特点...............52
(一)明确衔接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52
(二)强调共同教育目标引领,注重儿童可持续发展...............53
(三)重视衔接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保证教学持续...............53
.......
六、21世纪以来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一)破除知识取向衔接理念的局限
有些家长即使具备了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但在实践中却知行不一,仍会为孩子报名各种小学预科班。迫于家长的压力和幼儿园生存需要,一些幼儿园不得不在大班课程中增加拼音、识字等小学内容。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顽疾虽遭到多次诟病,在现实中却“久治不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合理的理念方能引导行动的正确方向。要顺利开展幼小衔接,必须要破除知识取向衔接理念的局限,帮助教师和家长更新并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破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在被功利主义乌云笼罩下的中国教育界实属不易,让整个社会都能从认识上、行动上了解和支持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与举措更是难上加难,一种可能的途径是我们既要加强科学教育理念的宣传,开展幼小教师联合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教育工作者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目前,我国教育部正在研究幼小衔接行动计划,同时也在着手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考虑在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课程。
(二)编制“连续性”的幼小衔接课程
近些年幼小衔接课程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关注。从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我国的幼小衔接课程主要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上进行衔接且尚未形成一致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体系,也没有针对幼小衔接的课程。为了通过以课程为“抓手”缓和幼小教育的“坡度”,我国政府应尽快构建统一的幼小课程框架,为地方编制与实施着眼于顺畅衔接的教育课程提供教育、智力资源上的支持。地方可组织高校专家学者研制、设计适宜的幼小衔接课程,并为幼儿园和小学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可通过定期联合培训、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编制课程的能力。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好过渡与衔接,扩充衔接内容领域,不断改善教育指导方法。特别地,我国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参考日本的开端课程,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开展合科性、关联性的衔接课程,灵活设置课程时间,注重创设并利用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育环境,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
........
结语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底子薄,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的短板,其存在的诸多教育痛点也不容易忽视。其中幼儿园“小学化”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教育制度与我国多有相似之处,结合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日本幼小衔接的经验可以从纠正知识取向型理念、幼小衔接课程的编制、多方主体合作等方面为我国提供重要启示,减少我国的试误过程,尽快将我国的幼小衔接问题“短板”变发展“跳板”。由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对21世纪以来的日本幼小衔接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由于研究时间的不足,导致笔者对日本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剖析还不够深刻,尚处于比较肤浅的层次;其次,受限于客观条件无法实地对日本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考察,笔者只能借助相关网站和前人研究获取资料,对资料的选择、鉴别,难免有偏颇之处;最后,受限于研究能力的不足,对中日两国缺乏深入对比与探讨,更多的是介绍日本的经验,在理论和规律的探究中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深感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还不够扎实,有些语句的表达不够严密,用词仍不够精确、简练,这些都将是笔者在日后需要努力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