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40422313019853
  • 日期:2020-02-2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幼儿教育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在年龄阶段、父母学历、城乡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女孩攻击行为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关系更为紧密,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情感关注、问题关注 2 个支持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惩罚、忽略、忧伤 3 个非支持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男孩攻击行为只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忽略维度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维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第三,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情感关注维度能够负向预测男孩攻击行为,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惩罚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女孩攻击行为。幼儿的攻击行为部分来自于后天习得,而幼儿最主要的成长环境是家庭环境,父母的表现对幼儿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当父母表现出更多的负面行为时,幼儿很容易受此影响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Berkowitz研究了攻击行为的刺激要素发现,当个体受到挫折并生了消极情感(例如愤怒、悲伤)后,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二者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Berkowit 完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其只描述了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但在后人的案例研究中发现个体遭遇挫折时,有极大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因此当幼儿遭遇消极情绪时存在更高的攻击行为可能性,此时幼儿对攻击行为的学习程度也越高。在研究父母负面行为与幼儿攻击性关系时,本文选择幼儿面临消极情绪时父母的应对方式作为变量,研究其与幼儿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研究发现,幼儿陷入消极情绪时,父母的惩罚行为与幼儿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因为此时幼儿情绪高度敏感,容易将他人的行为视为敌意行为,而父母的惩罚又会对幼儿的身体或情感造成伤害,会使幼儿的敌意进行强化,促使幼儿攻击行为的增加。因此父母在照料孩子时,如果发现幼儿受到了挫折情绪低落,应当第一时间给他们正面的回应,或给其温柔的关怀,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困难时,爸爸妈妈会一直爱着他们,给予更大的安全感,消减外部因素对他情绪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的攻击行为化为无形。或给予他们直接帮助,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化解面临的挫折,从而消减幼儿的攻击行为。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在消极情绪下,需求有所差异。女孩的情感更为敏感,更容易认为自己受到了攻击,父母应该及时的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引导女孩正确处理消极情绪;男孩的榜样是父亲,所以更希望自己能够像爸爸一样,情感关注的效果不如忽略反应的效果大,男孩只是希望父母正视他们的能力,得到父母的肯定,进而减少通过攻击行为获得父母的肯定。

...........

 

引言

 

幼儿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远未成熟,其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其中的要素更容易对幼儿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夏颖等,2009)。攻击行为是动物普遍存在的,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维护生命系统安全,感到威胁时动物会对外发出威胁或攻击(刘秀霞、沈涓等,2009),这种攻击行为来自于动物的遗传性(曹丛等,2012)。人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攻击性,Moffitt(2005)的实证研究中指出,遗传性能够解释 40%到 50%之间的人的反社会行为,遗传因子对人攻击行为的影响超过了家庭因素的影响。王叶、张莉(2017)的研究也指出幼儿的攻击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生物本能,即攻击性是动物的天性与生俱来,幼儿的攻击性来自于其遗传因子;其次是后天习得,幼儿的攻击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攻击行为进行学习,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攻击行为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得到强化(桑标,2008)。虽然攻击性是幼儿的生物本能,但在现代文明社会,过强的的攻击性并不利于幼儿融入周边环境,也不利于幼儿将来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而且幼儿的攻击性对其幼儿阶段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徐东、张艳,2016)。研究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幼儿攻击行为的手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

 

第 1 章 文献综述

 

1.1 幼儿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Bandura(1977)提出了解释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行为,形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攻击行为也是一种习得行为,是后天形成的,可以通过教育、示范等方式进行控制。社会学习理论为控制乃至消除个体的攻击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Dodge(1980)的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开始从认知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幼儿的攻击行为,在认知过程中幼儿会经历译码、解释、寻找反应、决定反应、实施反应的过程,如果在信息加工中出现偏差,幼儿便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以上理论从生物本能、刺激反应、生物学习、大脑认知加工等不同角度,解释了幼儿的攻击行为,生物本能的理论只能提供一种解释,而其它理论则对本文研究控制幼儿攻击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少,但这一变量主要是描述了幼儿处于消极情绪情景下父母的应对方式,可以使用压力环境下父母的应对方式来代替。杨颖等(2017)研究发现幼师的职业压力与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即幼师所面临的压力越大,对幼儿的应对方式越极端化,或更加积极,或更加消极。彭莉莉、王雄鹰(2005)的研究也表明教师面临的压力与其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而且随着压力的增加,积极和消极的应对方式都会更加频繁。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其消极情绪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李燕、朱晶晶(2016)的研究发现幼儿性别、母亲的情绪调节水平对母亲的消极情绪的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当幼儿发生消极情绪时,母亲们会给女性幼儿更多的情感关注和问题解决,而对于男性幼儿更多的惩罚,母亲的情绪调节水平与支持性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该项研究为纠正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 3 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10
3.1 研究对象·············· 10
3.2 研究工具···············11
第 4 章 研究结果············13
4.1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的总体状况········13
4.2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在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检验···13
第 5 章 分析讨论···············18
5.1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总体状况········18
5.2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差异分析·······18

.........

 

第 5 章 分析讨论

 

5.1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总体状况
幼儿教育知识的普及。马春红、 李燕等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上海、扬州等地,这些是我国城市较为发达的地区,教育理念较为先进,更倾向于采取积极、鼓励的幼儿教育方式,此次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来自于江西省上饶市,虽然经济水平、养育条件与上海等发达城市有一定区别,但近年来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增加,家长们也可以方便的学习到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使用相对积极的教育方式,表达为支持性应对方式得分较高。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上饶市在幼儿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方面都有一定差距,但上饶市教育局、政协等多部门也出台措施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例如 2018 年 12 月上饶市政协召开上饶市幼儿教育事业协商清谈会,推进民办幼儿园发展。随着各界的重视,,家长还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在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时,应对方式较为积极。参与调查幼儿的攻击行为整体得分较低,属于正常范围,但也有少数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攻击性,男性幼儿攻击行为检出的占全部男孩的 16.3%,女性幼儿攻击行为检出的占全部女孩的 9.6%,应当给予这部分幼儿更多的关注。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

 

5.2 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差异分析
幼儿攻击行为在年龄阶段上没有显著差异,该结论得到了苏杰(2017)研究的支持,但本文关于幼儿攻击行为的测量只能对幼儿攻击行为总体状况,没有对行为分类别进行讨论。苏杰(2017)认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在攻击行为类别上是存在差异的,幼儿语言攻击行为随着年级上升出现上升。孙意(2013)在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研究中也指出,小班幼儿的攻击行为多倾向于工具性攻击,即为了争夺物品和空间产生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情绪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敌意攻击行为显著升高,而工具性攻击行为出现下降。幼儿攻击行为总体没有变化,但攻击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幼儿智力水平出现迅速提高,在攻击行为中采取报复、关系攻击行为增多,但在逐渐严格的幼儿园管理制度下,幼儿攻击行为总体上受到了约束,攻击行为没有迅速增加。
攻击行为

........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第一,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与幼儿攻击行为在年龄、父母学历、城乡方面无显著差异。第二,女孩攻击行为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关系更为紧密,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情感关注、问题关注 2 个支持性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惩罚、忽略、忧伤 3 个非支持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男孩攻击行为只与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忽略维度呈现正比,与其他维度没有显著相关性。第三,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情感关注维度可以负向预测男孩攻击行为,消极情绪应对方式的惩罚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女孩攻击行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时间和调查条件的局限,本次研究存在了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首先,取样数量较少,给本文的统计分析带来了较多困难,很难就变量在父母学历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其次,研究变量的单一。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幼儿个人因素,除了父母的消极情绪应对方式外,还可以探讨幼儿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环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变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第三,在对幼儿消极情绪应对方式上,可以分别考察父母双方对幼儿的影响力,并考察父母双方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