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现象教育管理的研究--以长沙市C园大班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52320491018925
  • 日期:2019-04-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幼儿教育论文,本文以C园大班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观察,选取“小团体”现象较为明显的大一、二班进行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基于班级生活中同伴群体的社会化价值
美国学者哈里斯认为,对儿童个性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环境因素不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而是他们参与同伴的共享环境,尤其是同伴团体,儿童参加并认同于一个团体,以此学习在家庭外行事。在社会学中,将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辈人组成的小群体称作同辈群体。同伴群体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非正式的同伴群体是同伴群体中的一种类型,它通常是指,儿童与同伴经常在一起亲密互动的非正式的小团体和小圈子,是常常在一起玩耍的个人关系网络,而且大多数都是同性别的成员形成一个圈子。非正式的同伴群体是儿童基于共同利益自发选择和适应的社会圈子,儿童与同伴在这个圈子里一起参与各种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伴群体在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年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儿童与成人的相处方式与同伴之间不一样。同伴群体的形成可以帮助儿童满足在成人那里得不到的需要。就社会学角度来看,导致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伴群体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平等的期求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的年龄、社会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可以随意表现,尽情释放自我,也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不必在教师的权威下行事,更不用面临教师的惩罚。
幼儿园班级生活是若干名幼儿和几名教师组成的,具有群体性。幼儿与同伴在群体中一起生活和活动,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存在。幼儿在班级中开始接触群体生活,与群体中的其他人发生互动。幼儿园班级作为一个初级的社会群体,它具有以下四种社会功能:第一,社会化功能,班级将一个“个别存在的人”变成一个“社会存在的人”,使儿童社会化;第二,选择功能,班级为社会培养人才,使其认同现存社会,并获得社会的法定资格;第三,社会角色的社会化功能,幼儿在班级中逐渐学会按照教师塑造的社会角色行动;第四,个性化功能,班集体在形成过程中“儿童从一个服从外部影响的实体,转化为能够根据已形成的信念而独立的主体"。因此,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具有社会化价值。
.................................

第二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幼儿园的班级生活
吴康宁指出:“对于刚加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班级——是其加入的人生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班级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活的意味。幼儿的班级生活是构成幼儿全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场所,也是幼儿生活的“家”。
幼儿所生活的班级是由若干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其中有教师、保育员还有幼儿。幼儿园的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幼儿的社会性开始于班级生活中。与中小学校的班级相比,幼儿园班级是一个初级的社会组织。因为幼儿园班级通常不设“组员”、“小组长”、“班干部”这种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因而幼儿园班级组织具有独特性,并不像中小学班级那样具有正式的结构,这种正式结构在有的研究者看来,是导致儿童形成地位差异观念及权威服从观念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气而幼儿园的班级生活具有特殊性,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本文所界定的幼儿园的班级生活,是基于幼儿在日常班级生活当中的实际参与。教师是班级生活中的组织者,幼儿是班级生活中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班级生活中发生互动。本文是以社会学的角度来研宂幼儿园班级生活屮的小团体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幼儿的班级生活包括几个特征:群体性、组织性和制度化气群体性是指班级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进行的。班级是一个群体,群体中的成员相互交往,一起生活与活动,任何人都生活在群体中,要符合群体的行为规范,不能独立于群体而存在。组织性是指个体在班级中要以群体的目标和要求来行动,通过组织使幼儿的个体行为群体保持一致。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幼儿的班级生活需要由教师组织,不像中小学那样具有“半自治性”。制度化是指幼儿在班级生活中是由制度、规范控制的,幼儿要遵守班级中的各项行为规范和秩序,使教师能够更容易发挥组织功能,也使群体成员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制度在幼儿班级生活中随处可在,从幼儿入园的晨检到晚上的离园,幼儿整个一日生活都在制度化的约束下活动,幼儿的每个环节都被教师赋予了各种要求。在制度化的班级生活中,幼儿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在班级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班级的规章制度。
................................

第二章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现象的描述

第一节“小团体”生活的场域一班级
幼儿的“小团体”产生于班级生活中,而在这个“小团体”生活的场域中,班级生活的环境又影响着幼儿“小团体”的生存状态。幼儿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一日生活的安排是体现教师对幼儿班级生活规划与设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规则意识逐步增强,但随着幼儿“小团体”的逐步形成,在活动中也常采用“群起而攻之”的行为来违背规则,大班幼儿更积极、热闹,对于教师来说,也越来越难控制和管理。
一、班级生活中的环境
(一)物理空间描述
C园的每个班级都是活动室与休息室分开的。走进大一班,首先经过走廊是一排紧挨着地面的柜子,方便幼儿自行取放书包,走廊上也放置着很多柜子,供幼儿玩耍的材料,走廊的墙面上是幼儿家长制作的旅游游记,走进教室给研究者最大的感觉是班级空间不大,但幼儿人数很多,摆上椅子后,幼儿的公共空间就显得更小,经常区域活动要分-部分幼儿去寝室进行。活动室内的有各种区域,如美工区、棋艺区和表演区等,每个区域有规定的人数。活动室里有-台电视、钢琴,电视前有一个大的沙发。活动室的尽头是洗手间、厕所,幼儿去上厕所、洗手、喝水都会从教师身边经过。在整体的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设置中来看,环境的布置大部分都出于教师,几乎没有幼儿的参与,幼儿的自由空间较少,基本是处于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
(二)时间的设置
幼儿园班级生活是教师根据作息时间表的规定对幼儿一日生活进行的安排。作息时间表是由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是对幼儿在园生活的整体安排和控制,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幼儿都需要遵循。作息时间表除了有夏季和冬季之分外,其余的都是固定的,幼儿已经习以为常的知道什么时间段要做什么事。作息时间表下发到班级后,教师按照计划全权负责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教师是活动的制定者、执行者,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都是按照时间表进行,每个时间段有具体的任务,每个活动都要听从于教师的安排和监督,不得有违背教师的意愿。而这张作息时间表就像是指南针一样,循环反复、周而复始的指导和督促着幼儿的生活。
...............................

第二节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的呈现
—、“小团体A”涵涵与他的“兄弟团”
团体A是以涵涵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小团体”,称之为涵涵与他的“兄弟团”,该团体的成员有涵涵、浩浩、廷廷、一一、熙熙五名成员组成。涵涵在,该团体就相对稳定,涵涵如果请假或不在场,其他成员之间就容易分散。涵涵是读过一个大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偏小、过于活跃,又常常被老师说成“不听话的小朋友”,所以重读一个大班。虽然涵涵也算是大一班的新生,却在小朋友中十分受欢迎,没过几天就结交了新朋友,而且成为了团体的中心,常常是游戏和活动的组织者,身边还有一些追随者。浩浩最喜欢跟涵涵一起玩,除了团体成员外,浩浩很少跟班上其他幼儿互动。浩浩也是老师眼中“难管理幼儿”,大部分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其他幼儿,浩浩都被安排坐在教师旁边的特殊座位上,不管他听不听课,只要他在教师的眼皮底下不闹腾就行,而进行户外活动时,也经常被要求在教室罚站。廷廷也喜欢跟涵涵玩在一起,喜欢听从涵涵的指挥。但研究者观察到廷廷攻击性行为较强,如果与他人发生冲突就会动手,与涵涵、浩浩、一一等都发生过攻击性行为。一一和熙熙大部分时间跟他们三个一起,有时两个人,因为一一喜欢跟涵涵玩,熙熙也常会跟着一起,但如果一一不在场时,熙熙跟涵涵他们一般很少玩在一起。#p#分页标题#e#
涵涵与他的几个伙伴一起进行建构游戏。涵涵首先发布命令:“我先去拿积木,你们开始建桥。”浩浩跟着涵涵边走边说:“好,那我也去。”在涵涵的安排下达成共识,——、熙熙、廷廷负责建桥,涵涵、浩浩负责运输枳木。涵涵一直在拿积木,过来的时候对着——他们说:“你们很厉害哦!”搬了足够的积木后,涵涵和浩浩加入建桥中,一一对着涵涵说:“你看这样形状的桥可以吧。”涵涵回答并补充到:“可以,桥上要有车、紅绿灯,还要有标志提醒司机要系安全带、不能超速。”浩浩接着说:“我们再建一个消防局吧,如果在桥上撞车起火了,那就方便多了。”涵涵:“对,就这么办。”这时,然然过来了说:“我不想玩棋了,我跟你们一起建桥吧。”涵涵对着然然说:“好,那你去拿点枳木来,我们还要搭一个防护墙,省得车子掉到河里去。”建桥完成后,涵涵拿了一块积木说:“呼叫,救护车来了,前面的车快让开,我们需要救人。”
.............................
第三章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的特征............32
第一节“小团体”的交际语言特征............32
—、“老大”——社会语言的植入............32
二、“我不跟你玩了”一交换的契约语...........33
第四章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的成因...............48
第一节“小团体”形成的内在力量...........48
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活动的自然吸引.............48
二、领导者的力量...........48
第五章“小团体”的教育境遇.........54
第一节教师对“小团体”的规范和控制............54
一、教师眼中“听话”的“小团体”...................54
二、教师对“小团体”的控制..........54

第六章对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小团体”现象的反思

第一节“小团体”——儿童社会化的正常现象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出生开始,社会性就不断地显示出来,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交往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班级生活是群体化生活,群体化生活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交往空间和机会,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增多,“小团体”现象正是这一年龄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幼儿“小团体”现象的出现再正常不过,它是孩子发展中的必然,作为班级生活中的非正式组织,是幼儿交往中正常的现象,也是作为组成班级生活的元素而存在。
群体,不管是一个非正式的小集团、一伙人、一个俱乐部、还是一个小组,都将是一个超越个体和两人伙伴关系的社会统一体。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开始加入更为复杂的群体关系,幼儿在班级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的交往需要而自发自愿的加入到一个“小团体”中,这种“小团体”现象存在于班级生活中,活跃和丰富了幼儿的班级生活,也在班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