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选题的缘由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幼儿集体生活中,小伙伴、玩伴、同伴这类的词语在幼儿心中也由概念逐渐变为游戏生活的一部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幼儿成长、成熟的催化剂,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流与相互作用的初级社会化环境,幼儿在与同伴交流、交往过程中,冲突因相互作用的频度的提高而逐渐由偶然变成了常态。但在成人本位社会化观念中,幼儿之间争抢玩具、争执等冲突行为,被认定为是消极错误的,是必须被干预和禁止的行为。相反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幼儿间的相互作用行为,是幼儿的集体化认知、社会化情感和团体化行为技能的发展内化完善的过程,同时又为幼儿养成独特个性和人格,从个体生物人转变为集体社会人,强化了社会中角色意识感念,为其人际情境社会化发展,提升幼儿智力、情感等各方面协同发展奠定基础。要认真区分幼儿间的冲突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本质区别,从表现形式到内容、原因都大相径庭。“皮亚杰认为冲突,尤其是地位相当的人之间的冲突,是去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这种人际间的冲突最终能导致心理内部的认知冲突。在冲突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了采纳别人观点的能力,这为人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因而冲突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内化的经验。”
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幼儿园中幼儿间冲突的分析与研究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鉴于此并结合本人在幼儿园多年的从教经验,深入幼儿真实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当中,亲历幼儿之间冲突的全过程,力求对幼儿间冲突发生的类型、持续时间、原因、解决对策、主体选择、解决结果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并针对研究结论为家长和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现代社会化观念下,幼儿的一切不符合社会化规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符合、不正确的,幼儿间的冲突经常被认为是错误的。事实上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发展常常被忽视,随着幼儿的成长发育,逐渐开始有了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与成人不同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要认真区分幼儿间的冲突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有本质区别,从冲突形式、冲突特点、冲突原因都大相径庭,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幼儿间的同伴冲突潜在价值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幼儿间冲突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展现的不同的形式、特征来分析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冲突行为对幼儿心理发育产生的社会化理论价值。现在基于幼儿冲突的研究多来自早期的国外文献理论层面研究,而我国的人文社会背景与西方差异性较大,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间冲突活动类型、冲突持续时间、冲突原因以及冲突解决对策数据统计分析来总结幼儿心理活动特征,从而得出契合我国幼儿生长发育环境特点的适合我国国情研究结论,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
现代社会化观念下,幼儿的一切不符合社会化规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符合、不正确的,幼儿间的冲突经常被认为是错误的。事实上幼儿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发展常常被忽视,随着幼儿的成长发育,逐渐开始有了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形成与成人不同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要认真区分幼儿间的冲突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有本质区别,从冲突形式、冲突特点、冲突原因都大相径庭,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对幼儿间的同伴冲突潜在价值进行研究,通过挖掘幼儿间冲突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展现的不同的形式、特征来分析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冲突行为对幼儿心理发育产生的社会化理论价值。现在基于幼儿冲突的研究多来自早期的国外文献理论层面研究,而我国的人文社会背景与西方差异性较大,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间冲突活动类型、冲突持续时间、冲突原因以及冲突解决对策数据统计分析来总结幼儿心理活动特征,从而得出契合我国幼儿生长发育环境特点的适合我国国情研究结论,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 3-6 岁幼儿园中各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法、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 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多维度分析、例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对于现实幼儿冲突现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本文指出了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园学习环境等存在很大相关性,本文从我国幼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呈现的差异性特点、家庭成长氛围及幼儿园教育环境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社会化外因来研究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对策的内在动因,以科学的方法,实践例证、数据调研、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方法,对于我国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研究的方法还是研究结论的指导意义方面都具有一定社会实践意义。
..........................
...........................
我国对于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幼儿冲突行为、特点、策略等多方面都展开了研究。孙华平和张文新(1995)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冲突行为的心理价值。他们发现幼儿间的冲突有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的发展,冲突的发生和解决,可以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别于他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个性化发展;冲突还可以加深彼此了解,明确对方立场,特别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建设性冲突,对于增强友谊有积极作用;加深了幼儿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也提高了社会技能水平①。刘晓静(2002)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进行研究,她指出冲突行为有别于攻击行为,冲突行为涉及的范围远远大于攻击行为。幼儿间的冲突大多发生在无教师干预的自由活动时间。杨蕴芳指出家长应该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为幼儿提供解决同伴冲突的机会,正确看待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②。武文静(2009)在其研究中也提出幼儿对同伴冲突的处理是由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幼儿在处理同伴冲突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本研究以 3-6 岁幼儿园中各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法、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 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多维度分析、例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对于现实幼儿冲突现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例如本文指出了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园学习环境等存在很大相关性,本文从我国幼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呈现的差异性特点、家庭成长氛围及幼儿园教育环境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社会化外因来研究3-6 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对策的内在动因,以科学的方法,实践例证、数据调研、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方法,对于我国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无论从基础研究的方法还是研究结论的指导意义方面都具有一定社会实践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冲突
冲突意为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在几乎所有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中,冲突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冲突是产生一切行为的内部原因,无论是意识还是心理,其内部元素之间都存在着冲突。它体现了个体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外部需要之间及内部需要之间的矛盾对抗过程。冲突亦包括文化冲突、利益冲突、政策冲突、家庭冲突等等……
本研究中对于冲突的定义为人际关系冲突,是指当个体发觉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利益而与他人发生肢体、言语的争执过程。
(一)冲突
冲突意为几种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斗争的心理状态。在几乎所有有关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中,冲突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冲突是产生一切行为的内部原因,无论是意识还是心理,其内部元素之间都存在着冲突。它体现了个体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外部需要之间及内部需要之间的矛盾对抗过程。冲突亦包括文化冲突、利益冲突、政策冲突、家庭冲突等等……
本研究中对于冲突的定义为人际关系冲突,是指当个体发觉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利益而与他人发生肢体、言语的争执过程。
国外学者 Hay(1984)认为幼儿同伴冲突(peer conflict)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它有别于个体的内在动机及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的冲突,它是一种互动关系,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形式。陈英和等(2005)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定义为同龄幼儿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幼儿个体之间在特定环境场景中,如幼儿园集体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排斥的现象,冲突的表现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幼儿的同伴冲突形式呈现多样化,比如游戏中角色扮演的争执、玩具争抢、身体无意识冲撞冲突,物品占有、公共场所言语的偏激等等。②蒋秋芳(2007)将同伴冲突视为一种对立关系,是幼儿与同伴相处或玩耍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对抗,主要表现为在言语、行为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
本研究中,幼儿同伴冲突指的是在班级一日教学及生活活动中,幼儿之间因立场、观点、行为、主观愿望的分歧而产生矛盾的对立过程。...........................
(二)关于幼儿同伴冲突价值的研究早在 30 年代 ,
早在 30 年代 ,
H · C · Dawe(1934)就开始对于同伴冲突,尤其是对学前幼儿的 200 例争吵进行过系统分析①。后期发展中,同伴社交、同伴地位测量、攻击性行为及亲社会性等课题成为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对象,幼儿间的冲突被认为是“社会性盲目”行为,无特殊意义,因此研究很少。直到 80 年代中期以后,欧洲开始对同伴冲突这一命题集中展开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看到了同伴冲突给幼儿带来的积极意义。C · U · ShantZ、D · Hay 和 N · Eisenberg 等人对幼儿冲突的主题、性质、持续时间、冲突与幼儿社会交往地位之间的关系等都进行了研究②。Cassidy(卡斯蒂)的研究表明心理理论能帮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达成一致,保证游戏的继续进行③。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2-6 岁的幼儿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前运算发展阶段,他们很难为对方着想,此时,同伴冲突的发生正好可以为幼儿提供与他人沟通的契机,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正确方式。英国学者多伊斯(Doise,1990)认为冲突是同伴互动效果的关键机制,4-6 岁幼儿的“社会认知冲突”机制导致了幼儿的“心理建构”(mentalrestructuring),从而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④Spivack(斯皮瓦克)等人研究了冲突与认知以及社会适应性三者的关系,他认为社会现象和发展对幼儿社会适应性有极大影响,特别提出了 4-6 岁幼儿对冲突的解决与其年龄等因素息息相关。Slaughter(斯劳特)认为拥有较高心理理论能力的幼儿,他们能调整自己的交往策略,以达到让同伴喜欢或厌恶的目的。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心智发展及社会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都持肯定态度。幼儿间冲突的发生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提升幼儿的处理问题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p#分页标题#e#
..............................
三、相关文献综述........................... 4
..............................
三、相关文献综述........................... 4
(二)关于幼儿同伴冲突起因的研究.............................. 5
(三)关于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 6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0
(一)研究对象......................... 10
(二)研究方法....................... 10
1.观察法................................ 10
2.访谈法.............................. 10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14
(一)幼儿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 14
(二)幼儿冲突的持续时间....................... 16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幼儿冲突发生的活动类型
采用观察法,通过对幼儿园各班一天教学游戏活动、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冲突行为进行记录观察,对冲突类型、频次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现肢体接触越多的活动中发生冲突的概率越高,例如体育课、各类游戏等,如表 2 所示。
图 1 所示,小班、中班、大班在室内角色游戏中的冲突比例均较高:29.09%、31.25%、31.06%。室内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冲突的高频形式,主要原因是幼儿作为独立扮演者与集体中其他幼儿会发生意识观念不同,理解程度不同而出现意见相左,进而会发生分歧、争辩、各持己见、极力说服对方最终没有达到期望而引发的一些列言语冲突到肢体冲突,至使游戏会被终止。分析发现由于在室内角色游戏中,空间有限,物品有限的条件下,幼儿活动受限,交流和接触的频率高,因此发生冲突的情况概率也随之升高。
.........................
六、研究结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1. 肢体接触越多的活动发生冲突的概率越高,室内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发生冲突的主要形式;
2. 3-6 岁幼儿冲突持续的时间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冲突持续时间呈现出上升趋势;
3. 3-6 岁幼儿在冲突起因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幼儿冲突多为物品争抢,中班幼儿多因游戏而冲突,大班幼儿已经开始试图控制他人;
4. 3-6 岁幼儿在冲突解决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幼儿一般采用肢体对抗去解决冲突,中班幼儿有由直接肢体方式转变为说理劝解、交换玩具、商讨办法的趋势,到了大班运用智慧方式去解决冲突频次增加;
5. 在幼儿解决冲突的主体选择方面,由于认知发展的限制,在冲突发生时,幼儿很难主动充当协调者,这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幼儿成为冲突事件解决的主体;
6.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决冲突所带来的积极结果的比率不断升高,
通过对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1. 肢体接触越多的活动发生冲突的概率越高,室内角色游戏成为幼儿发生冲突的主要形式;
2. 3-6 岁幼儿冲突持续的时间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冲突持续时间呈现出上升趋势;
3. 3-6 岁幼儿在冲突起因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幼儿冲突多为物品争抢,中班幼儿多因游戏而冲突,大班幼儿已经开始试图控制他人;
4. 3-6 岁幼儿在冲突解决方面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幼儿一般采用肢体对抗去解决冲突,中班幼儿有由直接肢体方式转变为说理劝解、交换玩具、商讨办法的趋势,到了大班运用智慧方式去解决冲突频次增加;
5. 在幼儿解决冲突的主体选择方面,由于认知发展的限制,在冲突发生时,幼儿很难主动充当协调者,这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幼儿成为冲突事件解决的主体;
6.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决冲突所带来的积极结果的比率不断升高,
4~6 岁之间发展最为迅速,解决冲突所带来的消极结果的比例不断下降,3~5 岁之间下降明显。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