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选题基于日常幼儿园的观察与思考。研究者在幼儿园的一次益智区角活动中观察某中班幼儿的进行数量比较和排序。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观察过程中,引发思考:幼儿在不进行点数的情况下到底是怎样比较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排序的?数量比较和排序的过程是否和幼儿的数数能力有关?激发探究近似数量表征方面的愿望。
人类具有两种数量表征的方式:一种是精确的、借助于符号进行的精确计数,而另外一种则是大概的、非符号大数量的近似数量表征。近似数量表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先天的能力。从近十几年来,近似数量表征的研究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近似数量表征能力的研究,为揭示这一复杂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关于脑科学、认知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贾斯汀(Justin,2013)在学龄前期测试幼儿,发现幼儿的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与早期数学成就相关,表明近似数量系统的敏锐度对幼儿的早期数学成就具有预测作用,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却并不明确。因此对于近似数量表征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的研究基于近似数量表征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明之处,赵振国(2016)通过研究数感与数量近似数量表征能力,发现幼儿的计数概念和数数技能可能具有相关性,而且唱数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儿童的数量近似数量表征能力,但是未进一步验证唱数能力和近似数量的具体影响机制,因此本研究就以幼儿的唱数的干预对近似数量表征的影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关注点。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近似数量表征和数学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近似数量表征的角度去解释、预测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与数学成就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幼儿的数学表征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国内的近似数量系统的研究更多侧重于近似数量表征对于人的符号数学能力的影响作用和一般的发展特点。在近似表征的测量上,经常采用的方式是非符号数量的比较,对数量进行近似的近似数量表征。从近似数量表征的种类上来说,分为计算近似数量表征和测量近似数量表征,研究对象也大多以小学生和成年人为主。本研究对象是幼儿,且涉及到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儿童。采用非符号数量比较的方式,更适合5-7 岁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测量工具上的选择更加新颖实用,本研究采用 panmath 软件,本软件经过了大量的被试测验,具有测试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采用更加灵活个性的操作设置,设置实验个性度更加高,而且操作较为简单,更适应幼儿的数量近似数量表征的测量。唱数能力和幼儿的近似数量表征都是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而对于两者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幼儿的干预数数对近似数量表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研究意义。
(二)实践意义
由于近似数量表征能力为更为复杂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础,在数学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近似数量表征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趋势。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进行正式数学教育的质量或数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近似数量表征能力发展差异。近似数量表征能力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并存在个体差异,且近似数量表征能力与后天的数学成绩密切相关。
幼儿的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总会在日常生活中被赋予为无根据的猜测,不精确、模糊等含义,而对于近似数量表征真正的含义并不了解,教师已经把近似数量表征的这样的不精确的猜测行为排除在教学之外。因此对于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近似数量表征的重要性并不被教师理解和关注。因此日常幼儿生活中经常出现重视技能和实际精确计算的技能的练习而缺乏对于幼儿的近似数量表征对于幼儿的正式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视。幼儿从中大班开始一直到小学一年级也是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增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于数字和数量的关系认知、表征和理解,对幼儿日后正式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因此研究幼儿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之间的关系和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县级市市直幼儿园,园所内共有 23 个班级,每班约 40 名幼儿。本研究在该园区随机抽取 5 个班级,其中 3 个中班,2 个大班,在 5 个班级中随机选取中班幼儿 70 人,大班幼儿 59 人。此外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市市直小学一年级学生 58 人。共计 187 名幼儿。干预研究选取中班幼儿作为唱数干预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中班幼儿中抽取 70 人,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实验组 35 人,控制组 35 人。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测查法:为了解幼儿的唱数发展水平和近似数量表征的能力水平,分别对幼儿的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进行测查。幼儿的唱数能力的测查工具为马洛菲法等人(Malofeeva,Day,Saco,foung,& Ciancio,2004)的数感测查工具的唱数部分内容,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测查采用 pannamath 软件进行测查。
(2)实验法:本研究对幼儿的唱数能力采用干预实验设计,以中班幼儿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 35 名幼儿为实验组,35 名幼儿为控制组,实验分为前测阶段、干预阶段、后测阶段。前、后测阶段,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完全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测查人员进行测查,干预阶段主要对实验组 35 名中班幼儿进行唱数游戏的干预,以唱数游戏为方法,每周进行 2 次唱数游戏,每次 10-15 分钟,干预周期为 8 周,共 16 次唱数游戏活动。
1.研究方法
(1)测查法:为了解幼儿的唱数发展水平和近似数量表征的能力水平,分别对幼儿的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进行测查。幼儿的唱数能力的测查工具为马洛菲法等人(Malofeeva,Day,Saco,foung,& Ciancio,2004)的数感测查工具的唱数部分内容,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测查采用 pannamath 软件进行测查。
(2)实验法:本研究对幼儿的唱数能力采用干预实验设计,以中班幼儿为实验对象,随机抽取 35 名幼儿为实验组,35 名幼儿为控制组,实验分为前测阶段、干预阶段、后测阶段。前、后测阶段,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完全相同的工具、相同的测查人员进行测查,干预阶段主要对实验组 35 名中班幼儿进行唱数游戏的干预,以唱数游戏为方法,每周进行 2 次唱数游戏,每次 10-15 分钟,干预周期为 8 周,共 16 次唱数游戏活动。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5
一、5-7 岁儿童唱数能力的发展特征 ......................... 15
二、幼儿近似数量表征能力的发展特征
(一)不同年龄、性别下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差异性分析
幼儿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各个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3-5)显示,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上是 6 岁幼儿的平均值最高(M=91.26,SD=6.81),反应时(M=2260.65,SD=798.32)、韦伯分数(M=0.20,SD=0.15)上均是 7 岁幼儿的平均值最小,说明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反应时和韦伯分数上看,存在幼儿年龄越大,近似数量表征更快,反应时越短,韦伯分数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越高,而且幼儿的正确率的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反应时上也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时缩短,韦伯分数上也存在同样的趋势。
(一)不同年龄、性别下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差异性分析
幼儿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各个指标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3-5)显示,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上是 6 岁幼儿的平均值最高(M=91.26,SD=6.81),反应时(M=2260.65,SD=798.32)、韦伯分数(M=0.20,SD=0.15)上均是 7 岁幼儿的平均值最小,说明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反应时和韦伯分数上看,存在幼儿年龄越大,近似数量表征更快,反应时越短,韦伯分数越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越高,而且幼儿的正确率的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反应时上也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应时缩短,韦伯分数上也存在同样的趋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5
二、幼儿近似数量表征能力的发展特征 ...................... 17
第四章 讨论 ........................................ 37
一、幼儿的唱数能力年龄、性别上差异性分析 ...................... 37
二、幼儿近似数量表征能力的发展特征 ..................... 39
第五章 结论与教育建议 ........................ 47
一、研究结论 ......................... 47
二、教育建议 ............................. 47
第四章 讨论
一、幼儿的唱数能力年龄、性别上差异性分析
通过本研究幼儿唱数结果,发现幼儿 5 岁、6 岁、7 岁在顺数上分别近似可以达到30.82,82.39,96.00 的水平,而幼儿的倒数 5 岁、6 岁、7 岁近似可以达到 8 以内、13以内、30 以内的倒数水平。幼儿的唱数能力上,男、女幼儿的顺数和倒数能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在 5-7 岁幼儿的顺数水平来看,马洛菲法等人(Malofeeva, et al.,2004)等人对幼儿唱数能力研究表明中、大班幼儿顺数能力可以达到:24.98、29.74,而对比本研究的结果来说,中班幼儿的顺数成绩基本一致,基本表明中班幼儿的顺数平均值可以达到 20-30之间,而本研究结果大班幼儿的顺数水平(82.39)远远高于马洛菲法的研究结果(29.74)。不过也早有研究表明中国幼儿的唱数水平要远高于美国幼儿的唱数水平(周欣,2004)。造成这一显著研究差异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国际文化的差异,在被试园所更加注重儿童数数技能的训练,家庭教育中对于顺数唱数的关注度也较高,且研究时间的差距较长,因此可能造成这一结果的不一致。本研究中,7 岁幼儿幼儿顺数水平一般均可以达到 100 的唱数。且何婷(2012)在对 6-8 岁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研究中发现 7 岁幼儿的唱数水平在一半以上可以达到顺数 109 的水平。7 岁幼儿的顺数结果具有一致性。#p#分页标题#e#
5-7 岁幼儿的倒数水平上,在本研究中,幼儿的倒数 5 岁、6 岁、7 岁近似可以达到8 以内、13 以内、30 以内的倒数水平。在赵振国(2006)中发现大班幼儿的倒数水平可以达到 30 以内的倒数,中班幼儿 4-5 岁基本倒数得分只能 20 以内的倒数水平。且何婷(2012)的研究表明 7 岁幼儿基本全部可以达到 30 以内的倒数水平。从本研究幼儿倒数水平的结果和已有研究的进行对比可知,在中班、大班幼儿的倒数水平上,本研究中被试的倒数水平均较低,可能由于不同被试之间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河南,可能对于幼儿早期数学知识技能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从7 岁幼儿的倒数发展水平上来说,进入小学阶段后一年级儿童的倒数水平基本一致,都可以达到 30 以内的倒数,甚至更高。
......................
第五章 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幼儿的唱数能力的发展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但是在唱数能力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性,幼儿的唱数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 4-5 岁时期处于唱数的迅速发展的时期。
2.幼儿在近似数量表征能力存在年龄上的显著差异性,幼儿的近似数量表征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越高。
3.幼儿在点的大小以及比率大小对于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存在影响。不同比率之间的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的比率距离效应,比率之间的差异越大,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性越高。大点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要比小点近似数量表征更精确。但点大小的效应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4.幼儿的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唱数能力越高,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性也越高。幼儿唱数水平的提高对于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但只体现在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指标上的显著效应。
参考文献(略)
第五章 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幼儿的唱数能力的发展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但是在唱数能力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性,幼儿的唱数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 4-5 岁时期处于唱数的迅速发展的时期。
2.幼儿在近似数量表征能力存在年龄上的显著差异性,幼儿的近似数量表征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越高。
3.幼儿在点的大小以及比率大小对于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存在影响。不同比率之间的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的比率距离效应,比率之间的差异越大,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性越高。大点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要比小点近似数量表征更精确。但点大小的效应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4.幼儿的唱数和近似数量表征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唱数能力越高,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性也越高。幼儿唱数水平的提高对于幼儿近似数量表征的精确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但只体现在近似数量表征的正确率指标上的显著效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