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幼儿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逐渐从原来只注重智力发展转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近些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幼儿审美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感受美的事物,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感知,促进幼儿审美心理不断发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审美经验,而且它促进着其他各育的发展,在其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关键性作用。儿童对漫画作品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审美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本研究从幼儿对漫画作品的理解出发,研究幼儿审美理解的特点,引导幼儿正确欣赏漫画,对幼儿审美理解的培育,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选题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者发现,幼儿审美理解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而且研究资料多集中在理论层次的研究,对审美理解的研究并没有进行深入具体化,这使得幼儿教师难以把握审美理解的含义,难以系统地理解审美心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开展具体实践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在幼儿园实践工作中,教师对幼儿审美理解各要素分析较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所创作出的作品,对幼儿审美理解能力如何发展也没有具体的分析。因此,研究者认为,这也是研究资料匮乏所造成的局限。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欣赏,数据分析整理出大班幼儿审美理解各层次的特点,及男女幼儿在审美理解方面存在的差异,旨在为日后幼儿审美理解特点研究提供参考,为幼儿园开展漫画欣赏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2.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幼儿对漫画作品的欣赏,来研究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深入分析幼儿对漫画作品形式及内容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而探究幼儿审美理解的特点。其研究意义如下:
(1)理论意义随着我国幼儿审美艺术研究的逐渐深入,幼儿的审美心理要素各方面的相关理论也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研究者发现关于幼儿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研究和分析较少。本研究在充分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让幼儿欣赏漫画的形式,来深入探究幼儿审美理解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审美理解领域的研究起到补充的作用,同时也为幼儿园进一步开展审美艺术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实践意义在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对幼儿审美理解特点不重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活动效果。漫画易于被幼儿接受。因此,本研究通过让幼儿欣赏漫画,分析幼儿审美理解的特点,为幼教工作者们提供培养幼儿审美理解能力的相关建议,也为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实践和指导,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儿童审美心理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通过检索“审美心理”、“儿童审美理解心理结构”、“儿童审美心理特点培养”等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我国学者李红、刘兆吉在《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一文中,认为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因素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得更加重要。两位学者认为儿童审美心理发展包含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阶段、审美心理的逐渐形成阶段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四个阶段。与此同时,儿童审美心理四个阶段具有如下特征。(1)初步萌芽阶段:婴儿在 2-3 个月就开始具备了感知事物的能力。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来自于遗传的感知能力。儿童在此阶段产生的美感主要与儿童在生理上的快感有密切关系。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事物,偏爱欣赏轮廓多、结构复杂、画面清晰、运动的图片等。(2)初步形成阶段:进入此阶段的儿童能够获得与生理快感具有明显区别的审美快感,并开始学习简单的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但是,儿童在此阶段对美的评价标准并不完善,他们往往以作品是否完整还原事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不能够进行明确的欣赏活动。此阶段儿童的审美意识多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验。
.........
(二)漫画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价值研究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幼儿日常生活情境相贴近。幼儿在欣赏漫画时会与漫画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并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漫画人物之中,从而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漫画在幼儿审美欣赏中有加强幼儿审美理解能力、培育审美情感的重要作用。幼儿在欣赏漫画时,会将自己所见所想与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丰富其审美理解。因此,漫画在幼儿审美欣赏中的价值不容小觑。不同题材的漫画会带来不同的审美欣赏效果。陈静在《漫画欣赏与幼儿文学审美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将我国漫画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抒情型与叙事型。抒情型漫画主要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突出作品的主题,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叙事型漫画主要以多幅漫画和连环漫画为主,注重叙事的说理性,以简洁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欣赏兴趣①。陈学君把漫画的审美特征归结为五类。其一是寓丑于美、弃恶扬善。这种类型的漫画以漫画大师华君武《公牛挤奶》为代表,以夸张、比喻的手法,通过对社会上丑的事物的直接否定,来肯定事物中美的方面,以达到弃恶扬善的审美欣赏效果。其二是幽默艺术、美化生活。幽默是漫画的灵魂,首先把幽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引入漫画中的是英国著名剧作家本·琼先生,此后幽默型漫画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三是含蓄深邃、意在画外。此类漫画以著名漫画家方成的杰作《武大郎开店》为代表,以含蓄的手法,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其四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最后的吻》是此类漫画的典型代表。此类漫画更注重读者心理情感氛围的渲染,让读者在欣赏漫画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其五是民族风格、独树一帜。此类漫画的题材注重与民族和时代特点相结合②。
.........
三、概念界定...........16
(一)审美理解.............. 16
(二)漫画........... 16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18
(一)研究对象.............. 18
(二)研究方法.............. 18
(三)研究工具.............. 19
(四)研究过程.............. 21
五、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的审美理解特点.......22
(一)对漫画作品第一个层次“虚实之分”的审美理解............ 22
(二)对漫画作品第二个层次诸要素的审美理解............. 26
(三)对漫画作品第三个层次“深层含义”的审美理解............ 35
1.多数幼儿对漫画作品的理解偏重于表层含义....36
2.少数幼儿可以理解漫画作品基本主题甚至深层含义..............37
(四)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的审美理解总体情况............. 38
(五)大班男女幼儿的审美理解特点差异比较...... 40
五、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的审美理解特点
(一)对漫画作品第一个层次“虚实之分”的审美理解
由统计数据表 5.1 可以看出,60%以上的大班幼儿可以较好地理解漫画作品,能够区分现实世界与漫画世界的不同;25.1%的幼儿可以基本上理解漫画作品,知道漫画所表现的情境是虚构的,但并不能说清楚漫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仅有 5.2%的幼儿对漫画作品“虚实”的理解存在困惑;对漫画作品“虚实”之分达到完全不理解程度的幼儿为 0。可见,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漫画世界是虚构的,知道漫画中的夸张成分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但幼儿对漫画作品“虚实之分”的理解存在不同特点。研究者通过对幼儿访谈记录分析,总结出幼儿在欣赏漫画时,审美理解第一个层次具有如下特点:研究者对幼儿的访谈内容整理发现,幼儿对漫画作品“虚实”的理解大部分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事物的接触程度有关。即当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见到过漫画所表现的相似情境时,则认为漫画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而当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见过漫画所表现的相似情境时,则认为漫画所描绘的事情是真实的。这与边仕英对处于初级阶段的幼儿审美理解水平特征分析相一致,同时,边仕英认为幼儿的这种审美理解发展水平,能够随着教育训练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生改变①。#p#分页标题#e#
........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欣赏漫画作品的能力,基本上可以理解漫画作品的表层含义,但对漫画作品深层寓意的理解及人物之间相互关系具体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则比较困难。研究者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收集归纳整理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审美理解特点的相关资料,并采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大班幼儿对漫画作品审美理解主要特点如下:在审美理解第一层次上,大部分幼儿可以区分漫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但幼儿对漫画作品“虚实之分”的判断主要依据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及事物的外部特征。幼儿更喜欢从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中进行审美理解“虚实”的区分,具有图形认识的“列举”性。此阶段的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尚未进入真正的审美状态。在审美理解第二层次上,幼儿基本上可以理解漫画表达的主要内容、漫画所表现的情境。但在对漫画的不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物情感态度方面理解存在困惑。大部分幼儿仅限于识别漫画画了什么、很少能够注意到作品中其他细节方面的审美特征。幼儿对漫画作品的理解多来源于自己的感性直觉,缺乏理性思维判断,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幼儿对漫画作品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理解不够完善,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理解特点。在多幅漫画作品的欣赏上,幼儿容易出现不按照漫画顺序欣赏,或是按照自己想象自编漫画结局的现象。这也是幼儿对漫画作品第二个层次审美理解程度不如第一个层次的主要原因。此外,幼儿对漫画作品内容的理解有多样化的审美想象,对漫画中人物的理解具有“吸收”作用。同时,幼儿由于语言发展水平的局限,从作品中实际理解到的内容比他们通过语言的描述更多。在审美理解第三层次上,即幼儿对漫画深层含义的理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