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剑魄琴心——筝曲《剑令》的音乐形象与演奏探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13233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3-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音乐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古筝作为五声定弦为主的传统乐器,以线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和声效果为其审美习惯,而在现代浪潮影响下的筝乐作品,逐渐朝着快、响、难方向发展,真正体现传统韵味与文人气质的作品并不多见。

第一章  徐晓林古筝作品概述

第二节  创作风格概述

徐晓林的创作风格可以用民族性与创新性来总结。其中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作品题材、音乐素材、音乐结构等方面;而创新性则体现在人工定弦、非乐音技法的选择、变化丰富的节奏节拍等方面。 在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中,我们能够看到徐晓林受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影响颇深。其中,有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如《山魅》取材于屈原的《九歌》,《倚秋》取材于辛弃疾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如《木兰从军》描绘的是替父从军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有取材于古琴曲的《潇湘》,此曲是作者在古琴曲《潇湘水云》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还有取材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剑令》,作者借助古筝的丰富音响特征,刻画了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剑文化。

作者自幼生长在蜀地,因而作品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蜀地民间音乐素材的使用,成为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特点。蜀地历史悠久,民族多元化,在多年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间音乐形式。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巴蜀地区民间音乐的研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也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了作品之中。例如作品《倚秋》中,融入了四川传统剧种“清音”中的音乐素材;作品《花月调》中,融入了四川传统曲艺“月调”中的音乐元素;作品《晨歌》取材于四川宜宾的山歌。除了四川本土的民间音乐之外,作者对云贵地区的民间音乐也有涉猎,在《高山情》《茶山谣》等作品中有所体现。

第二章  《剑令》创作背景、结构与文化内涵

第一节  《剑令》的创作背景

《剑令》创作于作者远赴新加坡交流期间,独在异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加上作者对剑文化的热爱,创作了本首作品,徐晓林随后将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心得体会撰写于《筝曲<剑令>的创作思维及音乐语言特点》一文之中。

根据作者创作手札记载,《剑令》的创作过程旨在体现了剑—剑客—剑文化。作者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首先,是《剑令》的整体结构,旨在为听众展现神秘剑客的形象。散序起,作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剑客身影逐渐出现在视野之中。通过中序—慢序—快板的演绎,在琴弦上呈现出剑客运剑时的英姿,宜动宜静、收放自如,到尾声处剑客收剑,一切归于平静。在对剑客这一形象的描写,可从曲式结构的设计上窥见。

其次,在乐曲中融入的非乐音演奏技法,例如“摘弦”“击掌”“刮弦”等音响效果的使用,旨在模仿剑“点 、崩 、剌 、撩”等剑术发出的声响,滑奏的音响效果模拟了利剑出鞘的声音、摘弦技法的音响效果模仿了剑锋相交的铮铮金属碰撞声等。

再有,乐曲中大量的随机性节奏刻画了剑的不同形象。中国的剑术种类繁多,如武当太极剑、少林十三剑、七星剑、八卦剑、峨眉剑等,每种剑术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特征。如太极剑有着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点;少林十三剑有着轻盈灵巧、气势如虹的特点;峨眉剑法有着柔如游蛇、外松内刚的特点等。对于各流派剑术的理解,能够为演绎本首作品的意境提供良好的叙事依托。

第三章 《剑令》的演奏技法探析

第一节  定弦

八十年代,徐晓林在古筝创作中打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弦序,率先在古筝创作中采用人工定弦,对于筝乐艺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创作于1994年的《剑令》便采用了人工定弦的方式,传统五声调式与六全音音阶共同使用,既保留了传统古筝音阶的音响效果与音乐风格,又能够打破拘束,为音乐表现力开拓了新的空间。

音乐论文参考

此曲的定弦是以基础的五声宫调式(D 宫)音阶为主,高音区采用的是六全音音阶 。五声音阶是传统古筝的弦序,作曲家将定弦以古筝的传统D调为主,保留了古筝悠远的韵味,而高音区的六全音带来了连续的大三度,使音乐增添了调式外的新鲜感,六个全音的排列在音响效果上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使音乐气质更加富有动感,使剑自由、宽广、奔放的气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曾指出:“ ‘激乱、快板’中利用六全音均衡、平和的音响特点,有超越一般规律的表现力,其不受过多调式约束的特性,充分的表现出行剑时如游龙、似飞凤的潇洒、轻盈和敏捷”①,在快板段中,旋律从高音处飞流直下,因六全音的加入而带来明亮的音响效果,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节奏快而稳,指尖的过弦速度较快,使音色清晰、干脆、不拖泥带水,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

第二节  随机性节奏的使用

整首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随机性节奏,无一整段采用相同的节拍,不同节拍交替使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随机性节奏,与均分的节奏不同的是,随机性节奏其快慢和长度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极具个性与特色。作者在此曲中采用大量的随机性节奏的写作手法,使音乐在节奏变化中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例如,“散序”是由随机节奏主导的,没有节拍的束缚,整个段落由四个大句组成,每一句节奏的长短和快慢取决于演奏者对音乐的感受,千人千面。

音乐论文怎么写

在此例中音乐的节奏是非常随性的,表演者的情绪决定了节奏的长度和速度,同时,节奏的紧密性又决定了接下来旋律音调的松紧程度。在演奏时,演奏者需注意气息的把控、句子的划分,以及音乐的语气感,使旋律自由、灵动却不散乱,保持合理的歌唱性,同时也要注意音色的变化,忽明忽暗,时强时弱。类似的例子在乐曲中随处可见,在每一乐段每一主题中皆有不同的呈现,剑与剑客的形象不停地被强调,又不停地变化,通过音乐展现了剑与剑客的多面性。

此外,在这首乐曲中还使用了一些噪音音响,穿插于技术组合中,具有极强的爆发力。这些音响效果在音乐中如何运用完全取决于演奏者内心的节奏感,内心节奏感的变化将它们串联到全曲中,使它们发挥相应的作用。像这样的音乐语言,与其他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是有共通性的。例如,在中国山水画中,其构图的密度和墨的浓淡不仅受画家的艺术审美的影响,也受画家在下笔时情感的控制。在本曲起始段中,歌唱性的旋律片段只是节奏空间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随机性节奏编织出了一个庞大的空间可供演奏者发挥。此外,其他段落皆为多种节拍交替,形成了既有规律性又有自由性的律动,使音乐兼收并蓄,自由奔放。

结论

在筝乐艺术由传统创作向现代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徐晓林的筝乐作品为筝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保留传统古筝音乐精华的基础上,既尊重了传统的中国审美范式与创作逻辑,又将西方作曲技法巧妙运用其中,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古筝音乐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剑令》展现了徐晓林的创作理念,是她众多优秀的古筝作品之一。它在音乐结构与主题构造及基于传统古筝音乐之上的创新发展, 使其音乐既有传统古筝音乐的可听性和旋律感,也有现代音乐所注重的强烈对比的内在张力和眩目的技术, 带有较强的戏剧性张力。对该作品的研究,对笔者而言意义不凡。

在论文写作、研究过程中,笔者以自身实际的演奏经验出发,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音乐元素之创作风格

在民乐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作品的创作都在寻求创新与变革。如何更好地继承与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及音乐语言,并与当代的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现代的古筝作品发展来看,许多作品似乎缺少了古筝这一古老乐器最具价值的传统文化特质。

古筝作为五声定弦为主的传统乐器,以线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和声效果为其审美习惯,而在现代浪潮影响下的筝乐作品,逐渐朝着快、响、难方向发展,真正体现传统韵味与文人气质的作品并不多见。而《剑令》的创作理念,正是扎根传统,辅以西方作曲技法,使其在运用现代演奏技法的同时,又饱含了中国文化的意境与思想,在当代筝乐作品中独树一帜。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下,作为传统乐器的承习者,应力图挖掘与保护古筝的文化特质与精神气质,筝乐作曲家也应当探寻中国民族乐器的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