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幼儿教师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操作法运用现状研究——以延吉市X幼儿园中班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51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1-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X幼儿园中班幼儿教师开展数学集体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第一章绪论

1.2.1国外研究现状

许多知名的国外教育者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提到了提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操作法。关于操作法的相关理论,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福禄贝尔,后来又有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斯金纳等学者,他们对操作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操作法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地演变。

1.2.1.1关于教师在数学教育运用操作法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许多的研究者都提出了运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学是重要的,但是学生数学经验的获得,取决于教师有效的组织操作。Baroody A J(1989)在最近的研究表明,为了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数学教学应该从对学生来说是从真实的经验开始,然后继续到符号级别。显然,操作法是使数学对学生来说更加真实的一个重要工具。[1]同时他也提出了“为了阻止它们不加批判地使用,或许操作法应该贴上警告标签”的观点。Hartshorn R,Boren S(1990)提出操作法在帮助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上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要在这些层次之间架起桥梁,需要老师小心的组织。并提出了操作法的成功实施包括操作方法的可用性、学生操作的时间以及教师的经验和培训。未来可能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学校里遵守《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以及国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支持。加利福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德克萨斯州都强制要求或鼓励使用操作法。这些州和地方的倡议已经通过政策、法律或课程文件授权实施操作法。[1]Balka D S.(1993)提出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法可以帮助各个年级的孩子理解过程,交流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将他们的数学思想扩展到更高的认知水平。[2]Smith J(1999)的文章中也提出自一九八二年考克饶夫报告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在学校数学中运用操作学习,《更好的数学》提出了一个典型而有影响力的观点:“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提问、反思、发现、创造和讨论,才能有效地学习数学。”[3]Woodhams J J M.(2006)对一年级小班对操作和游戏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进行研究,研究者将学生参与的课程分为使用操作法的游戏、使用操作法的工作表、没有操作法的游戏和没有操作法的工作表。研究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和操作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Larbi E,Mavis O.(2016)旨在调查使用代数和操作法对初中生成绩的影响。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延吉市X幼儿园中班幼儿教师操作法运用现状分析

3.1研究设计

3.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X幼儿园作为研究场域。该幼儿园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至今已有近七十年历史,是一所公办幼儿园。该园是占地面积3834平方米,建筑面积4215平方米。该园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延边州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多次命名为“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插板数学是该园的一个教育特色,自2007年引进插板学具后就在该园扎根、发扬光大。该园的老师们在原有幼儿操作、摆拼的基础上,创编多首插板歌曲,是幼儿在轻松快乐的音乐中,“玩中学,学中玩”,“做中学,学中做”。主张用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该园在日常的数学课中都会运用插板学具,运用操作法进行数学教学。本园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在延吉市幼儿园中处于中上水平,具有典型意义。

延吉市X幼儿园一共有14个班(小班4个、中班5个、大班5个),400余名幼儿,在园教职工70余名。本研究主要以中班5个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有主班、配班老师共10名。以他们上的50节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为研究样本。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第四章延吉市X幼儿园中班幼儿教师操作法运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4.1幼儿教师操作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4.1.1操作目标重模仿验证,轻探索创造

将操作的方法应用到儿童的数学实践中,是为了让他们的实际操作材料,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并通过材料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地构造他们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幼儿的学习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从幼儿的动手做起,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大脑去摸索和获得经验,老师根据幼儿的实践和摸索,指导他们的讨论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明确概念。根据笔者的统计发现,在10位教师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以重复模仿为操作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有8位老师,以验证巩固为操作目标的有10位老师。并且重复模仿和验证巩固的频次都较高。这表明老师对“操作法”的认识还不够透彻,认为只要有操作的机会,孩子们就可以进行操作,所以,操作过程仍然是老师们统一安排的。笔者曾经观摩过《7的形成以及认识数字》这一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准备了插板学具,幼儿通过操作插板,来认识数字7,并这样提出了操作要达到的小目标:让幼儿在移动插板上棋子的反复过程中收口一致的念6添1是7来学习这一数学知识。她在操作活动中是这样安排的:

教师先出示ppt,将幼儿带入葫芦娃情景之中,然后教师让幼儿看看一共有多少个葫芦娃,教师在前面操作教具,幼儿在底下操作插板学具,模仿教师的行为,并跟着老师念口诀,1添1是2,2添1是3...6添1是7。

从这种操作活动中可以看出,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操作形式单一,教育层次难以体现,教师并没有明确操作要达到的目标,而是将幼儿带入了“为了操作而操作的”误区,操作法仍是讲解法的附庸,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地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的机会。有一位教师同样是上《7的形成与认识数字》这节课,而他的教学则是:先将幼儿带入摘苹果的情景,然后将幼儿分小组,进行摘苹果游戏,通过桌上的记录表让幼儿自主操作进行探索,然后让幼儿进行探索成果的展示与讨论,老师来总结数学规律,在进行插板操作,进一步巩固数学规律,最后以游戏升级挑战,结束活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思维活跃,积极性、主动性高,而且幼儿操作井然有序、层层递进,从而获得了有关7的形成的感性经验。

4.2幼儿教师操作法运用影响因素分析

4.2.1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4.2.1.1幼儿教师游戏化观念的落实影响操作法的运用

刘占兰认为,“思想和行动的矛盾,即从理论到实际的转换,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老师接受了一种概念,接受了一种思想,但实际应用起来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1]幼儿数学教学同样面临这样的状况。自《纲要》颁布以来,教师们的数学教育观念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要实现向行为的转化,仍需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在笔者实习期间,笔者发现教师们在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都会将幼儿带入一个情景之中,并且在活动的组织中加入生活的情节。例如插板课《小松鼠采松果》幼儿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松鼠采松果,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在情景中幼儿的感官体验以及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还在教学设计中挖掘了生活化的内容,例如上山、下山数楼梯台阶,让幼儿正在真是的情景下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并运用了多种游戏材料,有插板、魔尺、迷宫图等让幼儿在多种游戏下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们在设计数学集体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注重课程情景化、课程生活化和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当笔者与教师交流时聊到:“您在设计运用操作法进行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关注点是什么呢?”

E老师:就是设计的时候,就是很想让孩子们以游戏为主,像我们幼儿园就是插板嘛,总是能一味的坐着,但就总是想让他们起来动一动呀。(笔者追问:就插板课的时候不能加入游戏的形式嘛?)

E老师:可以呀,但是就是得想呀,得设计呀,有的课中有的游戏好设计一点,就是得好好想想怎么能让孩子们喜欢你设计的游戏,因为有时候你设计了一个游戏,你觉得很有趣,但是孩子们可能不感兴趣,因为数学和游戏我感觉很难融入在一起,能够设计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插板游戏,我还需要努力一下。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5.2建议

5.2.1教师自身角度

5.2.1.1将操作法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建构”作用

在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方面,操作法的作用是独特的,但并非只有他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我的观察,教师在使用操作法时,观念僵化,使用起来有点死板。操作法的优势,要和其它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充分发挥操作法的作用,并注重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比如把操作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游戏,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操作法与讨论法的结合也很重要,语言是思考的一种手段,首先利用行动法使孩子产生某种感性的认知,然后利用讨论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沟通,并对所讨论的内容做出正面的回应,最后,老师和孩子共同决定一个讨论的结果,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将操作法和其它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建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学数学的关键不是传授知识,而要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要避免毫无准备、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的操作活动。

5.2.1.2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增加数学教学专业能力

1.营造“高结构,低控制”的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氛围

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道教、一道学”的情况,而这种重复模仿、验证巩固的主要根源在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高结构、高控制。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始终是一种消极的接收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数学活动。高层次的活动并不需要由高度的控制力来进行。凯西等人通过对儿童保育中心的调查,认为“高结构低控制”对儿童的影响最大。[1]提高教师对教学组织的控制,使幼儿在教学中掌握标准化与柔性的教学行为,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并能够进行思想的自由沟通。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儿童的体验和情感,并要注意“主体性”,使教师的引导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成为幼儿的辅助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其进行良性的交流。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