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围绕“民转公”幼儿园家园共育展开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深入分析“民转公”Y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并根据“民转公”Y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以及该园的实际,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层面提出改善该园家园共育的可行性策略。
绪论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1.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开展的相关研究
(1)国内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开展的相关研究
① 关于幼儿个体发展的研究
目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考察儿童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大多强调 个体的发展要考虑其周围环境的作用。例如朱家雄教授认为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对环境的研究,其对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个体的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的意义重大。①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诸多学者开始用生态系统理论考察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例如,闫婧华(2019)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探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指出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一“生态变迁”的过程受到多层生态系统尤其是小生态系统的影响。②也有学者指出,个体出现的某种行为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可以从生态系统理论进行考察并且根据该理论对其不良行为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例如,杨娜(2018)运用生态学视角, 以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为对象,深入剖析幼儿园教师虐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微观系统: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中间系统:幼儿园;外层系统:政府、高校;宏观系统:国家、社会③等层面分别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民转公”Y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分析
(一)微观系统层面家园共育困境分析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生态环境中个体直接接触到的环境是微观系统。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与儿童接触最为密切的家庭、幼儿园等都处在微观系统之中,同时,微观系统中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①对于家园共育中的儿童而言,其所处的微观系统是有大量时间与该阶段的儿童直接接触并产生互动的,处于微观系统中的幼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在家园共育中对自身角色的认识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儿童正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直接影响下发展的。
1.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方式
幼儿家庭、幼儿园作为直接影响幼儿的子系统,同时也是家园共育的直接参与者,对家园共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和方式,与改制后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存在偏差。
2.家园双方对自身充当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角色作为构成微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影响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角色确立与定位准确,便于其获得角色认同,较好地达到角色期望,同时更有助于其自身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教师和家长双方只要其中一方对家园共育中所充当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其对待家园共育的方式,对家园共育产生消极影响。对“民转公”Y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5.4%的幼儿家长认为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有34.7%的幼儿家长认为自己是信息交换者;有9.9%的幼儿家长认为自己充当的是普通家长的角色。
四、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民转公”Y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对策
(一)微观系统方面
从上述微观系统中家园共育的困境来看,很大程度上民办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关系对改制后的幼儿园家园共育产生了一定影响。民办幼儿园主要属于盈利性质,为了增加生源,尽量满足幼儿家长的各种需求,例如幼儿力所能及之事家长也交由教师负责,让教师过度保护幼儿安全,课程方面开设兴趣班并且教育方式“小学化”等,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属于“服务与被服务”的角色。而幼儿园改制后,幼儿家长的教育观、育儿方式等方面转变较慢,影响家园共育的开展。
1. 家长应加强学习,更新幼儿教育观念和方式
幼儿家长作为微观系统中的主要角色,其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对家园共育也产生直接影响。幼儿家长应该理解学前教育的本真,学前教育的本真在于促进幼儿生命的不断成长,而不是违背幼儿成长的规律,以至摧残生命。①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过早地教授幼儿小学知识的学习,对学前教育本真认知错误,幼儿阶段过早地学习小学知识是“揠苗助长”的错误行为,打乱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另外,幼儿家长对幼儿过度保护, 表面上是保护了幼儿,但实则在培养“温室里的花朵”,长期以往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降,是培养不出丰硕的“果实”的。再者,公办幼儿园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以游戏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家长需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具体来说,一方面幼儿家长应该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学会鼓励、激发幼儿的自身潜力,培养幼儿独立、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二)中间系统方面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家园共育中的儿童所处生态环境包含的微观系统至少有:幼儿园和家庭。家庭和学校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就构成了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中间系统。①在中间系统中,当微观系统中的个体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数量越多,且对儿童的角色要求越一致时,对儿童的发展越有益,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改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合作。针对“民转公”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困境,中间系统层面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 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建立理解与支持的关系
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和家长双方相互信任,只有双方相互信任才能在沟通交流中没有压迫感,以真诚的态度接纳双方意见。“民转公”Y 幼儿园的前身是民办园,为了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幼儿家长便通过班级监控关注孩子及教师的一举一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而幼儿园改制后,班级监控取消,部分幼儿家长也会在班级群中针对幼儿一些表现询问教师或是表现出猜疑的情况,对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也产生了压力,同时也会使得家园双方信任度降低,容易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由于近年来媒体报道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幼儿家长们都人心惶惶,则要求幼儿园安装监控,确保自己孩子的安全,却无形中降低了对教师的信任度。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对幼儿一视同仁,并且将幼儿在园情况主动向家长反馈。要加强沟通交流,家长和教师双方相互了解,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另外,幼儿园也要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素养。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当是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平等关系,幼儿家长应该换位思考,并且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感,针对问题要多沟通交流,而不应该出现猜疑现象。只有家长充分信任教师,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猜疑问题,才能促进双方真诚合作。
结语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将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因此,家园共育中的各个系统不是孤立的,都对儿童的成长施加影响,各系统应该加强合作,为家园共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微观系统中的家庭、幼儿园要保持一致的教育观与教育方式,才能达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中间系统的作用体现在微观系统的特征上,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要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外层系统要注重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庭结构等以及所处社区环境的间接影响;宏观系统为家园共育提供相关制度保障,家庭和幼儿园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制度组织和实施教育,将国家层面的意志和观念贯彻于家园共育实践中。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围绕“民转公”幼儿园家园共育展开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深入分析“民转公”Y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并根据“民转公”Y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困境以及该园的实际,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层面提出改善该园家园共育的可行性策略。
虽然本研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是因个人的能力有限,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研究以“民转公”Y幼儿园为研究个案,由于各个幼儿园的本身差异,该园家园共育困境不能代表所有幼儿园。同时笔者水平有限,对问卷数据及访谈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存在不足,另外对生态系统理论及家园共育的了解仅在兴趣的基础上,对其分析不够深入,可能导致研究层次还有待提高。笔者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