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在研究设计上,本研究作为横向研究,虽然在结果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亲子依恋以及儿童问题行为四者之间的相关性,但难以说明儿童问题行为的变化过程,导致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采取长时间追踪、纵向研究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明确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亲子依恋以及儿童问题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第 1 章 引言
2.2 情绪表达
2.2.1 情绪表达的定义
情绪主要是指喜怒哀惧这四种基本情绪,而情绪表达也可以被认为是我们常说的表情。通过表情人们可以获取我们关于情绪的信息,不一定需要通过言语,人们就可以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含义。当然,除了非语言的,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情绪更能让他人直接明确我们想要表达的含义。因此,情绪表达是人们既可以通过言语,也可以通过非言语流露出来的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父母情绪表达是指父母以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表露出来的与情绪相关,而又一直伴随情绪的风格或模式①。研究者专门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情绪表达包括了外在语言、手势、符号及面部表情等。具体而言,人们表达情绪时选用不同方式,在面对不良情绪时采取有效处理方式,从容应对各种社会状况,有助于缓解个体情绪压力。因此,情绪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社会行为,注重情绪表达方式对个体适应社会显得至关重要。其中父母情绪表达,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以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来表现的经常和情绪相关的表达风格,分别有积极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表达两种类型。情绪表达是父母情绪社会化的重要一个方面,对儿童的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②。
第 3 章 研究设计
3.1研究意义
3.1.1 理论意义
目前,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幼儿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多数探讨的是母亲元情绪理念对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影响,鲜有针对父亲元情绪理念的研究。本研究将幼儿的父母同时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丰富父亲元情绪理念影响的研究。另外,本研究探讨父母情绪表达和亲子依恋在父母元情绪理念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影响作用,综合性地探讨了父母的多种因素及亲子关系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尝试从社会生态学理论探索儿童问题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3.1.2 实践意义
(1)本研究探索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家长、幼儿园及社会各界对父母情绪教养理念行为和情绪社会化的重视,关注家庭中父母情绪教养理念和方式对亲子关系及幼儿成长的影响。
(2)通过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影响机制的探讨,探寻出对幼儿问题行为发生起着干预作用的父母元情绪理念类型和相应的情绪表达方式,为后期对父母消极的情绪教养理念行为和情感表达的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第 5 章 讨论
5.1 儿童问题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男孩、女孩在儿童问题行为上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可以看出女孩内化问题行为得分高于男孩内化问题行为,男孩外化问题行为得分高于女孩外化问题行为得分。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首先,在生理方面,男孩较活泼好动,喜欢奔跑打闹,精力旺盛,更易表现出愤怒、攻击性等行为。例如,Achenbach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性别角色影响,女孩往往比较感性,男孩在遇到事情更为冲动,期望可以通过暴力手段快速解决问题,而女孩则希望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温和的解决问题。其次,在环境适应方面,女孩子在园中表现相较于男孩子适应力更强,在幼儿园中表现更好。最后,在接受来自家庭或社会的性别角色教育时,男孩出于对男性性别的认同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好胜和冲动地特征,而女孩出于对女性性别的认同,更多地采用温柔、谦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外,本研究中仅从平均分上看出女孩内化问题得分高于男孩,男孩外化问题得分高于女孩,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结论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女孩虽然已经开始有一些不安、退缩等症状的问题,男孩显现一些攻击等外化行为,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问题行为暂未达到显著的症状,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上逐渐成熟,男女生在青春期时在内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差异才会显著。
从儿童年龄变量来看,儿童问题行为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采用的被试为 4-6 岁的儿童,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学前期,其行为抑制与控制冲动能力都发展不成熟,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普遍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行为,这也可能是导致本研究中儿童问题行为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的原因之一。此外,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等因素的选择不同,也会产生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第 7 章 对策与建议
7.1 家庭方面
7.1.1 父母应重视元情绪理念,加强对幼儿问题行为的认识
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之中,日常的人际交往与观察都是幼儿获得认知发展经验的途径。幼儿从出生便在家庭中生活,幼儿会无意识地对家长进行模仿。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元情绪理念不仅对幼儿问题行为有着直接影响,还会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安全亲子依恋的建立,从而导致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父母不仅需要提高自身情绪的认识,关注自身及其子女的情绪,还有重视自身的情绪理念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但目前,大多数的家长对于父母元情绪理念知之甚少,更不清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会给幼儿的行为带来怎样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的情感氛围、情绪互动在无形中会对幼儿产生影响。父母不仅仅要认识到家庭功能对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应要重视自身的元情绪理念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幼儿的良好情绪榜样,为幼儿在家庭中构造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为帮助儿童减少问题行为做出努力。
7.1.2 父母关注自身情绪,重视积极情绪表达,与幼儿形成亲密关系
父母应在加强自身情绪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情绪表达方式,与幼儿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从研究结果来看,父母的情绪教导理念可以促进父母的积极情绪表达,并通过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而消极情绪表达则反之。父母重视自身及其子女的情绪,在与幼儿交往中采用积极情绪表达,能够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而父母的消极情绪表达会使幼儿感到紧张,更多地表现出不安、焦虑的情绪。幼儿自出生以来,就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幼儿能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变化。
第 8 章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亲子依恋以及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家庭及幼儿园中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提供了教育建议,为后续研究丰富了理论基础。但本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研究设计上,本研究作为横向研究,虽然在结果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亲子依恋以及儿童问题行为四者之间的相关性,但难以说明儿童问题行为的变化过程,导致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采取长时间追踪、纵向研究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明确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亲子依恋以及儿童问题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问卷法为主,缺少对幼儿的直接观察。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共同研究。
在研究工具上,本研究采用的问卷题量较大,在问卷发放前期回收到多份无效问卷。后续在园长与多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有效问卷的回收工作。问卷题量大,填写问卷所需时间较长,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完善问卷,进行科学缩减,便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研究对象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样本较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中仅选取了江西省某市的五所幼儿园 4-6 岁阶段的儿童,其中这几所幼儿园的性质与级别上无显著差别。据此,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增大样本量,使样本更具有多样性。
从研究结果看,儿童问题行为受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及亲子依恋的影响,因而要有效帮助儿童减少问题行为,需要家庭、幼儿园共同促进儿童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