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父母共情与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关系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8566
  • 论文编号:el2021121822345726557
  • 日期:2021-12-1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幼儿期的发展奠定了个体成长的基石。父母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共情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关系,结果显示父母共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三、文献综述

(一)父母共情的相关研究

共情的概念

共情的概念最初并非产生于心理学领域,可追溯到美学和哲学领域,迄今为止在西方已有百年之余的研究历史。由于音译等原因,共情也被其他研究者称之为移情、同理心、移情、共感等。哲学家费肖尔(1873)最早使用“共情”一词,将其解释为人们主动地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所看到对象身上的一种现象,并用德文单词“Einfühlung”来表示。心理学兼美学家 Lipps 将“Einfühlung”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学领域,指主体“本能”地关注和“模仿”客体心理状态时产生的感受。后来,心理学家 Tichener(1909)将“共情”解释为想象地体验他人境遇时获取的感觉体验,并首次使用一个新英文单词“empathy”  取代“Einfühlung [9]。心理学领域中的共情,既成为研究者的研究探讨对象,也成为心理咨询和医疗中的概念。为了和心理辅导中“移情”有所区分,本研究将使用“共情”一词。

在对“共情”概念进行界定时,Rogers 与 Tichener 类似,他提出共情是主体进入并敏感地感受他人私密知觉世界的过程[10]。同样,Barrett-Lennard(1981)提出共情是包括治疗者内部共鸣、治疗者的传达交流、和来访者实际接受三种主要内部阶段在内的一系列过程[11]。Gladstein 提出共情是包括情绪认同、感染和观点采择的“多重阶段的人际模型”。这些研究者关注的是个体对他人意识交流、体验等整个共情状态发生发展阶段,将共情视为存在多阶段的感受过程。

学前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   研究结果


一、幼儿父母共情的研究结果

(一)幼儿父母共情的总体情况

IRI-C 量表的项目计分在 0-4 分之间,总得分范围是 0-88 分。量表项目的理论均值为 2 分,因此中等水平记 2 分,若条目均分超过理论均值则说明个体的共情水平高于中等水平,反之亦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幼儿父母共情数据的得分情况以考察其共情的现实水平,并将条目均分与理论均值 2 做单样本 t 检验。具体结果见表 2.1 所示。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

表 2.1 的结果显示,幼儿父母共情总分的平均值为 43.74 分;共情关心、幻想、个人痛苦和观点采择四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分别对应 14.27 分、11.98 分、7.38分和 10.12 分。另外,将量表的条目均分与理论均值 2 分相比,只有共情关心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理论均值,而个人痛苦维度显著低于理论均值,其余幻想、观点采择和共情整体与理论均值基本持平。

综合而言,说明幼儿父母的总体共情仅处于中等水平;在共情的四个维度中除个人痛苦维度的共情能力表现较低外,其余三个维度的共情能力水平较好,尤其是共情关心维度。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幼儿父母共情能力的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父母共情能力的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幼儿父母的总体共情仅处于中等水平;在共情的四个维度中,除个人痛苦维度的共情能力表现较低外,其余共情关心、幻想和观点采择三个维度的共情水平较好,尤其是共情关心维度。

从总体上来看,说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关注幼儿的生理需求,也会注意到幼儿的情感需求,能够感受和理解幼儿的情感,给予幼儿一定的关心和温暖。从各维度上来看,父母共情关心维度水平最高,说明幼儿父母在与幼儿日常相处中,可以发现和关注到幼儿的情感经历;而个人痛苦维度水平最低,说明幼儿父母是处于较为成熟的“自我中心式”情感反应。之所以个人痛苦维度得分最低,是因为本研究的对象为大班幼儿父母,其年龄大部分在 31 岁-35 岁之间,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成熟的认知水平,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进行区分。然而,对于幼儿父母来说,个体痛苦维度得分最低也说明幼儿父母对于幼儿出现状况时引起的反应程度低,即幼儿父母可能对幼儿的心理状态的改变缺乏敏感性,不能迅速地感受和辨别幼儿心理状态的变化,以至于无法做出适当的反应。

这个研究结果和部分前人的研究[114]-[116]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说明大部分成年人的共情是基于身心发展成熟的“他人取向”,另一方面说明该城市部分幼儿园幼儿父母整体的共情能力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仍有提升的空间。成年人一旦成为父母后,其身份就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需要理解和关心其子女,还需要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其子女的情绪改变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需要与研究结果出现了矛盾,应该引起关注。


二、关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讨论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根据幼儿社会观点采择测验任务的统计结果,大班幼儿平均得分是 4.99(总分为 8 分),本研究认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观点采择的能力。基于前人对社会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涉及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个体必须发现自己与他人存在差异,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视角;二是根据当前信息“非自我中心”地推断他人观点[130]。本研究中,从平均分以及研究者记录的结果来看,此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初步摆脱认识上的“自我中心”,有能力区分自身和故事认知对象的观点,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根据故事线索准确地推断他人的观点。例如对于情感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一的最后一个问题“小明的同学感到害怕么?为什么?”的回答,研究者发现大部分幼儿都能回答“不害怕”,但是幼儿对理由的陈述却大相径庭。一部分幼儿可以达到非自我中心地回答:“狗没有追他”;或者“他不知道狗会追人”。另外多半幼儿是基于自己的立场或者人物表情去分析,例“狗很可爱”、“他见了小狗没有跑(小朋友害怕狗都会跑)”、“这个小男孩在笑”等等。从本研究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一些幼儿已经能够做到从特定的信息中准确地推测他人的观点,而相当部分幼儿仍旧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进行推断。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者的结论相似。Shantz 等人认为 4-5岁的儿童能够达到简单初级的社会观点采择水平;方富熹与 Keats 合作的中澳儿童跨文化研究证实了该理论观点[131]。除外,张文新[132]、秦丽[133]等研究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同时,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两个子类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幼儿的认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本研究认为,由于情感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同一情境或者事件,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幼儿可能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推断他人情绪中。因此,相对于只需要幼儿客观判断他人观点的认知观点采择而言,推断特定情景中他人情绪的情感观点采择的难度更大,幼儿更难以把握。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大班幼儿父母的共情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看,家庭幼儿的数量是幼儿父母总体共情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非独生幼儿父母的共情能力明显优于独生幼儿父母。从父母共情各维度来看,仅是父母幻想和观点采择在个别背景变量上存在差异,表现为父母幻想维度在幼儿是否独生上存在差异;父母观点采择在幼儿性别、是否独生上存在差异,其余均未有差异性表现。

(二)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其认知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明显高于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具体来看,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及认知观点采择因子差异性表现较为一致,都在幼儿性别和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孩的能力显著优于男孩,非独生幼儿的能力显著高于独生幼儿;而在其余人口统计学背景变量上不存在差异。另外,家庭幼儿数量和父母文化程度是大班幼儿情感观点采择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非独生幼儿显著高于独生幼儿,父母文化程度与幼儿情感观点采择能力呈正向变化。

(三)父母总体共情能力与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存在强烈的相关关系。其中,父母的共情关注、个人痛苦和观点采择三个维度与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呈现正相关。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父母的共情关注、个人痛苦和观点采择三者都对幼儿社会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起正向预测作用,并且父母的观点采择影响最大。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