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长沙童谣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之学前教育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9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12421374919477
  • 日期:2019-11-0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纲要》和《指南》的精神所指
2001 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关于艺术领域的部分提到,“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1]《纲要》明确指出艺术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肯定了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多样性表达。2012 年我国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2]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要想丰富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不能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应该让他们在接触多彩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不同的美。长沙童谣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它折射出幼儿亲眼所见的真实世界,又反映着人们生活、劳作、娱乐时的美好情景,让幼儿去接触童谣,便是让他们走进生活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嘴巴去交流、用耳朵去感受,便是在生活自然美的体验中,培养他们的言语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因此,接触童谣资源正是对国家政策文件中关于艺术领域所指精神的积极回应。
二、传承民俗文化的时代所需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延续息息相关,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本,可以说,没有前者的民俗文化就不会有后者——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种类繁多,这促使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持久繁荣。”[3]传承民俗文化是弘扬与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环,我国地域广阔,民俗文化浩如烟海,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承民俗文化不仅促进人们形成高度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归属感,同时也实现人们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需求。文化的传承,始于孩童,这一点不可置否。因为只有让孩子从小接触与了解民俗文化,才能够激发他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理解文化背后的意义与价值。长沙童谣是长沙市地区民间文学中的一部分,以长沙方言为载体在民间传唱度较高,颇具有地方代表性。同时,长沙童谣于 2016 年成功列入长沙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刻不容缓。童谣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易于幼儿理解与接受的,因此,把该项非遗项目融入幼儿园,是时代需求下的可行性方案。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童谣与长沙童谣
我国童谣的发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对于“童谣”一词人们并不陌生,但是“童谣”到底指什么?是指儿歌?还是民间儿童歌曲?对于童谣这一概念,经过岁月的流逝,时至今日,人们对于童谣与其他几者的关系理解仍旧处于一个争执的状态,并没有唯一的一种解释出现。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者发现对于童谣的定义,现如今的学者们虽有不同的声音,但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观点偏向童谣的广义理解,即童谣与儿歌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流传于儿童口中,以念唱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两个概念处于一种平行的模式。这种观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儿歌”一词使用者——周作人,在 1914 年他发表的《儿歌之研究》中使用了儿歌一词,“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1]在他的论集里,儿歌与童谣没有区别。李慧芳也提出,“儿歌,也被称作童谣,它是在儿童中间长期流传、广泛传唱的一种韵话体式的口头短歌。”[2]第二类观点,则认为童谣应该与儿歌、歌谣等概念区分开来,童谣与另外两者之间的概念均属于类属关系。古言道:“童,童子。徒歌曰语。”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童谣就是没有歌谱的歌谣,也就是说童谣是歌谣的一种,包含于歌谣。王瑞祥在《童谣与儿童发展》一书中,对于“童谣”、“童谣文本”、“儿歌”等词做了专门的解释与区分,他提出,童谣是介乎于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边缘性体裁,并从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于童谣做出定义,从民间文学角度来说,童谣从属于歌谣,从儿童文学来说,民间儿歌就是童谣,童谣从属于儿歌。同时,童谣指的是一种以念唱声音为主的,还伴有动作、表情、情趣等因素的口头民间艺术。[3]顾颉刚(1928)以苏州为中心,搜索江南地区的歌谣,将其分为五类:“儿童在家唱的歌、乡村女子唱的歌、奶奶小姐唱的歌、农工流氓唱的歌、杂歌”,这里的“儿童在家唱的歌”就是狭义的童谣。可以发现,有无固定的曲调和配乐亦成为了划分童谣的一个标准。
.............................

第二章 长沙童谣在 A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应用的行动研究过程

第一节 行动研究初始阶段——现状、问题的诊断及分析
一、A 幼儿园可用长沙童谣的构成
A 幼儿园所处的城市为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漫历史长路中,孕育出独特的湖湘文化。除此之外,A 幼儿园地处长沙市岳麓区家属小区附近,小区里大多生活着本地人口,长沙方言便是他们日常交流的常用语言,它代表着湖湘民俗文化的标签,代表着平日生活中长沙人民的日常交流方式和特点。A 幼儿园处在长沙这个文化名城中,周围伴随着以长沙方言形成的长沙童谣,它承载着传统文化,颇具地方特色。在这儿,长沙童谣指向的是以长沙方言为载体,所形成的短小文学体裁。研究者走访 A 幼儿园,对这一短小文学体裁进行梳理与筛选,为后期进入幼儿园开展活动做好前期铺垫。根据 A 幼儿园日常能接触到的长沙童谣,按照童谣的内容和形式,研究者将长沙童谣划分为生活类童谣、教诲类童谣以及游戏类童谣三大类。
(一)生活类童谣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日常的言语活动离不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其语言能力是在日常交往中不断被丰富与发展。对于 A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童谣它不是嵌在图画中、写在文本上的,它是传唱于人们口中的语言艺术。走在大街上听到的 CD,隔壁家长逗趣幼儿的念唱,都在传播着这一民俗资源。由于长沙童谣没有专门的语言文本,不讲究语言文本中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语法,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长沙童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娱情类童谣
娱情,意为心情愉悦之解。研究者以为,在传唱这一类童谣时,儿童仅以让自己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为首要目的,或者说,儿童传诵时并不带有具体的、功利性的目的指向,单纯地觉着念童谣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2、长沙风情类童谣
A 幼儿园面临长沙母亲河—湘江,背靠著名景点—岳麓山,已有 60 年的建园历史,A 幼儿园教职工对这座城市里的人文建筑、沿路街道、传统美食等等具有长沙风情的独特名片分外熟悉和亲近。基于这一张张长沙名片,形成了以长沙风情为主题的长沙童谣。
..........................

第二节 行动研究第二阶段——方案的设计
一、长沙童谣音乐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目标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导向、引领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具体的音乐活动前,首先需要确立具体的音乐活动目标。在本研究中,长沙童谣应用于大班音乐活动的目标设计将依据《指南》的文件精神与幼儿的现实发展需求两个方面。
(一)长沙童谣音乐活动目标设计的依据
1、依据《指南》的文件精神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对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的艺术领域,《指南》从“感受与欣赏”与“表现与创造”两个维度来进行艺术活动目标的剖析。对幼儿开展的艺术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感受美与表现美的时间,同时要有审美性的目标意识,以此来引领活动开展。
2、依据幼儿的现实发展需求
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亦是每次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围绕幼儿进行设计,最终的落脚点要回归到幼儿本身。因此,确定大班音乐活动目标要求教师要以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思考大班幼儿“需要什么”这个现实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探寻幼儿在发展之中的“已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帮助幼儿实现从“已有的水平”发展到“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幼儿动态地、连续地成长。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动态地设计活动目标,既能够促进教师对本班幼儿的深入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自我成就感,同时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师对音乐知识的精准分析与把控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83
第一节 研究的成效............................... 83
一、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能力的提升..........................83
二、合作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86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93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93
一、长沙童谣可以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93
二、长沙童谣的应用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93

第三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的成效
一、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文化归属感的萌发
常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的本土文化,一方的本土文化培育着一方人的成长。在当下的时代潮流发展中,纯真原味的东西正在悄悄溜走,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花样繁多的快餐文化,而是需要回归最初的本真状态,在自己本土文化的生活状态下,找寻最原始、最简单的快乐。对于 A 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而言,他们生活在长沙,在研究者进入 A 幼儿园实地考查时发现,对于自己住在哪儿?“长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色?......这些问题让幼儿感到陌生与迷茫,对于长沙的民间特色更是一知半解。而通过把长沙童谣融入音乐的方法,幼儿开始通过长沙童谣了解自己现在生活的城市——长沙,慢慢了解自己脚下踩着的这一方土地所孕育的人们是用什么语言交流,在幼小心灵种下一颗种子,萌发最初的文化归属感。培育人们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便是要始于幼儿时期,让幼儿从小接触本土的文化,无论今后身在何方,会怀念起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它的气息,它的风貌,它的特点。遇见一座城,发现一种美。
(二)幼儿对长沙童谣产生浓厚兴趣
在 A 幼儿园开展行动的实施阶段以前,只有部分幼儿会念《月亮粑粑》这首长沙童谣,同时,这首长沙童谣的学习是以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开展进行。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月亮粑粑》就像诗歌学习一样,教师告诉幼儿怎么念,幼儿照着顺序念出来即可。因此,很多幼儿并不了解长沙童谣,学习《月亮粑粑》没有让幼儿感受到童谣本身的趣味性,甚至有些小朋友会觉得“为什么突然学习了一首这样的儿歌?”在 A 幼儿园实施了两轮长沙童谣音乐活动之后,研究者与合作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接触长沙童谣,幼儿对长沙童谣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长沙童谣与音乐结合后,幼儿发现,这样的长沙童谣既可以自己唱,还可以用动作跳,甚至还可以跟着长沙童谣玩起来,在唱、跳、玩之中,幼儿慢慢地就学会了长沙童谣。在以长沙童谣《月亮粑粑》和《大月亮》为主题的音乐活动结束后,现在只要有出现“月亮”的图片,幼儿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念长沙童谣“月亮粑粑,兜里做个嗲嗲......”或者“大月亮哟,细月亮......”比一比谁记得多,非常兴奋。(2018-11-05-GC)在大班的入园环节,J22 说:“她回家说要教我一首长沙童谣,讲董存瑞,十八岁,我还觉得不错叻,她怎么会知道革命英雄了。原来 是 在 幼 儿 园 里 的 活 动 知 道 的 , 九 一 八 纪 念 日 都 顺 便 就 晓 得 了 。 ”(2018-10-27-GC)就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幼儿开始真正地去了解长沙童谣,继而对长沙童谣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对长沙童谣的探索,挖掘了长沙童谣里的内容,由点及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长沙童谣可以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