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5-6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学前教育表现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2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71820333817399
  • 日期:2018-07-1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学前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随着对学前儿童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多方面价值。几乎所有幼教工作者都无一例外的承认“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①可见,游戏对于学前儿童具有特殊的意义。游戏是学前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学前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②于是,游戏权成了学前儿童的特有权利。为此,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保护学前儿童的特有权利。如,1996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并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12 年,教育部继续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重申“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2016 年,教育部再次在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对于学前儿童游戏权的一再保护,促使研究者把注意的目光转向了游戏。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幼儿园活动中,研究者常常被游戏着的幼儿所吸引。慢慢地,开始发现,游戏着的幼儿都呈现出一种共性-----他们时而积极专注,时而机智幽默、时而愉悦快乐。而这些积极专注、机智幽默、愉悦快乐恰恰是幼儿需要培养的优秀品质。换言之,幼儿在游戏时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优秀品质。逐渐地,一个问题开始萦绕着研究者,幼儿在游戏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在其他场景中还会出现吗?如若出现,是否与游戏时的表现有所不同?带着这些疑问,研究者开始关注幼儿的教学活动。在观察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后,研究者发现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也会表现出一部分游戏中的优秀品质,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有所不同。可见,游戏已经深刻的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发展。那游戏是如何在幼儿的个性发展中打下深深地烙印呢?带着这一问题,研究者投入到了对幼儿游戏的文献查阅中,在浏览了一些文献后,“游戏性”一词成功的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引发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游戏性对于幼儿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习品质。然而,现阶段国内关于幼儿游戏性的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本文通过对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以下理论意义:首先,通过对听说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特征分析和差异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幼儿游戏性的相关理论;其次,本文从听说游戏入手,研究幼儿听说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为今后研究幼儿园教学游戏提供了新的视角;再次,本文以幼儿游戏性表现作为因变量,以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作为自变量,试图透过幼儿游戏性表现,真实了解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在组织听说游戏时的具体差异,促使各阶段教师认清自己,反思实践,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后,关注幼儿的游戏性以及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组织游戏时的差异,符合“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此方面的研究内容。
 
(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者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教师几乎没有听说过“游戏性”一词,更不知其具体内容,因此通过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幼儿教师对幼儿游戏性的重视。其次,在幼儿园语言领域中,绘本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听说游戏组织的较少①,因此,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幼儿园对语言领域其他教学内容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教学游戏的重视。再次,通过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组织的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差异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各阶段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反思。最后,通过本研究可了解到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实然状态和各阶段教师组织游戏时的具体差异,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为幼儿和幼儿教师更好的在听说游戏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另外,本研究对巴尼特儿童游戏性量表进行本土化,使之适用于听说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观察,这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观察工具。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幼儿在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整体性特征以及因教师类型造成的差异性特征,以期通过本研究,能够真实呈现在实际的幼儿园听说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实然状态。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整体性特征;(2)了解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差异性特征;(3)通过对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的讨论分析,提出促进幼儿游戏性发展的教育建议。
........
 
二、研究思路
在明确了研究目的后,研究者开始建构研究思路,以期能够通过研究思路,一目了然的展示出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详见图 2-1。研究者先选取了 K 市一所公办幼儿园进行预观察。研究者在该园共收集到六节听说游戏,每节听说游戏随机观察了六名幼儿(男女各半)的游戏性表现,研究者用这 36名幼儿的游戏性表现进行量表的编制。之后,研究者又选取了一所民办幼儿园,同样在该园中收集到六节听说游戏,并在每节听说游戏中也观察了六名幼儿(男女各半)的游戏性表现。这样,在两所幼儿园中,共计收集到十二节听说游戏,约 72 名幼儿的游戏性表现,研究者用这 72 名幼儿的游戏性表现进行量表的试测与修订。详见表 2-1。
........
 
第三章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的结果与分析......27
一、总体特征分析............27
(一)对总体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7
(二)五个维度间的相关性分析.......29
二、性别差异分析............29
(一)男、女幼儿得分的描述性分析..........29
(二)男、女幼儿得分的差异性分析..........30
三、具体维度特征分析....30
(一)“身体自发性”维度特征分析.............. 30
(二)“社会自发性”维度特征分析.............. 31
(三)“认知自发性”维度特征分析.............. 33
(四)“明显的愉悦性”维度特征分析.......... 34
(五)“幽默感”维度特征分析........... 35
第四章 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指导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37
一、总体差异分析............37
二、具体维度差异分析....38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43
一、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的讨论分析....43
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指导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56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的数据结果呈现,研究者将分别对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的讨论分析
在幼儿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的讨论分析中,研究者主要对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性别特征以及具体维度特征进行详细讨论分析。本研究发现,5-6 岁幼儿在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的总体平均分为 2.03 分,这表明听说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这与陶梦茹①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她同样以教学游戏为背景,观察幼儿的游戏性表现,结果发现,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处于中等水平。由此可见,无论是对听说游戏还是对体育游戏的观察,均从侧面折射出幼儿在教学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大约处于中等水平。研究者认为这主要与教学游戏本身的性质有关。教学游戏是一种把教学和游戏结合起来的活动形式②,具有半活动半游戏的性质,因此,幼儿在教学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会受到游戏目的、游戏规则、师幼角色、游戏方式以及游戏纪律等方面的限制,致使游戏性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因此,导致幼儿在教学游戏中游戏性表现处于中等水平。同时,本研究通过对听说游戏中幼儿游戏性五维度的具体观察,发现幼儿在五维度间的游戏性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为:“认知自发性”维度的平均分最高,为2.39 分,其次为“身体自发性”维度和“明显的愉悦性”维度,其平均分为 2.32 分、2.08 分,最后,“社会自发性”维度和“幽默感”维度的得分最低,仅为 1.79 分、1.55分,由此可知,“认知自发性”维度、“身体自发性”维度、“明显的愉悦性”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社会自发性”维度、“幽默感”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研究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造成。其一,游戏玩法。游戏玩法主要表现为对游戏动作的要求,可以分为自由动作和规定性动作,其中,自由动作是对幼儿的动作不加任何预先的限制性、鼓励幼儿独创性;规定性动作是有限制性的动作。①可见,在听说游戏中既需要幼儿的规定性动作又鼓励幼儿的自由性动作。但是,据研究者观察,幼儿的动作基本上为规定性动作,并且多限定于坐着完成,很少会出现自由的、大幅度的走跑动作,因此,这种相对“温和”的游戏玩法,限制了幼儿的身体自发性。其二,游戏方式。游戏方式是指游戏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在研究者观察的四类听说游戏中,教师经常运用的游戏方式为“接龙”和“分组比赛”。在以接龙为主要游戏方式的游戏中,研究者观察到,同伴之间的合作主要为集体合作,层次很低;每个幼儿虽都有分享的机会,但次数仅 1-2 次;同伴互动多表现为小声说话或对视微笑,并且次数有限;发起者角色没有出现,而在以分组比赛为主要游戏方式的游戏中,研究者同样观察到,幼儿的同伴互动次数少,主要为小声说话或对视微笑;同伴合作多为集体合作,层次较低,次数少;分享主要为集体分享,单独分享有起伏,总体来看次数较少;发起者角色没有出现。#p#分页标题#e#
.........
 
结论
 
通过对 5-6 岁幼儿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5-6 岁幼儿在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整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其中幼儿在成熟型教师组织的听说游戏中游戏性表现高于新手型教师组织的听说游戏,但是因教师类型产生的游戏性差异并不显著。
2.在性别方面,男孩游戏性总体及各维度平均分均高于女孩,但是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3.在游戏性表现具体维度方面,身体自发性和认知自发性两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明显的愉悦性维度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社会自发性和幽默感两维度则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除社会自发性维度外,幼儿在成熟型教师组织的听说游戏中,其他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新手型教师组织的听说游戏,但是因教师类型产生的具体维度差异并不显著。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