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本文认为,与其讨论恢复对话是否可能,不如探讨如何使重塑对话成为可能更有意义,而知乎则是当下网络平台中一个绝佳的“试验田”。
绪论
0.2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对话相关研究
自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以来,众多的思想家分别从哲学、文学、解释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维度对对话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西方哲学领域,对话思想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其源头最早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对话思想最早的践行者。他认为真理并非是在个人的头脑当中产生,而是在对话中产生,由此形成了“苏格拉底对话”,为后人开启了对话研究之门(廖慈惠,2009)①。
马丁∙布伯关于对话的研究则成为对话中关系研究的开端。布伯认为,对话就是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关系,只有“我”—“你”的关系才能称为对话(王怡红,1999a)②。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对话,人的主体建构是在自我和他人的对话当中实现的,人因对话而存在。其对话理论昭示的是一种平等自由的人文精神(杨凯,吴芳,2009)③。在巴赫金之后,伽达默尔进一步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对话。伽达默尔认为,关心文本语言意义的解释学是一种和文本的对话。读者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对其作出解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读者和过去文本及其作者的对话,是当前文化语境和文本历史语境的视界融合(胡艳兰,2005)④。戴维∙勃姆在《论对话》一书中指出,对话是一种“直接的交流”,是发生在不同的人之间的意义分享活动。“对话就像一条流淌在我们当中,经由我们,又从我们之间穿过的意义的溪流……那些被分享的意义,像‘胶水’和‘水泥’一样,将人与社会粘合到一起。”(李莉,2010)⑤弗雷泽则认为,对话是获得意义的一种方式,人的自由与个人的发展均依赖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便是对话的交流(王怡红,2005b)⑥。哈贝马斯(2004,P390)的交往行动理论中也指出,交往理性根植于生活世界,形成于人的交往对话中⑦。该理论强调多元主体之间通过平等、非强制的互动对话和反思实现相互理解以及达成共识。
3知乎中的对话机制
3.1对话的动力
知乎平台中对话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平台外在的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对话,另一方面在于用户本身获取信息、参与对话的需求。
3.1.1对话平台的外在动力
3.1.1.1算法机制
据知乎招股书中透露,知乎是通过使用智能问题寻根系统(an intelligent questionrouting system)来准确邀请用户参与问题的回答。该系统可以基于特定问题的分析和数据来洞察用户,识别用户创建的内容,特别是其他用户的积极反馈,或者基于用户行为,勾勒出用户所感兴趣的内容和专业擅长的领域,以此为基础为用户推送相应问题,激发他们的表达欲,促进用户之间对话的发生。问题寻根系统还可以继续评估这些被邀请的用户是否进行了进一步的参与,以此来确定他们的兴趣和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问题推送的准确程度。
除此之外,知乎还使用了Feed推荐系统(a feed recommendation system)和搜索系统(search system)来向用户分发其可能感兴趣的问答内容。Feed推荐系统还可以在用户访问知乎APP和网站时,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和行为,创建个性化的首页提要,形成了尼葛洛庞帝所指的“我的日报”。就整体而言,知乎通过其算法机制实现了内容的智能化、精准化推送,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问题之间的合理适配,以此来推动对话行为的发生。
这种算法机制,使得散落在各地的拥有相同或相似兴趣和专业知识的主体实现了被动的集聚,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主体——主体”的对话交流。
5知乎中的对话困境及应对策略
5.1对话困境
5.1.1平台下沉导致对话质量下降
在城市人口红利基本释放完成的情况下,下沉市场便成为互联网平台争夺下半场的主要目标,因此各大网络巨头纷纷采取下沉策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知乎也选择放开用户门槛,积极抢占下沉市场。这一策略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话走向低质、无序等问题。
5.1.1.1用户下沉
用户下沉的概念是由业界提出,在学界并未被广泛运用,也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来说,用户下沉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新增用户、扩大规模而将产品的运营模式从满足一二线城市用户需求扩展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用户的需求(贾景裕,2021)①。而知乎所采取的下沉策略,便是将目标用户的范围从高精尖人士扩充到普通大众,因此在2013年由邀请制转为开放注册,大规模的新用户进入这一平台之中。这一举措在实现平台规模扩张、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也使得平台中的用户构成开始变得复杂多元。
在“有问题,上知乎”等一系列愈加接地气的宣传中,知乎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2017年9月,官方宣布知乎的个人注册数量突破1个亿;2018年11月底,用户数再一次突破2.2亿。规模的扩张带来的是原本高质量的对话空间的不断下沉,部分精英用户也开始离开知乎。一方面,正如社交蒸发冷却效应所指出的,当精英用户认为这个群体已经不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时,他们便会选择离开;另一方面在于,随着用户的不断下沉,知乎也在逐渐向网络大环境靠拢,争吵谩骂、撕逼抬杠等现象越来越多,原本相互尊重、真诚倾听的对话环境日渐恶化,精英用户的出走不可避免。这也构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用户下沉得愈加严重,精英用户愈会大量流失,精英用户流失得越快,平台整体也会越发下沉,让本就不容乐观的对话空间越来越缺少理性的声音,对话关系也愈发走向割裂和对立。
5.2应对策略
如何解决知乎当下面临的对话困境、推动理性对话空间的重构,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5.2.1公权力规制
2021年12月20日下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知乎负责人,针对知乎中多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等问题,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此后,知乎立刻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查处了部分违规账号,并进一步采取了优化内容保护和举报机制等措施。
这次约谈并不是偶然事件,此前国家网信办还曾约谈并处罚了微博、豆瓣、百度等多个平台,这一系列举措实际上是作为清朗行动的一部分而实施的。自2020年起,国家网信办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此项行动全面覆盖了各类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集中清理了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旨在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其中,饭圈乱象、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问题皆是整治的重点。
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各个网络平台皆是重要的舆论阵地,更是社会各主体进行对话交往的重要载体,维护好网络平台的整体秩序对于促进公共对话、增强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从清朗行动的结果可以看出,来自官方的约束是治理网络平台的有效举措,能够切实地起到敦促平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公权力的介入固然是促进网络平台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适度审慎的原则,避免过度干预造成“一管就死”的后果。当然,仅靠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平台自身树立起责任意识、用户提升个人素养形成自我规范,多方共同发力来推动对话生态实现良性发展。
6总结:对话何以重塑
密尔认为,在人类求进步的现阶段中,跟不同于自身的人接触,以及跟不熟悉的不同思想模式的接触,这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价值……这样的沟通一直是,尤其对现在来说,是我们进步的主要来源之一(桑斯坦,2003,P135)①。对话,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更加文明和谐的重要一环。固然,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病症,使得整体的对话氛围呈现出一种糟糕的景观,许多学者甚至认为恢复理性公共对话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但本文并不赞同这一观点。
凯斯∙桑斯坦(2003,P144)在《网络共和国》当中指出:与其问因特网总体来说是否有益于民主,不如努力确定在哪些方面它是有益的,在哪些方面它是有害的……明智者要问的是在哪些具体的方面是有益的和有害的,以及我们应做些什么使他们变得更好②。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关于对话这一话题的讨论。本文认为,与其讨论恢复对话是否可能,不如探讨如何使重塑对话成为可能更有意义,而知乎则是当下网络平台中一个绝佳的“试验田
虽然当下的知乎也陷入了对话的困境,但其仍然具备着实现理性交往的可能性和潜力。因此,本文在分析知乎中的对话机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多方合力共同作用以促进各主体积极参与公共对话交往,促使知乎中的对话生态实现良性发展。同时,以此作为一个小的切口,为实现整个社会理性对话的重塑、公共传播的践行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