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符号.故事.仪式:系列美食纪录片《老广的味道》社会记忆建构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5666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9-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本文分别从符号、故事、仪式三个方面来分析《老广的味道》如何透过当地饮食建构社会记忆的。首先,食为媒聚焦于食物本身这个“点”,分析其符号化呈现,对观众的记忆而言是一种直接的、表象的、感官上的刺激。

1绪论

1.6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内容创新。《老广的味道》第七季节目于2022年2月正式播映,节目以每年一季的频率上新使研究样本具有时效性和持续性,但当前现有的节目研究成果很少且样本量不全面,因此笔者将当前7季的全部内容进行梳理,通过符号影像、人物故事和礼仪仪式的分析,依托社会记忆理论对节目内容进行考究,认为《老广的味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是当地社会变迁的缩影,对当地的饮食文化和老广的身份认同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当前国内对于社会记忆理论的研究多应用于档案学相关领域,在纪录片、电影等影视领域应用较少,对于美食纪录片的社会记忆研究的相关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之于社会记忆理论的研究层面而言也贡献了一定的价值。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3以情感人:《老广的味道》建构社会记忆的故事化传递

3.1从非叙事记忆转向叙事记忆

非叙事记忆形式一般是无意图、自然而然的记忆,有学者将诸如视觉、味觉、肢体之类的这些具有与生俱来特征的感知称为非叙事记忆形式。非叙事记忆又可称为非陈述性记忆,从字面意思理解为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记忆,该记忆的形成需要重复测试和学习,往往这种重复性试验不依赖于自主意识或认知,自然而然的形成。而食物的美味正是一种身体实践极强的感知性记忆,往往无可诉说,难以言表,是一种无意图的,贯穿于生活一日三餐的记忆。美食本身的非叙事属性限制了食物之于人的精神之意涵,《老广的味道》聚焦于一个个忙于生计的普通人,对美食因何而美味的故事挖掘,让那些以味蕾体验为主的感知性记忆转化为可叙事、可表达、可流传的故事予以记载,因故事易于传达情感、意见和信念,易于倾听、理解和分享,同时也易于激活或沉淀集体记忆。

叙事学的视角看,共同体就是拥有共同故事的人的集合,在其中,个体的人格得以完善,命运之网亦减却系缚之苦。[2]《老广的味道》因其具有鲜明的地理区位特征,族群边界清晰,因此故事讲述者—广东人本身就是拥有共同故事的人的集合,能最大限度让同为广东人的观众产生身份认同,“集体的认同扎根于事件的表述中,也扎根于这些事件与最终延伸到现在和将来的其他事件的叙事联系中”。因此,在节目中对于当地人的选择和故事讲述,映射区域性的群像特征、文化习俗和生活状况。

5《老广的味道》建构社会记忆的意义与思考

5.1《老广的味道》建构社会记忆的意义

5.1.1突破:迁移式的文化认同

我国学者崔建认为:“文化认同就是针对人们之间或者个人同群体之间共同文化的确认。”[1]文化认同提供了自我身份定位的“坐标系”,能够帮助个体更好的追溯“我是谁”“我从哪来”等认证自我的问题;同时,文化认同又能为“我们”与“他们”划分边界,突出主体的特殊性和群体性,加强主体的身份认同感。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当饮食作为区分文化边界的东西处于流动之中,融合与认同的再建构过程也是在流动的语境中形成的。

《老广的味道》从第一季到第七季的拍摄足迹从广东全域延伸到海外,走访了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日本等地方,让观众跟着广东人一起领略粤菜的魅力。从文化论角度而言,食物作为文化变迁、演化过程的目睹者,其想要表达的内容远不止感官体验,还涉及到群组的边界、文化的表征及变迁。[2]从中国南部与北部的文化交流,再到中国与世界的味蕾碰撞,这是一种迁移式的文化重构,更进一步理解,这是一种流变中的身份认同。身份是构建出来的,依赖于他者,与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3]由于人们在新的地域下容易感受到一种“身份”危机意识和“认同”恐慌,于是人们迫切地寻找如何在他者文化中认清自我文化身份,避免被他者同化,这个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经历着迷失、排他、融入到文化共存,最终实现身份联结和认同的意识变化。节目用地方性美食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将传统粤菜的味与道呈现给观众,并深入到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粤菜的影响力突破了地理区域的空间局限发扬至世界各地并被不少“他者”身份的人所认同。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5.2《老广的味道》建构社会记忆的思考

5.2.1反思意识应成为建构记忆的本体思路

集体记忆是必然存在的,只要记忆作为人的意识技能不蜕化不丧失,只要血缘、家庭、习惯等联结人类的社会纽带不断裂,集体记忆就是必然存在的。但集体记忆的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老广的味道》美食纪录片而言,它既是集体记忆的“存储器”,具有集体记忆的物质形式,又是依据创作者的意图为集体记忆增添的新内容,因此从历史维度或时间维度来看,变化中的集体记忆必须通过反思意识才能实现正向的自我建构,无形当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应该是指向规矩和重复的,是指向更新而不是革新的。

《老广的味道》中仪式化的节目形态,不仅营造出神圣性的仪式感,同时节目本身固定化的流程也有效强化了观众的社会记忆。但从另一方面看,固定化的流程也会带来一种毫无新意的厌倦感,不利于拓展节目受众,产生节目更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笔者认为节目避免同质化可在内容和创作结构上有所突破,例如细化每一个选题适合的呈现方式,将某个地区的美食进行挑选后,可根据其特征和背后的故事去判断该选题适合在纪录片中以15—20分钟的时间呈现,还是以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呈现更合适,避免类似当前7季节目呈现的问题,即被节目固定的结构和框架束缚,个别食物介绍时间过少却转换场地过多导致叙事碎片化,从而不利于社会记忆建构。

结论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到大城市打拼,为生活忙碌之余不免怀念家乡美好的记忆,怀旧情绪成为当代年轻人缓解焦虑的一扇窗口,也是现代化生活与传统生活之间缺少过渡衔接时期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老广的味道》以纪录片的形式,勾勒出广东地区的乡村风光,风土人情,以美食为媒介直击当地人的味蕾记忆,在朴实又不失华丽的镜头语言下成功唤起了那些在老广人心中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家乡味道。2016年开播至今已播出第七季,拍摄足迹几乎遍布广东区域的每个角落,成为国内区域型美食纪录片的典型代表。《老广的味道》主要围绕“人、食物、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挖掘其中的故事,彰显出一道道美食背后为生计所迫的平凡人生和传承几代人的技艺坚守,透过美食嫁接起历史与当下对话的桥梁,激活老广人记忆中那些珍贵的味道和故事,通过广东人对吃的考究与认同凝聚起广东群体的文化与身份认同。同时,也使观众带入到影片的真实生活场景之中,感知家乡美食的魅力,唤醒沉睡的社会记忆。

本文分别从符号、故事、仪式三个方面来分析《老广的味道》如何透过当地饮食建构社会记忆的。首先,食为媒聚焦于食物本身这个“点”,分析其符号化呈现,对观众的记忆而言是一种直接的、表象的、感官上的刺激,其次,事为情聚焦于食物背后的人与故事,这些人与故事的共性抓取是一种“面”上的把握,即关注于在群体中的人和记忆,进一步解释了食物之于当地人的特殊意义,强调对过去记忆的情感召唤,最后,仪为本是聚焦于通过仪式化的方式将特别的饮食、习惯、习俗代代相传,坚守至今,进一步探究传统饮食与技艺何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深耕在人脑的记忆当中,仪式化对于记忆建构而言是将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最好的手段。三个层次的关系从点到面,再到超越时空限制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层层递进,由表及里。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