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压力,一些省级党报不善运营,逐渐式微,因此,摒弃媒体被动应付、消极防御的心理,激发活力,是《宁夏日报》实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突破口。
一、《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的内容特色
(一)报纸版面
报纸的版面是最能够直接呈现出报纸特色的方式,其布局和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报纸的宗旨与从业人员的审美与专业,还会影响读者对报纸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创新具有独特性、引导性、辅助性,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也会事半功倍。
1.版面设置的灵活变化
《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版面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紧跟党的步伐”特征,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新闻报道数量的峰值,都能体现这一“变”的特征。一方面,2019年,《宁夏日报》为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新中国七十周年庆典、城市双创、扫黑除恶、两会报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事件开辟专版,而2020年,《宁夏日报》的专版则集中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两年内不变的专版有两个,一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的“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周刊和两会报道专版,这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两会均属于长期、稳定、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可以看出,该报在新闻专版的设置上体现了党委机关报的政治性,紧跟国家大事件的宣传步伐,是社会公众把握时事政治、了解思想和行动准则的重要途径。
三、《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党性原则坚守舆论阵地
1.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思想即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闻思想。从《宁夏日报》的新闻实践来看,无论是版面和专栏的设置,还是单独的新闻报道,都体现出该报及其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党性观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观点鲜明、立场坚定。《宁夏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正是因其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思想而更加突出,该报在记录全区脱贫攻坚的事迹时,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报道脱贫攻坚的新闻中,坚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借助新媒体的资源最大化地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2.把握好意识形态,提高了舆论导向
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把握好意识形态,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精神上把握群众基础,凝聚社会共识,占领舆论阵地。《宁夏日报》在新闻实践中并没有忽略意识形态,也没有使意识形态游离于中心工作,而是将意识形态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有厚度、有力度的优秀新闻作品,多篇脱贫攻坚报道获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宁夏新闻奖等。列宁在《如何着手?》中提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②《宁夏日报》以党性原则作为报刊工作实践中的指导理论和宣传思想,在下乡采访中了解民心,在新闻报道中关注民情,审视政局动向,把握社会脉搏。
四、《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提升策略
(一)重视媒体生态环境建设
新闻的生态环境是指围绕新闻活动产生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新闻传播周围的条件或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宏观看来,我国的新闻媒体生态环境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性管理都存在着差异,地方党报比不上中央党报,西部地区比不上东部地区。因此,《宁夏日报》想要在党报中站得稳、站得久、站得好就不能忽视媒体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报纸改革,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关注媒体关系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不足,从新闻传播的理念、规范、风格等有所突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专业的舆论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资源保障和实现空间。
1.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
与传播技术同行,是顺应媒体生态环境、推动媒体变革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互联网带来的媒体技术环境的变革正挑战者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宁夏日报》只有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竞争力,抢占媒体竞争和发展的战略高地。全媒型的技术环境并没有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是视单一形式为“全媒体”中“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闻实践中,媒体很容易实现“跨媒体”的简单连接,而不是全方位融合,以《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为例,报纸尚未实现与网络媒体的全面互动、互补、互融。2021年,该报改版,更加坚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理念,强调用户思维,“着力实现从重报纸轻网端向报网端并重转变,加快形成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深、端快、微活、网全的全媒体矩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这一举措既是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的一大尝试,也为今后报纸的专题报道与传播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二)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同年11月,总书记在会见中国记协代表时再次强调“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无论媒介技术如何发展,新闻的采写编排都是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体现着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采访的过程与结果经编辑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任何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形象。“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唯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①因此,重视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宁夏日报》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1.保持报道平衡,提高采编质量
《宁夏日报》的脱贫攻坚报道将更多的目光和版面投向了固原市,对其他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关注度相对较低,虽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点难点是固原,但保持其他报道地区之间适当的平衡是必要的。一方面,注重报道地区的平衡是党报办报的基本原则之一,报道地区的倾向性使受众合理怀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怀疑新闻报道没有呈现出全区的整体脱贫状态;另一方面,报道地区的失衡也容易造成宣传少的地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该报在新闻报道中可适当调整对不同地区的关注度,保持新闻报道的平衡,避免给读者造成某地“宣传过度”的印象,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增强其他地区发展的动力。
结语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公示,《建议》既勾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也充分总结了十三五规划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建议》中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样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全面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共同富裕的脚步仍不能停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发挥传媒力量、彰显职责与使命,走进群众、关注百姓、掌握民声、了解民意、赢得民心。《宁夏日报》在多年的脱贫攻坚报道不断尝试改版,力求达到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丰富,虽然在新闻实践中出现了新闻资源分布不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新闻传播效果有限等问题,但在版面与新闻框架的设置上亦有所创新,从脱贫攻坚报道的研究中为今后专题报道的提升寻找启示,能对今后媒体的新闻实践工作起到推动作用,这既需要党报关注深度融合的媒体环境,与广播电视互联网合作打造融媒体矩阵,也需要党报重视新闻人才队伍的建设,从细节处入手,严于律己,做不一样的省级党报。面对脱贫攻坚等重大新闻主题的报道,《宁夏日报》应坚持党性原则,客观公正,及时关注群众诉求、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及时报道群众的生活,将媒体的监督职能发挥出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报道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