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三农”之所以成为历史关注主题是因为其与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总的来看《人民日报》在“三农”报道上能做到从上到下,由点及面,逐步呈现出了“三农”的整体情况。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三农”报道框架。
一.《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的高层次框架分析
(一)报道议题:议题集中,以经济政治类为主
依据高层次框架分析路径,本研究在对《人民日报》“三农”问题报道内容进行新闻议题归纳时,首先对所获取到的全部的样本内容的专题名称记录整理。比如农业经济,人才学与劳动科学,行政法及地方法制,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多样专题。再将具体的专题类目根据所涉及到的内容归纳总结为法律,教育,经济,文化,医疗,环境,人才,交通,政治九大议题,这九大议题既能体现农村所涉及到的本研究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主题,又能体现农业所涉及到的比如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产业主题,还能体现农民所涉及到的比如农民增收,子女教育,卫生医疗的具体生活主题。
1.2017 年《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议题
图 1.2 2017 年《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议题分布条形图
从 2017 年的新闻议题分布图可以发现经济议题和政治议题在整体上报道内容较多,经济类报道议题主要体现在了对电商领域下农民的参与以及农村的整体发展的报道,比如《农村来了电商,老乡生活变样》通过对湖南省,陕西省等几个农民的采访结合统计数据呈现了近几年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7 年是电商领域蓄势待发,增速发展的一年。《人民日报》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经济报道议题上与时俱进,说明《人民日报》一直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前进步伐。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所以政治领域的框架议题下关于农村的报道内容较多,集中在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土地改革等方面。
.................................
三.《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的低层次框架分析
(一)标题应用:详尽易懂,积极向上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炼与概括,直观的影响着受众的认知与态度。受众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标题来快速获知新闻内容。不同的新闻内容所涉及到的标题特点结构也有所不同。为了便于研究将所涉及到的“三农”报道内容下全部的标题进行了列举统计,分别从标题形式以及标题用词两个方向来呈现《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的标题特点
标题形式
在经过对样本标题的梳理过程中发现。关于“三农”报道《人民日报》的标题形式共有四种。分别是主标题,主标题加副题,引题加上主标题,引题加主标题加副题。
表 3.1 2017-2020《人民日报》“三农”报道标题形式表
主标题指的是核心,从内容上来看,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上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所用字号最大,最引人注意。比如《产业融合决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农村有电商,就是不一样》等。在“三农”报道中,纯主标题形式的标题共 189 条,占比 33%副题位于主标题之后,负责呈现主标题没能概括或表述到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起到补充和解释主标题的作用。比如《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五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一亿亩》副标题都是起到了解释说明以及补充说明的作用。在“三农”问题的报道中,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共计 88 条,占比 15%.
.............................
五.《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框架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情境
学者潘忠党认为:“框架理论有三个研究范畴,主要是从文本框架,生产建构和影响架构三个层面来考察。”[2]而消息来源和新闻媒体组织主要是从文本和生产建构两方面,从内部来影响《人民日报》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框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报道框架一定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因素制约,而社会情境作为外部影响架构之一对报道框架进行解码与阐释。
1.社会情境的概念
社会情境(social situation)属于微观环境。具有主观理解性。与社会环境有区别:主要体现在(1)范围不同,社会环境涵盖个体或群体所依存的全部生活条件,社会情境只是社会环境中直接影响个体或群体心理与行为的部分;(2)与意识的关系不同,社会环境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并发生作用,社会情境对行为的作用受人意识的影响。简单来说,主观化的社会环境就是社会情境,但也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社会情境和社会环境相似的一点就是会不断产生事件与新闻素材。新闻媒体会在自身组织框架下进行报道,但与社会环境不同的是社会情境有特定范围,影响新闻媒体的框架选择机制与报道活动。之后又与建构好的框架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有关“三农”内容的整个社会情境。其中包括许多因素,但考虑到时间维度,社会情境下的历史因素影响力最为深远。
2.社会情境下的历史因素
社会情境所包含的因素有许多,针对本研究关注的近四年的“三农”报道框架,在其所在的社会情境中历史原因对其影响最大。这里的历史主要分为两层含义,一是认知史角度,二是政治史角度。从认知史角度来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而农业作为国本之一,近四年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了经济领域。之所以集中在经济领域也是因为在人们关于“农” 的认知中离不开粮食,“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存活下来的第一需要,粮食问题得不到保障,一切也就失去了根基。近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民日报》 关注“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报道了《促进农业生产,共同维护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基础夯实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相关内容,站在国际视野与全球一起关注粮食安全,即从认知层面呼吁受众关注粮食问题,关注“三农”。
.........................
(二)消息来源
1.新闻发布方
消息来源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从官方角度来看消息来源侧重新闻的发布方,受到议程设置理论和传统守门人理论的影响,所涉及到的新闻素材来源往往呈被动与隐性状态。以往的研究点集中在专业媒体与消息来源之间关系的角度,1961 年 Giebei 和 Johnson 提出消息来源与新闻记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类。[1]首先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关系;还有相互合作的关系;最后是同化的关系,侧重消息来源的掌控(capture)能力。二者的关系也可以反映组织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也分为三种,首先是媒体与组织之间独立的关系,比如独立办台、报。任何组织无法影响他们。然后是媒体与组织相互合作的关系,二者互惠互利。还有媒体与组织同化的关系,主要指媒体受到组织的的影响,不管是在人事调动,发布内容,还是消息来源上。比如本研究涉及到的《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其消息来源就会较大程度上受到政府,专业组织的影响。在新闻的发布上并不是完全主动的状态,这也是影响《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形成报道框架的一大因素。
2. 新闻原创方
再从新闻本身角度来看消息来源侧重新闻的原创方,这里的原创方除了来自政府机构组织还来自个人或民间。以本研究《人民日报》为例,主要的消息来源以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记者观察,当事人,知情人和其他媒体网络为主。在《人民日报》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中有一部分消息来自民间,主要是农民群体,通过读者来信等方式向《人民日报》提供关于“三农”报道的相关内容。还有记者评论和观察的内容也都来自于个人真实所见所感,符合新闻消息来源真实性的要求。可以看出这里的消息来源注重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并不仅受一种框架的制约。在分析消息来源对《人民日报》关于“三农”的报道框架影响程度时,官方角度下影响最大,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其次是受到受众框架的影响,具有互动性,从消息的接收方角度上来看记者也是受众,在见证新闻事件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也带有一定的主动性。但从上述研究和整体背景来看,消息来源发布和创作的主动性与互动性是影响着《人民日报》关于“三农”报道框架形成的。
.................................
七.结论
古语云“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天下之大本”,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一直以来提到农就与“本”字分离不开,既是国本又是民本。一直以来国家和人民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关注“三农”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决策,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作为为国家和人民宣传服务的主阵地,受到消息来源,新闻媒体组织以及社会情境的影响,针对“三农”报道形成了相应的框架特点。以臧国仁的三层次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梳理《人民日报》四年以来的高中低框架下关于“三农”报道的不同的类目样本并进行简要分析。结合恩特曼框架类型归纳其高中低框架的各自特点。进而分析其背后的成因。最后对整体报道进行反思与提升总结。
在高层次报道主题框架上,通过逐年议题,数量,倾向方面的样本梳理,发现《人民日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近四年的“三农”报道内容中,报道议题上经济与政治议题占比最高,四年报道数量上 12 月是报道高峰,主要是围绕政策推进而加强宣传理论;报道倾向上则以正面宣传为主,多是褒义表扬。总的来看受到经济影响框架和政治框架的影响,其高层次报道主体框架呈现出积极正面,贴近国情民情的总体特点。
在中层次话语结构框架上,结合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的新闻图式结构概念,分析新闻话语图示结构的要素和阶段分布。落实到本研究中其要素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和历史,结果和影响,归因和评估四大要素。经过对样本的再次梳理,发现《人民日报》关于“三农”的报道内容中“主要事件”因素的报道内容占比最高,常用故事化叙事手法。“三农”的主要事件就是涉及到农民农村农业的事实报道。而在阶段分布上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产生动态的变化,成果性报道逐年递增。综上可以看出其中层次话语结构框架受到了政治框架,经济影响框架和人情味框架的影响,侧重于事实报道以及成果性报道的叙事手段。总体上呈现出叙事为主,动态陈述成果的特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