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我国视频民生栏目思考[新闻媒体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4
  • 论文字数:20251
  • 论文编号:el2021120120340425000
  • 日期:2021-12-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民生新闻论文哪里有?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随着中国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视频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也日益得到提升,且在中国电视新闻中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电视(视频)民生新闻最大程度确保了广大受众的知情权,只要是在本地发生的民生事件,且广大受众具有一定知情权的事件,均可基于新闻途径及时获得相关讯息。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国外研究现状
民生新闻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一种新闻形式,它的前身是西方国家的”公共新闻“,”公共新闻“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范围较广,影响时间也较为深远,一直到今天都对美国社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促使了”公共新闻“与”参与式新闻“相融合的新趋向。本文主要通过文献阅读的方式对当年”公共新闻“的诞生和改革运动本身及进行梳理,发现关于”公共新闻“的争议一直持续了十数年。据文献资料显示,在当时国内相关研究人员引进关于”公共新闻“这一概念后,这一新出现的概念迅速成为了我国新闻界重点关注的主题。当时江苏卫视《1860 新闻眼》节目就受到”公共新闻“得启发,将播出一周年纪念主题临时替换为”公共新闻“而并没有使用原定的”民生新闻“主题。在该电视台强势推出公共新闻相关栏目之后,很多电视台也在第一时间对”公共新闻“进行了探究并推出了专门的栏目,在”公共新闻“这一概念出现后,不断有相关从业人员针对其进行了学术层面的探讨。在我国针对这一概念讨论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学者撰写的《媒介论争:19 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译版正式在中国出版,也为学术界的相关讨论提供了一定依据和方向。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本文选用”公共新闻“这一关键词对国外文献进行了检索,发现目前已有 9 本关于这一概念的专著,其出版时间几乎全部集中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只有《新闻学的两个 W——公共事件报道的为什么与是什么》一书出版时间较晚,在 2003 年,其中引用了多个专著的相关论点。2003 年,大部分美国学者都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没有必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但是这本书的出现提出了另一种对于”公共新闻“的看法。本文通过大量搜索数据的方式在其社交账号上查找到了他有关这本新著以及美国公共新闻的简述及评价。他认为公共新闻研究是新闻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种类,虽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就已经对其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研究仅仅局限在的理论描述的层面,且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社会背景,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体系化研究。虽然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是仍然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对”新闻角色“这种基础性问题进行充分回答。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关于新闻和受众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例如再”两个 W“这本书中就有两个章节对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将已有的理论整合成一个相对有条理的理论体系框架,但是仍然缺乏相关内容的填充。

民生新闻论文
民生新闻论文范文

..............................

3 视频民生栏目的所存在的问题

3.1 流程及内容过于繁琐
新闻的报道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我国当前民生新闻一般都需要通过以下几步才能够完成。首先是选择较有吸引力的题目,通过构建起新颖的题目,保障新闻题目的吸引力,构建起新闻报道的核心。其次,在新闻的题目确定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和调查。此外,根据采访的结果整理成新闻稿件。最后,根据整理的新闻稿件进行电视编辑,最终将新闻报道播出。通过对民生类新闻的制作和播放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整体的流程过于繁琐,新闻制作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并且当前的新闻选题过于局限,很多民生类新闻在题目选择过程中视野不够宽阔,导致自身的新闻内容丰富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我国当前的民生新闻主要局限于邻里纠纷、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停水停电等居民日常生活,这就使得新闻整体的吸引力得不到提升,各类民生新闻的相似性过高,导致民众很难对民生新闻产生强烈的兴趣。民生新闻在选题之初,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将大部分具有讨论价值的新闻类型排除在外,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新闻类型过于单一、整体的娱乐化和庸俗化水平不断上升的问题,导致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感得不到提升,观众们的申美极容易产生疲劳,最终导致新闻栏目吸引力下降。如 2019 年河南卫视《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了一集”市民丢猫“事件,该集栏目通篇报道了河南洛阳一市民从丢猫,找猫,找到猫的全过程,其没有任何新闻性可言,从头至尾都在拍摄找猫的经过,播出后在各大社交媒体引发了强烈的差评。观众渐渐不再接受这类毫无实质内容的节目出现.
............................

4 新媒体环境下视频民生栏目的发展对策

4.1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拓宽领域,深入挖掘,贴近公众
有关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但在民生新闻这个栏目中尤其需要重视。比如说在”2004 年十大假新闻“内踊跃出了记者张斌以及石勇炮制的重要文章,即《大批”毒面粉“流入黄石》。2019 年全国十大假新闻内民生新闻涉及三条。基于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的大环境下,更需要严格把握与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必须做好理论指导工作,才能够有效掌握新闻规律,才能够推出更优质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的编辑、主持人以及记者等工作作人员必须持续学习,进行自身能力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并在编辑、制作等方面敢于突破以往的枷锁,持续革新理念,增强个人能力,才能保证节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举例而言。中央电视台的敬一丹的有着极为优秀的主持水平,主要是因为其在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专业广播学院出身这是为地方节目制作者的优质表率的表现。其次,必须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可以更好地掌控节目。因工作强度的原因,尤其是地方台当前民生新闻多数工作者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薄,记者现场拍摄以及阐述水平也不尽如人意,这也就造成节目的独家性以及实际深度无法充分体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内心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反应速度、观察能力,并且还需要对设备仪器进行熟练运用。主动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并积极采用新推行的传播形式,与此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字新媒体的应用技术。近些年来,我国爆发出电视民生新闻热潮,值得人们关注,其充分体现了目前社会环境下我国报道发展的方向。相关新闻重点推出关注以及报道民生的口号,其逐步朝着民本、人本的方向发展,积极拓展新闻形式。为避免新闻同质化情况的出现,其必须扩大报道范畴。如《民生大参考》2007 年 7 月 2 日 A12 版上有一篇文章,即《车体作画布”香港“跃其上》,其为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演绎的特殊绘画”秀“,记载了多名儿童在轿车车身上汇出了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美好愿景。而前一天恰好为香港回归纪念日,文章从文化层面增大了民生新闻的深度,让群众知道此类新闻开始关注历史、社会以及人民情况。而在各类信息混杂,新闻资讯获得与传播迅速的当下,视频民生新闻应当关注策划,不断找出新闻实质价值。
............................

4.2 开放式创作,让观众从被动到互动
如上文所述,新媒体环境下视频民生类栏目需要贴近公众,真正的走到公众当中去,不在拘泥于程序化的采编流程,运用好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渠道的优势,从而以精准且亲民的方式真正的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情况下,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新闻节目的生产过程相对固定,且并未对外开放。采编播一条线流程中,涉及的各个岗位环节与外界均属于一种绝对隔离封闭的情况,仅有记者采访环节会与外界产生一定的联系,换言之,一期栏目的制作与完成并不过多需要外界的参与,即便在家也可如期完成。然而,基于此种方式得出的新闻节目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传播方向相对固定。随着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一的新闻节目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的基本信息需求。这是因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媒体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更加紧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受众不但能够作为信息的接受体,更可以作为新闻的主体参与其中,在新闻信息的整个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新闻后面的评论可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广大受众的真实建议与意见,相比于新闻本身,这些网友的评论则更具意义性、价值性。
开放式生产在多个方面均应有所体现,例如,新闻与广大受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等,但最核心的一方面则体现于民生新闻工作者自身,即,他们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尽可能与相关朋友圈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并较好地融入其中,尽可能确保自己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新闻讯息,培植编外记者,最核心的一点是,可基于自身强大丰富的朋友圈传播自己的新闻资讯,借助于网络传播的病毒式扩散原理,最大程度提升新闻的扩散力和影响力。2018  年  5 月,在湖北省襄阳市发生了一起伤人事件,事件内容主要为武疯子在持有刀具的情况下,当街砍杀人员,当地《今日播报》的记者在听闻此消息后,及时借助于朋友圈的有效手段取得了事发现场的相关视频,并随后将此视频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中,再结合大量网友就此事的相关评论,重新在短视频 APP 上发布了此新闻。随后,此新闻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24 小时内的浏览量便已超出了 10  万,且转发量也持续增加,这直接促成了襄阳市综治委在事发第三天就立即发布了有关增强精神病人社区管理及责任追究的文件,有效促进了地方法治的发展与健全。
..............................

5.结论

随着新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新闻从业者应不断更新自身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并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更加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不断明确自己在民生新闻中的角色定位。传统情况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相对单调,而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已逐渐演变为更具多元性特征的传播方式,新闻传播越来越具有互动性特征。对于视频民生新闻中播放的新闻,广大受众不但可进行线下的讨论,还可借助于各种网络 APP 进行线上互动与交流,相关 APP 有微信、微博等。譬如,河南卫视的《民生大参考》中,借助于通话等方式,广大受众可实现与节目主持人的互动与交流,并可向节目组分享一些颇具价值的信息。在新媒体背景下,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才能使双方的发展更具先进性,同时,基于此,还可使网络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并尽可能扩充视频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针对各种类型的民生新闻,若借助于微信等网络 APP 进行信息的传播,则可提高广大受众的互动与交流,推动民生新闻与网络平台的有效结合,使民生新闻更具预见性。民生新闻通过网络平台,使传播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内容更为全面,实现了为民众服务的职能,可以真实地帮助人类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民生新闻中的新闻事件都是民众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因此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言机会。在不同的平台报道民生新闻需要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要提高民生新闻的传播效率,应建立起相应的联动机制,从而创新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促进各种传播媒介实现高效联合。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也日益提升起来。而随着各种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媒体对于相关从业者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传统情况下这些从业者自身角色的定位已无法满足现代媒体的基本需求,同样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使自身的角色更具多元化特征,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故而,在目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历程中,传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整体的发展依然应立足于自身角度,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而使自身的发展更具优势。民生新闻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发掘新的发展方向,借助于一系列有利的新媒体优势,开拓传播途径,基于对人类实际生活的悉心观察,逐步丰富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具新颖性、注目性,从而推动民生新闻的长久性、稳定性发展。此外,民生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真实生活,具有相对较广的受众群体,且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故而,收视率具有一定的保障,然而,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立足民生问题,并坚持个性化特征,充分体现民生问题,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需要承载一定的社会责任,思民众所思、想民众所想,通过人文关怀与服务提升受众的信任程度,获得更高的社会影响。最终实现融媒体时代的模式创新,成为正确舆论导向最有力的发声者。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