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流动的单位:媒介对“水电人”的社会交往的影响——基于对云南水电工程项目部的考察[新闻媒体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5
  • 论文字数:43266
  • 论文编号:el2021082621492023904
  • 日期:2021-08-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传播学毕业论文哪里有?本文力图通过对这以群体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全面、深入、系统的质化研究,深入其中地真切了解水电事业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并重点对其媒介的使用情况做一个具有时间跨度意义的梳理,探讨在媒介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水电群体社会生活乃至社会交往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媒介本身对于该群体的意义与价值。

第 1 章 导论

1.3 研究综述
1.3.1 相关文献综述
流动人口的研究领域中,学界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还是聚焦在流动劳工也就是农民工身上,对于其他流动人口的研究寥若星辰,致使我所参考的绝大多数文献都是对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研究。作为最“主流”的学术研究人群,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本文来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同时笔者所关注的并不仅是流动人口本身,更重要的是与其历史阶段、人生历程相对应的社会交往与媒介使用以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文献的梳理与考究中,我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如农民工、女性群体、留守儿童以及其它种类外来务工群体所呈现的社会交往与媒介使用情况的研究作为了我更为重要的文献资料,这其中也同样参考与借鉴了许多学者对于这些群体的研究、分析思路。当然,研究之初我还是回归到农民工这一主流的学术研究群体,作为本文文献研究的开端。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历程,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早已不再是对策式的泛泛而谈,也摆脱了一味的理论建构寻求:如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关系融合的研究①;对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②;以及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空间与人际传播的研究。③收集整理发现,学界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的媒介使用、社会认同、城乡融合中的社会心理、社会交往以及人际传播等方面。同时在目前来看,研究的热情集中在进行大量的抽样调查上,量化研究成果颇丰,而真正借助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扎根研究还可有更多尝试。
传播学毕业论文
传播学毕业论文
...........................

第 3 章 从“陌生社会”到“熟人社会”

3.1 水电人的模式与常态
这样的生活直到有一年母亲跟随父亲去了项目工地之后才开始有了改变。父亲来到大朝山水电站的第三个年头被提拔为部长,其好友“猫子”叔叔(因经常进行深夜活动得此外号)也被提拔为另一个部门的部长,两人手下管理者是多号人,关系非常好,逢年过节都是两个部门私下里一起聚会,一起吃饭,一起开展一些活动。聚餐的钱有时候是大家一起出,有时候是两个部长请客,有时候也会用部门经费,部门经费的由来就是项目部上评选的“质量奖”和“安全奖”,奖金多的话可以一个人分几百块钱,如果总共只有几百块,分不了多少,就放在部门经费里面大家一起用。有时候王叔叔部门领的奖金多,也会分给我父亲的部门,其他部门之间也有类似相交甚好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工作和生活,水电站项目部人群的关系日趋稳定,大家已然相互熟悉,一切都步入常态。
员工宿舍的搭建相当简陋,除了主墙是用砖磊起来的,其余地方包括房间之间都是用木板隔的,首先是节约成本,其次是材料运输困难,因此能够保证安全牢固足以,至于隔音、潮湿等住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母亲因为父亲的原因也来到过工地,每周当地村民赶集,都回去买一些菜和水果,有时候还能买到一些干货回宿舍做。大山里没有煤气,不准烧柴火,炒菜做饭用的是电炉丝,温度非常高,控制不好火候菜很容易就炒糊了,也买不到特别好吃的材料。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能够做出几样可口的菜肴,已经可以说是独门绝技了。当时工地上的家属很少,父亲会把工地上的好哥们喊来宿舍里吃饭,虽然没有什么好菜,但也比食堂的大锅菜好吃。
后来,来到工地上探亲的家属不断增加,她们当中有的是寒暑假带着孩子来探亲,有的是丈夫在这边,自己也过来签一份工作,成为“合同工”。项目工地上的娱乐设施也因此增添了不少,其中最受青睐的是“录像厅”,有的家属在工地上长期呆着,但又不能做饭也没有工作,就在工地上租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间,或者去项目经理那申请用木板隔了一个房子,房间里面有两条长凳,也是用木板自己钉的。再从城里买来一台 DVD 和电视机,录像厅就着么搭建完成了,收费大约每人 3 块钱。起初生意并不好,后来随着成龙、周星驰主演的港片在内地大火,经常有夫妇带着孩子去录像厅看电影。项目部上的生活一时间竟丰富了起来,日常娱乐活动的更新速度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有些活动甚至连生活在城市中的工友们都未尝体验。
........................

第 5 章 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5.1 自由流动的资源与自由活动的空间
在文章开篇的导论部分我曾谈到这篇文章的一个学科归属问题,就我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出发点而言,既是“媒介对于水电人社会交往的影响”,那么研究的主要方向则是在“媒介”与“水电人的媒介使用上”,这便与我所属新闻传播学学科相一致。可总所周知,影响社会交往的因素不单单是媒介或媒介的迭代、变迁,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社会语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媒介的发展与演变事实上也同样寓于社会社会变迁之中,更加确切的说它就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因此,本文在思考与研究之中不能抛开社会语境亦或避而不谈,而是将其作为我研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的研究基底,在此基础上来展开媒介与社会交往的对话。然后令我困苦的是,社会语境或者说社会变迁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庞大而抽象的概念,对于非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我来说,要厘清文中各个阶段的复杂社会变化确有难度,在这里为了研究更加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将社会语境定格在了改革开放之后到现代信息社会这段时间。对于现代社会似乎不必要做过多的阐释,工作学习在当下的我们自然了解它呈现出了一种怎样的面貌,而对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代化社会的这段时间的变化,我则参考社会学家孙立平的研究,再结合我所选择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从“自由流动的资源”与“自由活动的空间”两个方面进行社会语境的分析论述。
.............................

5.2 无法测量的媒介依赖与社会交往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可以说是媒介对我所选择研究群体社会交往的影响,归根结底也是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角度阐释媒介与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而这种社会关系,正是在不断社会发展、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交互中逐渐形成的,他们有着普遍性的一面,同样也有特殊的一面,也正因为它在形成、转变过程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没有办法用量化研究的方式进行精确的测量,即便能够获得与此相关的数据,也未必是对与群体的真实客观描述。在本节所要回答的问题里,我想要对这一无法测量的依赖与变化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媒介依赖理论(Media Dependency)最初是由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Defleur&Ball·Rokeach)在 1976 年提出的。其实无论是研究媒介亦或媒介依赖,我们都是将其放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当中,从包含着受众、媒介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有机整体展开分析论述。媒介依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①这样看来似乎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媒介依赖,我们都需要通过媒介去接受或传递某种信息,而这种接受或传递的过程是其他介质所无法取缔的,差别只是媒介依赖的程度不同罢了。然而本文所要探讨的也并非是水电人这个群体是否存在媒介依赖,而是该群体的媒介依赖有何特点或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哪些?而又对其他方面产生了何种影响?才是我想要回答的关于个人、媒介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流动的单位:媒介对“水电人”的社会交往的影响——基于对云南水电工程项目部的考察
流动的单位:媒介对“水电人”的社会交往的影响——基于对云南水电工程项目部的考察

........................

结语


美国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帕克曾说:“我们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心灵(mind)建造并且决定同伴的公开行动,”因此,“在公共生活(common life)中此种参与的迫切需要——比如要求同情、认同、理解——是人类本性最基本的特征之一。”①而我为何迫切的想要对水电人这一群体进行详细的描绘与论述,正是源于人性当中最基本的需要,我期望我所在的群体或我所出的社会空间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认知以及理解。当然我及我的研究对象代表不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所有从事水电事业的工作者或家属,我或许是其中稍许特殊的一部分又或许没能够完完全全的反映绝大多数水电人的真实社会关系。费孝通先生在回顾自己的研究实践中谈到:“他并不以为一个农村社区的研究就能认识整个中国”②,“江村经济”只是一个研究起点,他希望通过对不同社区的比较来“逐步接近”认识中国。那么借用费先生的研究思路,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更为真实全面的将我和我所在水电事业社会的真实面貌尽可能的展现出来,以现有的学术功底来说我可能并不能将其形成一种完整意义的呈现,但我认为这个研究的趋势正一点点的逼近它的全貌。这样的一个我只能称其为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群体研究我所贡献的不够多,但我仍然希望这样的研究视点的探讨以及能够给读者呈现的特殊社会群体的研究价值足够多。
流动单位的客观形成条件是一种社会需求,是国家发展与创新的需要,而这种工作模式时至今日仍未被其他形式所取缔,其存在条件正是这种在特定场域下对于公众生活的基本态度。伴随着场域的转变与个人社会心理的发展,依然更够保持或更大程度地保持这种本能的秩序。同时,帕克在研究美国 20 世纪初农村移民城市的社会变动中,提出了“社会距离”与“边缘人”的概念,笔者所属的流动单位的水电人虽与“边缘人”并无太多关联,但却与帕克所言“社会距离”即“两个或以上个体或其他范畴之间的能察觉到的亲近感的缺乏”有些相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实习期间笔者与综合部干事小李去置办项目部消暑物资,品尝了一户瓜农摘过来的西瓜又沙又甜,当询问到瓜农需要 4 块一斤时,小李还是转身选了水果摊位上 3 块钱一个的“死瓜”(大而不甜),问其究竟言曰:“怕人说闲话,说我从中间捞钱。”当一个人明确了他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社会空间与社会地位坐标时,便不由得对周遭可能出现的异像做出反制,以防打破原有的公共生活秩序,他们不存在“边缘人”身份的尴尬境地,但同样承受着“社会距离”与“个体文化认同差异”的潜在影响,而这样一种独特社会认识是生活在该社会空间之外的人所无法觉察的。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