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就叙事特点而言,本文从“情节”和“文本”两个方面就素材选择和句式选择的偏好角度进行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句式选择上,《人民日报》用以状态型语句表现人物的危难和被动性,并用言语型句式(多用直接引语)、行动型、精神型句式刻画英雄人物争先奉献精神的“主动行为”,或意于点明组织纪律、道德标准、爱国爱党的精神指引和人生信条。在情节和句式选择中完成前因、影响的构架,并通过“私人视域”和“公共领域”中的形象对接,将国家视角隐含在个人叙事的方方面面。国家意识、政治意识和国家权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贴附于上,最终变成一次国家元素隐秘在场的“意识形态”宣传行为。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将英雄形象的媒介塑造以及主流媒体英雄叙事规律的讨论置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道框架分析之中。
.........
第1章绪论
首先,学界基于英雄形象建构和叙事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多从细节处入手,这些议题尽管和本文关于“英雄”的界定几乎一致,但其主要是从“灾难事件中”、“家庭观念变迁”、“平民见义勇为事件”等细致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一些研究者将视角放置于中国和美国关于英雄观念、叙事特征的对比研究上,尽管得出了一些和本文相联系的结论却并非其文章重点。国内关于英模典型宣传的报道研究,大多致力于对党的宣传工作的整体梳理,时间点也多聚焦在新中国前17年、文革期间、改革开放后的30年,时间跨度比较久远,研究较为笼统,缺乏党的十八大以来英模宣传工作的专门研讨。1即使是涉及到新时期的英雄报道,学界也大多就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理论基础、理论溯源、理论价值等面向进行研究,英雄精神层面的研究很少与“媒介”产生联系,英雄精神的媒体宣传模式这一方向的专门研究目前尚缺,本文致力于填补其中的空白,将视角聚焦在十八大以后主流媒体的英雄宣传。另一方面,英雄报道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宣传角度来说具有一定向导性,作为一种典型的正面宣传性质的新闻报道形式,掌握英雄叙事性报道的现有规律和趋向,总结《人民日报》英雄宣传模式的经验、得失,讨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利用和环境束缚下,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宣传效果。舆论导向対于当代的新闻工作者而言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新闻实践。
........
第2章英雄报道新闻框架分析
2.1英雄报道内容框架分析
从报道数量上来讲,《人民日报》英雄报道在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的时间范围内数目共计366篇,各个年份的报道数量分布和变化如上图2.1所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与年之间跨度并不大,特别是2014至2018年,基本稳定在50篇上下浮动。2016年曾出现小高峰达62篇。2019年,出现了陡然上升的高峰状态,报道数量急剧增加,达到111篇。2016年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7月7日9时统计已造成11省(自治区、直辖市)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16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1且于2016年6月还发生了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由于灾难或危险情况是英雄壮举的多发场合,符合“人与自然力或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母题”,灾难语境和维和战士是和平时期英雄议题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历史时刻,2016年在原本较为平稳的来自各种职业身份的英雄报道和叙事之外,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新闻素材进行书写报道,使得该年份的相关报道数量出现小高峰
2.2英雄报道新闻图式分析
除以上主题之外,图2.5中图表也揭示了一些比例变化不明显、但连年不间断被《人民日报》平均择取的主要事件议题:描述“军警听从指挥圆满完成任务/战之必胜的业务能力”10%上下浮动,整体比例变化不大,数量随着当年度总体英雄报道的数量进行波动,至2019年回落幅度较大,此议题更像是一种“固定”版块,以较为固定的比例存在于历年的英雄报道之中。据观察,虽然“医者救死扶伤”和“灾难事件”同时对应了两种特殊社会事件: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件,但在社会大背景较为平稳、无相关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年份中,《人民日报》关于白衣天使和救灾英雄的议题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关注度,在没有特殊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也保持稳定地对于“医者仁心”这一主题进行对焦,在一些特殊纪念日中会选择群体内的典型代表进行新闻特写。
第3章《人民日报》“英雄”叙事分析...............................................35
3.1英雄叙事的句式选择偏好........................................................35
3.2《人民日报》英雄形象描绘....................................................38
3.3《人民日报》英雄报道叙事特征总结....................................47
第4章《人民日报》英雄叙事构架的不足与改进建议...................50
4.1英雄模范人物宣传报道面临的挑战........................................50
4.2《人民日报》英雄叙事构架的不足..........................................51
4.3《人民日报》英雄叙事的改进建议........................................53
结语....................................................................................................56
.......
第4章《人民日报》英雄叙事构架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4.1英雄模范人物宣传报道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可否认的现状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得以丰富,也造成了或快或慢、或深或浅的观念变迁。正如有学者形象地说道:“五六十年代宣传模范人物想在白纸上作画,今天宣传模范人物却是在五彩斑斓的画布上作画。”1多元化思想观念的流入使得传统单向流动式的英模宣传效果衰退,甚至出现质疑英雄、调侃亵渎先烈、恶意丑化英雄、贬低英雄、否定和解构崇高和英雄污名化的现象。新时期,要想继续加强和深化英雄示范宣传的作用,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英雄宣传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实践当中还存在着诸多挑战:首先,社会大环境变迁使得个体化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个人主义思潮涌动剧烈,既有的价值取向面临挑战与质疑。良好的英雄形象一定是立体丰满而且有辨识度的,观众对于单一、扁平的英雄媒介形象难免由于过于“熟悉”而产生不良情绪,产生社会上现存的一些质疑英雄的声音
4.2《人民日报》英雄叙事构架的不足
由于叙事具有一定的流程性,因此很容易在受众心理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也就是受众在阅读时会大致地将相似的事件联系起来,在心中对于此类英雄形成一种固定模板式的印象,而对每一个个体区分不清。在特定议题下出现的英雄媒介形象,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完全相同。《人民日报》虽为英雄们呈现了媒介形象,但是并没有什么特质把他们区分开来。但事实是,没有任何一种为他人的伟大牺牲是理应被忽视掉的,每一个“能常人所不能,为常人所不为”的英雄之心都弥足珍贵,由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陷于固定化的模板从而过于强调环境对于英雄的影响塑造而抹杀其个人的内在特质,不仅会造成读者对英雄事件真实性产生质疑,还有可能会间接地削弱甚至抹杀掉英雄本身的牺牲价值,使得英雄全部“长成一个样子”,这会影响到受众对于英雄事迹本身的精神领会,忽视掉英雄作为个体的人格光辉。本质上来说可能并非是在质疑英雄本身、英雄事迹本身、英雄精神本身,而更多地是在质疑“诉说英雄事迹”的方式。英雄的伟大事迹虽有共通之处,但人格却并不都完全相似,采用固定的模板话术对不同的人物进行描述会加固这种“脸谱化”。
........
结语
本文将英雄形象的媒介塑造及主流媒体英雄叙事规律的讨论置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道框架分析之中,对《人民日报》十八大以来的英雄报道进行取样梳理,并从内容框架、新闻图式框架、文本框架多个方面进行分层讨论。研究发现:自2012年11月以来,英雄报道的数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并于2019年出现陡然上升的高峰状态。从版面分析的角度来说,英雄报道多集中于要闻、政治、军事版面,主流媒体将这种“正面宣传”置于较为重要的版面位置,给予其更多的报道资源。在报道时,《人民日报》较少地还原新闻现场的景象,多经过一定的筛选对英雄人物进行人格化的总结,给出人物肖像的配图,在这个过程中愈加固化和强调受众对于英雄人物的想象,更加注重人物背景、前因、影响三者的完整构架。从《人民日报》的英雄群像来说,主要类别还是集中于可以代表国家和组织意志的“公务者”身份,且更将笔墨重点放置于“大我影响”和“舍己为人”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