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微信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分为医疗健康、科学技术、社会新闻、文化常识、保健养生、食品安全六类;信源可以分为专家/专业机构、媒体、政府、当事人/当事机构四类;呈现方式分为视频+图片+文字+链接、图片+文字+链接、文字+链接、图片+文字、视频+图片+文字五类;谣言来源分为自媒体内容、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热门话题、问答五类;内容生产方式分为原创与转载两类;文本特征分为科普解释、事实查证、剖析反驳、推理质疑、问答五种类型;辟谣信息的标题按句式结构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疑问句+祈使句、疑问句+陈述句五类;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反问式、澄清式、建议式、疑问式、否定式五类。“全民较真”与“谣言过滤器”两个辟谣主体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本文使用SPSS进行双变量分析假设检验,得出结论,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阅读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
绪论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与先进的传播技术,它为信息传播模式与社会结构带来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不仅是改变了社会既有的信息流通方式,还于无声无息之间形塑着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互联网赋予每个公民传播与获取信息的自主权利与便利,移动互联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是互联网络之上的一个节点,数亿节点相连接,编织出了互联互动的关系网,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在各个节点间流动。随着信息传播权利被解构,信息把关人逐渐也被解构。这一关键角色的缺失使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肆意流通,最为典型的就是谣言的泛滥。移动网络进一步普及,社交媒体网络式关系联结,其中,影响较大的传统媒体辟谣平台有中央网信办主办、新华社承办的“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人民网“求真”栏目、上海辟谣与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辟谣、微信谣言粉碎机、腾讯较真等。互联网辟谣作为新媒体时代针对互联网虚假新闻以及谣言的反驳机制,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众科学认知、维护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稳定运转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从学术角度出发,作为谣言的反驳机制,对辟谣信息传播机制的研究具有较高学术讨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第一章后真相时代微信谣言的传播与消解
1.1从真相到后真相:相关概念解析
随后,是网络化事实时期,这一时期有着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字——后真相时代。谈及网络化事实,戴维·温伯格用了“大到不可知”(toobigtoknow)进行描述。这一描述反映出了网络化事实时期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作为事实的信息,其数量的极端庞大性。人们置身于如此多的碎片化的事实当中,“以至于失去了得出结论的能力”。诚如曾经的美国国会参议员丹尼尔·莫伊尼汉所说,“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观点,但不可以有他自己的事实”。然而在充满了分歧与争论的网络化事实时期,每个人都试图充分行使新技术赋予自己的“话语权”,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实”。数据不再是客观、理性的代言人,相反,数据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为实在论根据的数据客观性不再有效,数据分析的结果与主观臆断实质上没什么两样”。1在后真相时代,“数据的客观性只不过是伪装成客观性的主观性”。
1.2后真相的概念
换言之,在社交媒体成为信息分发与流通的主要方式,社群传播与圈层传播成为主流,海量碎片化事实泛滥的今天,影响人们进行行为决策的不再是客观事实,不再是真理知识,而是个体的信仰和情感的共鸣。然而,后真相并不是真相的对立面。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后真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在传播技术赋权下,传播信源多元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新传播格局下,事实拼接中对真相的渐进式追寻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流言、谎言、谣言等“噪音”裹挟着碎片化的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体,基于自身的经验、价值判断发表观点。当事件与人们的生活与利益息息相关之时,争论尤为激烈,随着陆续被爆出的事实片段不断出现,人们的讨论愈发激烈。网络上由于观点立场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舆论阵营,而“沉默的螺旋”定律出现,强势的价值观与观点不断增强,弱势的不断减弱,在不断地争论中,事实本身已经不再重要,相反,在关乎个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态度和立场最为重要,而情绪是这场舆论大火烧起来,并且越烧越旺的助燃剂。
......
第三章微信平台辟谣内容特征的实证研究....................................................32
3.1辟谣样本...............................................................................................32
3.2描述性统计分析...................................................................................32
3.3双变量分析...................................................................................46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启示....................................................................................61
4.1辟谣信息内容的比较...........................................................................61
4.2“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特征.............................................65
4.3研究局限...............................................................................................73
结论......................................................................................................................74
.......
第四章研究结果与启示
4.1辟谣信息内容的比较
辟谣信息的信源与呈现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同信源的辟谣信息其呈现方式具有差异性。信源为专家/专业机构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视频+图片+文字+链接的形式进行呈现。信源为当事人/当事机构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呈现。信源为媒体与政府机构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图片+文字的呈现方式。辟谣信息的谣言来源与文本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同来源的谣言,其辟谣信息的文本特征不同。谣言来源为国内新闻媒体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科普解释的方式进行写作。谣言来源为国际新闻媒体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事实查证的方式进行写作。谣言来源为自媒体内容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剖析反驳的方式进行写作。谣言来源为热门话题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写作。谣言来源为用户提问的辟谣信息更倾向于采用科普解释的方式进行写作。
4.2“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特征
后真相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即“情绪高于事实,立场重于真相”。在后真相时代,受众注意力的有效吸引是影响信息传播广度的重要手段。如何用最准确有效的方式吸引受众注意力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必修课。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呈现有固定的形式,头条推送以大封面图+标题的形式呈现,而第二条、第三条等则是附坠于第一条推送的下方。头条的封面图在视觉中占据约三分之二的空间,是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位置,在位置的文章往往也有着相对而言最大的阅读量。因而,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生产者来说,这一位置往往安排重要信息,标题的叙述与封面图的选择成了吸引用户点击阅览的关键。
........
结语
“后真相”作为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重要特征,也体现在了谣言信息以及辟谣信息的内容上。网络辟谣信息,充分适应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谣言传播的特征,相比传统的信息内容,其内容体现出了鲜明的后真相特征。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文本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呈现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辟谣信息的信源与呈现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辟谣信息的谣言来源与文本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辟谣信息的谣言来源与呈现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最后,本文结合量化统计分析与观察,对微信平台的辟谣信息内容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现其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后真相时代信息内容的特征。辟谣信息的标题以组合句式制造悬念,劝说与反问是常用话语修辞,质疑+反驳式最常见的标题风格,其次是疑问式的标题。在标题中经常出现“一定”、“绝对”、“千万别”、“必须”“别”“不要”等绝对性用语,“有用吗”、“真的”、“真相是”、“究竟是”等疑问性用语,“是假的”、“别信”、“不要”、“别”、“不”等判断性用语。大量使用感叹号、问号进行情绪唤起。封面图取材萌宠、明星剧照。常见的封面图除了与辟谣内容相关的网络图片外,明星、著名影视剧剧照时常出现。此外,萌宠、小动物图片也比较常见。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