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并不能改变竞选的本质,但他确实影响了竞选中选民与候选人双方的行为,由此带来的是宣传重点的改变.可以看到在2016年大选中,两位候选人彼此间的互相抨击、特朗普与主流传媒的对立背后,是政治娱乐化、个人化的倾向,传统新闻业在大选中的陷落也表现出自媒体对美国民主制度运作所带来的困扰。这种“直接对话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说天生就带有民粹的色彩,任何人都可以在账号与话题中呼风唤雨,划分“我们”与“他者”,挑起矛盾。而一个政治领袖这么做,所带来的危害要大的多。随着特朗普“推特执政”的时间推移,其自媒体的互动率也持续走低,即使他有意借此维持个人影响力与热度,民众也进入了“信息过载”的疲惫期。
.....
导论
论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和美国总统选举的背景。对比自媒体较之传统媒体具有哪些特性,以及美国民众目前使用自媒体的范围、人数等情况。其次依次梳理了总统选举的制度与当下的社会背景。第二部分具体探讨了自媒体对总统选举产生了何种作用,从选民参与行为、议题设置、候选人的角色等不同角度出发,具体探究影响发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以2016年大选为例,比较希拉里与特朗普的自媒体竞选策略。最后提出对于自媒体参与总统选举的评价,自媒体在完善政治传播通道,提高监督广泛性之外,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阅读大量相关文献,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资料来源包括期刊文献、学者专著、报刊杂志等。采取了比较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根据一定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对不同时期的政治参与主体及议题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归纳出自媒体如何改变选民行为。再对特朗普与希拉里同一时期的推特内容、宣传术语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观察候选人自媒体竞选策略的变化。
........
第一章美国自媒体与总统选举概况
第一节美国自媒体的发展
在网状模式的基础上,高互动性成为自媒体区别与传统媒体的又一优势。在传统媒体的视野下,个体间无法集结,也无法对信息进行反馈或碰撞,每个受众都是零散的个体。然而由于自媒体的算法推荐或者搜索功能,意见相同的人很容易就能够产生互动并加入“组织”,形成合力。其次,当信息通过自媒体到达受众的时候,受众可以立即对信息进行转发、评论表达自身见解、进行反馈,而这些反馈又可以形成新的信息源,这种高效即时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一点。时效是新闻的生命。自媒体社交平台通过在线编辑、一键发送的方式彻底颠覆了过去传统媒体由于严格编辑与把关导致的新闻延滞,也没有复杂的审批,这让任何有关新闻的图片、视频能够第一时间到达受众。比如微博、ins等平台都有“实时”的内容板块,在这里你可以查看到最新发布的消息。比如有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新闻,都是由特朗普的推特作为信息源向全世界扩散。也有人认为,自媒体的发展让世界进入了“个人时代”,每个人都迫切的表达与彰显自我,各大社交媒体则充当了平台与助推器。
第二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及其社会背景
一般来说,社会精英比普通民众具有更大的参与热情。政治参与本就需要一定的资源为基础,比如时间、能力与金钱。社会精英们受教育程度较高、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威望,能够支持他们去参与相关政治活动,也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感。但随着经济问题、观念偏差的产生,大众与精英间的对立也越来越明显,左翼自由主义所要求的福利或移民等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相对剥夺感,反建制精英在美国国内的呼声越来越大,“草根媒体”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大众对意见表达的诉求。
.....
第三章总统选举策略分析——以2016年大选为例.................................................................25
第一节新旧媒体的交锋.......................................................................................................25
第二节自媒体塑造个人形象...............................................................................................27
第三节丰富政治营销手段...................................................................................................31
第四章对自媒体参与总统选举的评价.......................................................................................36
第一节自媒体的积极影响...................................................................................................36
第二节自媒体的负面影响...................................................................................................37
结论................................................................................................................................................40
第四章对自媒体参与总统选举的评价
第一节自媒体的积极影响
自媒体使得政治传播的方式更加直接、有效。虽然互联网在2008年大选期间就已广泛使用,但候选人们更多是利用门户网站等静态平台,选民虽然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留言,但是各个候选人的网站之间并不联通,选民之间也无法交流,并未真正形成自由发表观点的“公共领域”。自媒体平台除了继承互联网所具备的优势之外,并不被任何一个政党或候选人所控制,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可以在自媒体上进行直接的交流、对话。这种“非中介”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党及候选人宣传的效率,传播途径的缩短与简化也更加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而不是过去经过专业媒体人的审查与筛检过后才能到达群众的耳朵里。另一方面,主动发表观点、参与讨论不仅可以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能力,更能形成新的舆论力量,倒逼政府和候选人形成一定的压力。可以说,自媒体第一次使政治传播的主体双方拥有同等的媒介解除权与使用权,而这种话语力量上的平权也提升了政治传播的有效性,
让政治系统得以平稳的运行。
第二节自媒体的负面影响
自媒体特有的属性造就了新时代的民粹,自媒体构建的“虚拟公共领域”集结了大量的民众,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各种途径强化选民之间的交流。候选人入驻自媒体直接对话选民,这种扁平的对话机制和权力机构虽然不是民粹的根本特征,但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精英阶层,削弱了选民与最终决策间的屏障。同时,社交网络上简单粗暴的词汇和论断更容易被理解和获得回应,过滤泡所产生的“内容泡沫”加深了固有的成见,催生了“网络民粹主义”。而与传统的民粹不同的是,依托自媒体技术的民粹并不体现为游行或暴动,社交媒体几乎是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从而成为一个繁荣而嘈杂的公共空间。所以,社交媒体的空间是“网络民粹主义”诞生的土地,也是“后真相”景观形成的场域,后真相时代里流量已经替代事实。在这个意义上说,自媒体本身就是带有民粹色彩的互动平台。另一方面,前文所提到的传统媒体的失灵也放大了自媒体的作用。通过科层筛选的信息更加理性,但选民更倾向于认为是更加“政治正确”,转而直接接受政客们发布在自媒体账号的信息。面对着自媒体的挤压和市场的压力,传统媒体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不得不面对用户的流失和经济的压力。
....
结论
另外,政府部门不断推动自媒体上的政务公开,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单一代言人为统治中心”的互动局面,借以保持政党、政府与领袖个人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中产阶级的困境与文化层面的冲突加剧了社会“反建制”的声音,政治正确难以再激起选民的参与热情。摆在眼前的工作、税收、移民等现实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尤其是蓝领阶层的关切。他们的诉求表达又多集中于自媒体。在群体的裹挟之下,情绪与观点变得比客观事实更加重要,自媒体成为孵化极端观念的“茧房”和“温床”,粉丝数、点赞量、互动数决定着话语权的高低。在舆论与流量的狂欢的“后真相”的时代里,各候选人不仅大选宣传中加入了自媒体方法,甚至熟稔这个全新话语领域的游戏规则,更好的去迎合选民。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