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笔者以《农民日报》为例,运用利益理论、话语理论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国内农业新闻媒体,其报道内容上以“三农”为主,但呈现出“三重三轻”的基本报道特征;对不同主题的报道进行深入分析,获取当前农业新闻媒体呈现出的话语特征。当前,农业新闻媒体在农民话语表达上总体呈现出农民话语表达的非主体性和话语利益的非平衡性。非主体性体现的是农民话语诉求非农民主体呈现、各阶层人员的话语篇幅、内容和顺序设定上的失衡;话语利益的非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农业媒体话语中呈现的利益内容存在失衡现象。研究对比发现,农业媒体与农民现实需要存在较大间距,由此导致当前涉农报道无法满足民需求、无法良好表达农民利益诉求。在农民现实需求中,农民认为涉农媒体在地域上要均衡报道;多报道贴近农民生活、具有实际作用的科教技术类报道;涉农媒体要发挥监督作用;农民要成为农业新闻中的话语主体和发言人,以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话语表达。为此,笔者基于以上发现,从制度规制、内容规制和主体培养三个维度为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的农民话语表达不足之处提供规制路径。
......
1绪论
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农民利益表达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众多学者主要从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媒介农民话语权,描述了农民话语权在大众媒介中的缺失状态及农民话语所承受的媒介话语歧视,分析原因,提出了农民话语权实现的途径,论述颇为全面。但是这些文章大多为理论论述、缺乏实证分析、特别是对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与利益表达研究欠深入、如何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规制农业媒体报道路径方面还有待解决,以上为本文留下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将尝试对上述不足展开力所能及的探索。本文从党的“十八大”后《农民日报》刊登的农业新闻为研究对象,对其报道框架和农民话语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归纳出涉农新闻媒体呈现农民话语的表征、现状,探究新闻媒介之规制与构建农民话语表达的改进路径。具体思路为:第一,理论假设。本文基于话语权和媒介公共属性有关理论,试图对农业新闻节目中农民话语现状进行研究。话语权本质上是关于一个社会中“话语”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种分配应以“人人普遍享有”为价值准则与伦理基础。在我国,作为带有事业单位属性的大众传媒,具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的公共服务功能,为民服务是其基本职能和宗旨。因此,在农业新闻媒体中,农民的话语应该得到充分保障。但是,这些理论假设是否与经验事实相符,还有待检验。
.......
2理论基础
2.1利益理论
此外,在社会学中,有学者认为,利益是处在生产力和人类需要一定发展阶段上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而社会资源是利益的载体和具体内容。3利益还反映了人类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任何利益的背后,都反映和隐藏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利益关系是利益内涵的本质所在,正是这种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协调、合作、冲突和矛盾。4笔者认为,农民利益也可以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文化利益等进行划分。在农业新闻中,农民和农民组织、农民群体都是利益的主体,涉农报道话语就是农民利益诉求表达的载体和渠道,过深入理解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好地梳理农业新闻报道中呈现出农民利益的内容、诉求,如何从利益角度分析涉农报道是否维护了农民利益。
2.2话语理论
话语理论,视话语为利益的公开表达,并将话语权作为其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让人讲话”的权力和权利。农民话语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实质是能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权利的象征,也是尊严的标志。话语理论在本研究中主要用于分析话语的特征、重要性,目的是探讨农业新闻媒体是否保障农民话语权、以何种方式呈现和构建农民话语,是否真正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媒介规制理论认为,媒介规制,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如何运作,或者人们期望媒介应如组织,以及为了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而进行运作的观念。对新闻媒体的规制。有学者认为要以人为本,坚持农民主体,树立农民意识2。媒体要强化自身专业性,尽量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还原真相。涉及敏感话题时,以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能够保障舆论监督功能的实现。3媒介规制理论在本研究中主要从新闻媒体和农民个体,探讨我国农业类新闻媒体话语表达的重构之路。
.......
3农业媒体的内容和话语表达现状:以《农民日报》为个案.................15
3.1对《农民日报》的内容分析........................................15
3.2对《农民日报》的话语分析........................................21
4媒介话语表达与农民现实需求的间距:以《农民日报》为个案.............26
4.1目标:宣传与实用的间距..........................................27
4.2地域:偏向与平衡的间距..........................................28
4.3内容:引导与监督的间距..........................................29
4.4主体:他者与自我的间距..........................................30
5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的重构...............................32
5.1制度规制:强化服务、维护农民利益.................................32
5.2内容规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话语权.......................33
5.3主体培养: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和话语表达能力.........................34
.......
5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的重构
5.1制度规制:强化服务,维护农民利益
笔者看来,习总书记提出的“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就是要转变新闻宣传思想,强化新闻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我国农业新闻媒体在很长一段时期,其出发点处于自上而下的宣传视角,根据宣传者自身的需求,通过大量集中的报道,让农民理解、接受并支持报道中包含的观念及思想,并加深农民的印象,以达到宣传者的主观目的。如今,随着新闻传播格局的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方法上、形式上和理念上更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农业新闻媒体在内容上更应凸显“三农”主题,强化新闻理念、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的服务功能,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此外,在内容服务上,农业报刊类新闻因其版面优势,相比电视媒体其内容更有深度,便于反复阅读。因此,《农民日报》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之处,把内容展现地更为深入、细致。在对时事政治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可以着重凸显政策信息服务功能,注重深入挖掘,在政策内容上叙述完整、透彻,以适合农民群体阅读习惯的书面语言,将政策解读地更为详尽。
5.2内容规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话语权
根据“媒介接近权”理论,社会大众成员都拥有接近新闻媒介、使用新闻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力。大众传播媒介不论是在新闻生产前期的采访过程或是后期的编辑制作过程,其在话语权分配上具有先天性优势,而农业新闻媒体的公共服务理念核心,就在于农民利益至上1。如不平衡话语权分配,在新闻生产环节没有全面、客观地进行采访报道,则其中某一群就会成为弱势方,导致内容失实。例如,在对某一事件的采访中,党政管理干部或专家学者出镜率高、话语内容多,农民出镜少、话语少;新闻稿件中农民利益诉求等话语内容未经农民本人直接采访得以呈现,而是通过他人“转述”、“代言”。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我国,农民群体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若农业新闻的主体不是农民本身、农民的诉求没有被及时传导、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合理保护,那生产出来的新闻则失去了其应有之意。因此,《农民日报》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农业事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在话语体系上以农民为主,在新闻受众方面,要优先考虑其广阔的农民受众群体,在报道上,平衡地域差异;在话语权分配上,优先考虑农民话语,保障农民诉求合理得到表达。
........
结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决定了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位置,2004-2019年连续十六年党中央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足以看出国家对“三农”事业的重视和对广大农民利益的维护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在涉农传播理论和涉农新闻实践相互促进的作用下,我国的涉农新闻报道在维护农民话语权、维护农民利益诉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本文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得出的农民现实需要结论,是基于某县农民的调研访谈,能否推及全国尚需日后研究进行检验;二是本文对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与农民现实需求的间距(第四章)、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的重构(第五章)的理论分析与阐述还较有待深化。出现这些不足,既有写作时间仓促等客观原因,也有笔者学力不深、积累不够等主观原因,本人愿在日后查缺补漏、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