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沉浸式新闻媒体的叙事特征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10321100319413
  • 日期:2019-10-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沉浸式”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

1.1  传播技术进步使“沉浸式”新闻生产成为可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人们愈发习惯音视频、超链接、虚拟现实去接受信息,对于纯文字等传统形式的信息兴趣泛泛,新闻适时改革形式,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迎合受众的新兴的接收信息的形式,在技术革新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发展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增进传播效果,受众更易接受到信息。
沉浸传播在对媒介的定义以及空间的变革中,自身作为媒介的社会功能也在发生变革,其特征主要革新为从仅仅一个信息系统到一个 LBS 位置全方位服务系统,从社会的信息枝干到整个社会的指挥核心,及媒介并不仅仅是辅助,而成为社会链接的桥梁,让媒介社会成为一个没有界限边缘的共享时代。
以《纽约时报》的数字转型为例,整个新闻的生产流程、采编制作、新闻传播方式渠道都发生变化,“数字优先“成为一切行动的指南。传播形成更利于 web3.0时代受众的接受特征。

..........................

1.2  当下传媒业“沉浸式”新闻应用现状
沉浸式新闻的最早开拓,追溯到 2013 年,其中影响最大的《纽约时报》专题报道——《雪崩》。这篇报道融合了文字、图片、影音与视觉化模拟等手段的深度报道成功吸引了大量读者,以创新性的全媒介报道方式重新定义了新闻的表现形式,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听体验。随后一年,全球多家媒体开始了沉浸式新闻制作选题的探索,而国内主流媒体对沉浸式新闻的制作虽稍晚但像财新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对其探索应用分类领域丰富明确。
沉浸式新闻通过新型技术手段缔造出与传统的新闻有明显差异的新型新闻传播形式,全景式视频等技术的应用,让受众可以立体化感受新闻,如在虚拟现实报道中,制作团队可以利用技术多媒介元素将新闻叙事更强烈的表现出来,增进新闻效果的表达。2018 年 3 月的全国两会上,继 MGC(机器生产内容)之后,新华社两会报道中的又一次人工智能应用,也是国内首次采用“增强现实”技术报道全国两会。新华社客户端实现了对AR呈现的原生支持,可通过扫描图形和物体,在手机上呈现增强现实报道形态。用户可以在具体场景中进行交互,点击获取“隐藏”在实物背后的“新闻彩蛋”。用户点击新华社客户端首页下方的“小新机器人”,使用AR功能扫描身份证背面,便可用更具科技感的方式浏览政府工作报告,领取民生福利。
中国媒体在沉浸式新闻中的中的探索,偏重于对沉浸式新闻中创造性的挖掘,2017 年 12 月深圳山体滑坡事件,财新网联动各大视频平台及媒体,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利用无人机采集画面全程直击灾难现场,并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对于该事件进行采访、拍摄、调研,制作了有关山体滑坡的专题报道,由一系列的 VR 新闻组成,共包括六段视频,包括揭示现场救援的 72 小时营救、展现医疗救援情况、追踪报道灾民安置点、展现受灾群众、企业工地情况,通过 VR、全景式报道、大数据等技术营造出沉浸感,并在 PC、APP 移动端滚动播放循环推送,将实时信息随时融入进 VR 新闻之中,强化新闻的真实度和渲染力。
............................

2  沉浸式新闻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

2.1  适合沉浸式内容生产的新闻主题
无论何种媒介在进行叙事中,都是一种主体讲述机制,信息的生产着通过媒介的运用将信息的发展脉络逻辑铺展开来的过程。内容生产者通过从某一角度着力或是涉及多个方面合理支撑沉浸式新闻叙事话语的论述过程。
笔者梳理至 2015 年至 2018 年,全球各大媒体的沉浸式新闻,分析中外优秀的沉浸式新闻事例,叙事视角就所有题材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六类:灾难纪实叙事、环境保护叙事、战后现状还原叙事、人文风貌叙事、极限体验叙事、政治观点叙事另经济类仅纽约时报有零星涉及,暂且不提。
不同类型的沉浸式新闻所采取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凸显的新闻价值亦各有千秋。

国内的沉浸式新闻虽起步稍晚,但很有自身特色,更着墨于自身擅长的风貌通讯类报道,利用以小见大的方面,聚焦小个体凸显社会热点问题,如留守儿童、春运返程等,中国最早的 VR 纪录片式新闻——财新网《山村里的幼儿园》,该部影片是我国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新闻的开山之作,为受众呈现更贴近现实更客观真实的中国农村,还原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影片的第二个镜头拍摄小女孩在简陋的厨房生火烧饭,通过 360 度广角镜头将整个空间记录成全景记录,立体化的空间增进沉浸感。声音在对空间的构建上不仅是画面的配角,更是占据主动引导的地主,VR 虽不能进行蒙太奇的转换,却可以通过声音引导转场,在影片中通过先声夺人的方式应用嬉闹的声音引出转场,接下里镜头一转,转到孩子们在操场上的镜头,保持受众时刻被新闻吸引聚焦注意力。因 VR 摄像机不再有景别的差别,丧失了对焦的能力,新闻只能通过镜头空间的切换去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视角去感受,该部影片通过不到十分钟的 29 个场景,运用质朴的手法拍摄,通过重复场景的出现引导受众,增迭叙事效果①。 
...........................

2.2  “正金字塔”的文本叙事结构
在传统新闻叙事中,线性的叙述通过文字实现,因此于事件发生时间并不对等,而在沉浸式新闻报道中,通过技术让受众新闻发生现场,全过程体验事件发生,与事件发生时间逐渐相同,给予受众足够的时间接受和了解事件,才能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所要传达的新闻点。叙事逻辑节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事件发生同步化。传统的新闻秉承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放在前面,随重要性递减排序文章稿件,以吸引受众阅读,而沉浸式新闻讲究新闻的实时性和在场的遥在性,让受众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虚拟在场体验新闻进行的完整重现。
在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期间,全球各大媒体都在将新晋数字技术应用到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之中,无论是赛事直播还是新闻报道,BBC 推出 360APP,推出奥运会开幕式的全程 VR 直播,效果轰动,之后对于各项赛事进行 VR 直播,还开创了点播类的赛事直播节目,通过付费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视角来观看赛事盛况,还可以通过 PC 端进行体验,感受全景体育。
........................
3  沉浸式新闻文本的叙事策略分析............................. 19
3.1   设置“合作路径”邀请用户共同完成叙事过程 ............................. 19
3.2   再现新闻发生情境实现“遥在”式的接收体验 ........................ 21
3.3   打造无屏化的阅读体验 ............................ 22
4  沉浸式新闻叙事带来的启示.................................... 27
4.1   具身传播式的新闻叙事方式将成为常态 ................................. 27
4.2   新型新闻方式下新闻真实性原则被重新界定 .............................. 28
4.3   新闻生产的“实用+审美”转向 ................................. 29

4  沉浸式新闻叙事带来的启示

4.1  具身传播式的新闻叙事方式将成为常态
身体与认知的关系联系理论,最早来自于哲学领域,从最早认知论中认为身心分离的二元论,神经感知与身体完全是独立无联系的存在,认知感知是独立于身体系统之外的抽象符号信息,但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认知,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对于感知神经作用重大,二者并非独立。
身体与认知的关系大致为,身体可以规制认知的范围与限制,认知的整个组成包括身体,身体负责调节认知,在认知中分配任务并影响判断、情绪、思维,不仅如此,认知对于身体有依赖性。
在具身认知理论中,不仅认为身体与认知是相互融合的,而且身体还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是认知的主体,身体不仅是认知具体发生反应的投射载体,而且还是认知中的感受机体,通过身体的沉浸体验,让认知丰富体验到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沉浸式新闻的传播效果的感知过程,通过技术让大脑给身体下达指令,让身体以为自身沉浸其中,让认知达到效果,由此可见,具身的认知主张的是身心一体,而不是身心一元。#p#分页标题#e#
..........................

结语
放眼全球,众多新闻媒体正不断尝试运用 VR 新闻、数据新闻等新技术手段探索沉浸式新闻,对于新闻、直播、纪录片都有所涉足,且所涉猎领域越来越宽。目前,这种起源于 2013 年的新型新闻模式尚处于起步摸索期,全球新闻媒体行业处在在对其传播规律、效果以及生产制作法则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并未形成全行业约定俗成的规则。通过技术让受众进入新闻之中,并带来第一视角感观体验,深入感受这种强交互形式的新闻。但由于新闻拍摄的高难度性,这种创新模式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还远远达不到预期。况且,仅仅是将技术生搬硬套到各个类型题材之中,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取得的传播效果不佳,亦浪费人工和时间成本。
据统计,沉浸式新闻存在一些明显弊端,例如,受众最感兴趣的政治题材涉及较少、较浅;娱乐题材过于泛滥;媒体投入最大且最为重视的社会题材新闻收效甚微;总体来看,体育、经济、自然题材新闻拍摄同质化较严重,易引发受众审美疲劳,因此关注度较低。不仅如此,沉浸式新闻的叙事视角过于单一,手法上,360 度无聚集式铺叙几乎成为标配,但应该按照题材类型精准选择技术表现形式。受众在封闭环境下对场景变化极为敏感,叙事视角的转变容易干扰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另外,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把新闻变成玩具,让信息的接受从严肃的传播、凸显知识印刷传播的文字交流,到由技术加持突出娱乐性质的感官体验,也是沉浸式新闻的一大诟病所在。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