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微信社交平台及其媒介情境特征
1.微信社交平台内涵
“社交”即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其核心的内容正是人们各自的信息及思想、感情的交流,它是具有一定公开性的沟通活动。社交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信息沟通和情绪管理。社会交往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 1 月 21 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谢新洲、安静等明确指出:微信是以关系为核心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社交工具②;聂磊、傅翠晓、程丹等则认为:微信本身不仅是网络通讯工具,更是一个全方位社交平台③;谭震则认为:微信就是这样一个依靠社会软件联结、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之间“湿”关系、营造一个“湿”环境的社交网络④。由此可见,微信是注重人际传播的社交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展现自我、信息互动的平台,并且将关系与环境融合从而营造新型关系网络。通过微信社交平台,人们既可以聊天、自我展示、拓展关系,具有很强“社交”功能;又能够发布信息,各自朋友圈交叉重叠,覆盖整个社会。微信社交平台不同于微博的“公共传播”与“媒体”功能的融合,微信社交平台更加强调“社交”和“媒介平台”的弥合,它成为两方面功能都非常强大的新媒体,成为当下中国最为流行的“Online Social Networks”。因此,将这类媒体翻译为社交平台(或社交工具或社交媒介或社交网络)更符合其本质属性。
微信社交平台强调强关系互动和社交功能的使用。一方面,微信是嫁接在 QQ 和手机联系人的强关系之上形成新的媒介形式,作为强关系的典型,亲密关系双方注重利用微信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互动。另一方面,特定的社交功能渗透着微信社交平台的传播特性。在微信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互动。同时,人们也可以使用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如“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基于微信以上的社交功能,微信社交平台呈现出如下特征:私密性和隐蔽性、强关系和准实名性⑤、重人际传播而非大众传播、微信圈子成员数量快速增长。
..........................
(二)基于微信社交平台的亲密关系互动
1.亲密关系内涵
笔者以“亲密关系”做关键词在知网的期刊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有 1542 篇相关文献。截止至 2016 年 11 月 22 日 14:26,来自核心期刊和 CSSCI 的文献共 451 篇从已有的研究中发现:第一,研究者对于“亲密关系”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亲密关系的测量,如亲密关系的满意度研究;亲密关系的量表和问卷编制;研究注重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经营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第二,国内研究对象较为集中于大学生亲密关系研究,其次为夫妻亲密关系。第三,研究方法上来看,采用成熟的亲密关系量表进行量化研究的较多;国外质化方法运用的较多,已经将自我报告、夫妇报告、档案材料、系统观察法、访谈问卷和追踪研究等都已运用到亲密关系研究领域,国内亲密关系的质化研究也开始起步。陈晓庆就大学生亲密关系问题,已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对个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第四,研究背景涉及社会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村庄私人关系变革。基于媒介发展背景下的亲密关系研究逐渐兴起,但总体关注度较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有:网络亲密关系的性质与成因;手机传播与人际亲密关系的变革;制造亲密:虚拟网络社区中的日常生活——以人人网 SNS 人际互动平台为例。目前国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机、互动平台中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因此,从希望美德传播角度出发加以分析,可以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承接当前关注的热点。
关于亲密关系的概念界定。早期的研究者 Harold Kelly(1983)认为亲密关系是指双方彼此相互影响,互相依赖。如今影响最大的是 Kirehler 提出的: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通常是异性)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合作,或是通过妥协使得具有不同目标的个体为实现他们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即为亲密关系①。我们可以看出,亲密关系之间建立了共同目标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个体目标,良性亲密关系的建构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或妥协等方式建立路径。从任务建构上看,亲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强调关系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可以是朋友关系、情侣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狭义概念仅指情侣关系和夫妻关系。本研究的亲密关系主要界定为狭义的情侣关系和夫妻关系,并将性别、文化程度和婚恋状况作为人口统计变量。
.............................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研究视角由负向关注转向积极角度。以往基于社交平台的亲密关系间的互动研究多为负向视角,更多地关注点集中在社交平台对亲密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问题的提出不足以切实地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已全方面融入人们生活的社交媒介环境中,探索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而走向幸福。
三、研究发现………………………17.............................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研究视角由负向关注转向积极角度。以往基于社交平台的亲密关系间的互动研究多为负向视角,更多地关注点集中在社交平台对亲密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问题的提出不足以切实地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已全方面融入人们生活的社交媒介环境中,探索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而走向幸福。
其次,本研究将希望美德引入亲密关系互动中,补充“希望”研究领域的不足。希望美德大多存在于病患恢复、大学生或女性、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相关研究中。此外,希望大多作为研究的中介因素,人们很少从伦理学和美德心理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因此,本文将希望美德引入亲密关系的的互动中,实现对希望美德研究的扩展。
第三,本研究将人的特质与媒介情境结合,从更加全面的理论视角看待问题。随着时代变迁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媒介社会到来。人们从以往的面对面交流为主发展至如今的对于社交媒介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间的交流方式随之而变,从而引发了当今时代下的信任缺失、关系淡化等人际交往问题。Aristotle 曾说:记忆属于过去,感觉属于现在,希望属于未来。我们说出的话,做出的行为都在下一秒前成为过去,而个体的发展方向更多的取决于我们下一秒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本文将希望美德与社交媒介情境相结合,基于当下亲密关系的交流情境,从更加全面的理论视角分析。
第三,本研究将人的特质与媒介情境结合,从更加全面的理论视角看待问题。随着时代变迁和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媒介社会到来。人们从以往的面对面交流为主发展至如今的对于社交媒介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间的交流方式随之而变,从而引发了当今时代下的信任缺失、关系淡化等人际交往问题。Aristotle 曾说:记忆属于过去,感觉属于现在,希望属于未来。我们说出的话,做出的行为都在下一秒前成为过去,而个体的发展方向更多的取决于我们下一秒的意识和行为。因此,本文将希望美德与社交媒介情境相结合,基于当下亲密关系的交流情境,从更加全面的理论视角分析。
2.现实意义
第一,本研究在互动情境重构中,关注典型人际关系,即亲密关系的幸福问题。据数据显示,自 2003 年以来至今,我国离婚率已连续 14 年呈现递增状态。不断发展的社交媒介为亲密关系间交流带来一定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走出负向研究的问题指向,走向积极研究的幸福探索。
第二,让人们更加关注自我的积极特质,并获得自我与社会的蓬勃发展。调动自身希望美德,从自身催发而非外界要求的经营亲密关系,提升个体处理矛盾关系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体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让人们更加关注自我的积极特质,并获得自我与社会的蓬勃发展。调动自身希望美德,从自身催发而非外界要求的经营亲密关系,提升个体处理矛盾关系的能力,从而提升个体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希望美德、希望组成要素与希望感水平,提出四大研究问题:
第一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特征。该问题将通过问卷中被试对于人口统计变量的相关问题及被试对于微信使用情况的回答得知。
第二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平台的媒介情境特征与亲密关系主体间互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主要依据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考察时空差异下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应对情况。除了考察媒介情境带来的行为变化外,还需考察主体间的自身状况。
第三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自身希望要素具体情况。此项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问卷调查中对于亲密关系主体的依恋、掌控和幸存要素具体情况的分析得知。
第四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感的存在状况、双方希望美德的传播方式,以及希望美德传播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此项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问卷调查中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得知。#p#分页标题#e#
根据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对研究问题的梳理,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影响亲密关系主体间希望美德传播的维度主要为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即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情感状态;微信社交平台带来的媒介情境中的时空因素以及主体的自我呈现因素;主体自身希望要素,即依恋、掌控以及幸存意愿及强度;希望感中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综合考察以上变量,可分析出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美德传播差异、传播强度及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假设设定如下:
...........................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希望美德、希望组成要素与希望感水平,提出四大研究问题:
第一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特征。该问题将通过问卷中被试对于人口统计变量的相关问题及被试对于微信使用情况的回答得知。
第二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平台的媒介情境特征与亲密关系主体间互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主要依据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考察时空差异下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应对情况。除了考察媒介情境带来的行为变化外,还需考察主体间的自身状况。
第三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自身希望要素具体情况。此项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问卷调查中对于亲密关系主体的依恋、掌控和幸存要素具体情况的分析得知。
第四个研究问题为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感的存在状况、双方希望美德的传播方式,以及希望美德传播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此项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问卷调查中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得知。#p#分页标题#e#
根据文献查阅、理论分析和对研究问题的梳理,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影响亲密关系主体间希望美德传播的维度主要为人口统计学相关变量,即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情感状态;微信社交平台带来的媒介情境中的时空因素以及主体的自我呈现因素;主体自身希望要素,即依恋、掌控以及幸存意愿及强度;希望感中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综合考察以上变量,可分析出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美德传播差异、传播强度及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假设设定如下:
...........................
(一)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特征………………19
(二)微信社交平台的媒介情境特征及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关系……………21
(三)希望要素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情感状态关系……………………23
四、结论与讨论………………………33
(一)研究结论………………………33
1.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特征 ……………………33
2.微信社交媒介情境特征与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关系 ………………33
3.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要素分布 ……………………33
三、研究发现
(一)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行为特征
从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频率上来看,超过 85%的被试选择了“总是”和“经常”选项,即绝大部分被试会在一日内会多次与伴侣通过微信社交媒介进行互动。亲密关系主体间利用微信社交媒介维持和经营彼此关系的程度较高。
从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互动符号上来看,首先,亲密关系主体间在微信社交媒介情境中会积极使用文本、表情、图片、语音及视频等多种互动符号与伴侣进行互动,具体数据分布情况见图 3-1。其次,在这些互动符号中,文本信息为亲密关系主体间最为常用的互动符号,同时,表情符号的使用在亲密关系群体中也十分普遍。语音和视频的使用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这说明亲密关系主体间不仅有满足于文本表达和信息交换的需求,还具有真切感受伴侣状态,与伴侣面对面互动的需求。亲密关系主体间通过使用微信社交媒介进行积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带来的局限性。第三,亲密关系主体间在进行基于关系双方的基本交流互动的同时,还会进行公共信息的分享与传播。由图 3-1 中数据可知,亲密关系主体间进行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分享的人数为 37.1%,占有一定比例,但较大幅度少于其他三种方式,由此证明亲密关系主体间利用微信主要是基于情感互动需求,同时伴有少量公共信息的分享与传播。
.........................
结语
离婚率升高并非完全由社交媒介的出现而造成,但社交媒介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亲密关系主体间的交流情境和交流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亲密关系主体间的希望意识和行为实践。从研究结果中来看,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给亲密关系双方带来了一定的时空界限,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为克服时空界限和促进彼此关系进行了具有希望性的互动与经营。此外,男性的希望美德在各个具体的积极个性特质上普遍高于女性,订婚阶段的亲密关系主体间的积极特质和希望干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和步入稳定情感阶段的亲密关系主体间可以维持或有意识地提升自己与对方的正向沟通与行为实践,充满希望的意识与言行必然会促进亲密关系主体间希望美德的传播。
一方面,社交媒介情境成为了亲密关系主体间不可避免的交流环境,在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社交媒介情境和不断变化的亲密关系传播方式共同影响的当下,促进自身希望美德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伴侣间的线上交流,从而完善并深化亲密关系。另一方面,虽然在社交媒介情境中,亲密关系主体间希望美德的提升能促进线上交流,但这种提升并无法完全替代亲密关系主体间的面对面交流。
我们与其从负向角度指出问题,用法律规范强制束缚,不如从积极角度考虑问题的解决,建立并发展自身的希望美德,提升自身遇到负面事件时的处理能力,在增强自身希望意识的同时,不断实行具体的希望性计划和方法,从而促进亲密关系间更高强度的良性互动。我们以人际关系中最为基础的亲密关系为始源,以充满希望美德的传播促进伴侣关系的完满,从而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