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城市马拉松与城市形象之新闻媒体传播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41019073118790
  • 日期:2019-04-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将分为媒介想象和实际体验两个维度对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机制进行阐述。媒介想象的建立包括马拉松赛前城市宣传片对于城市形象的展示、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如何借助马拉松这一媒介事件增加城市的报道量,提高城市曝光率,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中因为马拉松而产生的互动与交流。

1 城市马拉松与城市形象相关概念梳理

1.1 城市马拉松定义以及发展现状
马拉松是国际上最为常见的长跑赛事之一,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 490 年 9 月12 日,马拉松海边爆发由波斯人和雅典人发起的“希波战争”,最终雅典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了让家乡人在第一时间知道胜利的消息,士兵菲迪皮茨全程奔跑回到家乡,到达雅典之时已经精疲力尽,在把胜利的消息传递给家乡人之后,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将胜利的喜讯带给大家的“英雄”,1896 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首次设立马拉松项目,路程正是当年菲迪皮茨奔跑的路程——42.193公里。随着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增设了半程马拉松和四分之一马拉松,成为奥运会的常规项目。 国际上首个城市马拉松始于波士顿,自此马拉松由奥运会常规项目发展成为一项与城市息息相关的体育赛事。 在这里可以给城市马拉松下一个这样的定义: 城市马拉松(以下或称“城马”)有别于专业性较强的奥运马拉松比赛项目,指的是经由中国田径协会授权,由市政府主办、各区政府和体育局承办、企业运营推广的,由专业选手和非专业选手共同参与的具有全民性、趣味性的大型赛事。 “城马”在路程长短上分为全程、半程、四分之一(10 Km 跑)、健康跑、超级马拉松, 迷你马拉松等六种,在场地类型上分为路跑和非铺装路面(如越野跑)两大类型,路跑是马拉松较为常见的赛事。近几年除了常规赛事,“城马”还陆续增添了趣味赛事,如情侣跑、儿童跑、家庭跑、团队跑等等。我国城市马拉松起步较晚,近几年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况。国内首个“城马”比赛始于 1981 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至今北京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时间是每年 10 月份的第 3 个星期日,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2010—2012 年间,中国马拉松赛事举办场次从 18 场发展到 33 场。自 2013 年始,中国有 11 个城市开始申报有意愿举办马拉松,2013 年成功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已经达到 44 场之多。而仅在 2015 年一年内,经由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场次已达134 场,参赛人数达 150 万人次,包含全国各行各业的长跑爱好者。到了 2016 年,国内组织的各类跑步赛事累计 302 场,其中路跑赛事达 187 场。2017 年采用路跑赛事 800 人规模,越野跑赛事 300 人规模的统计口径得出规模赛事达到了 1102 场。
.........................

1.2 城市形象的定义以及构成要素
1.2.1 城市形象的定义
对于城市形象的定义莫衷一是。城市形象“是城市或者相关区域给人的整体感觉……如当地小吃、古建筑、交通状况、高楼大厦等,都能让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普通民众的素质、公职人员的办事效率、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民族风情,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魅力。”;学者蒲实曾经在理论层面给城市形象下过这样的定义:“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风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①;城市建筑学家凯文林奇也曾经在《城市意象》中将城市形象定义为在城市建筑、道路、街区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可识别的城市意象”,是在城市中人共同记忆与经验之下所形成的“公众印象”。凯文林奇对于城市意象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城市的视觉形象系统对于城市印象形成的重要影响,但是城市印象的形成不仅仅包括对于城市的直观感觉,还包括对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挖掘和理解,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一座城市的脉络。综上,可以给城市形象下一个这样的定义:城市形象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建筑、道路、风景等外观所形成的整体印象,以及人们对城市政治、经济、人文等要素的综合性的特定共识。城市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首先是能够给人们留下直观印象的城市视觉;其次是代表城市市民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城市行为,最后是代表城市总体基调与内核的城市精神。
1.2.2 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对外传播和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信息堆砌,而是经过一定的编码从而产生意义,并且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意义的传递和解读,能够作为信息编码的“原材料”即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各个要素,城市形象的传播是对于城市定位的能动扩散和城市要素的整合传播。城市形象要素是人们对于城市印象的总体判断依据和影响人们对于城市感知的重要元素,因此,“城市形象元素是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遗存和集体文化记忆,以及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与精神文明的状况和追求等汇聚而成的纵横贯通的识别性符号与共识性话语,它们是构成城市形象传播的叙述个性、叙事素材和叙事策略的资源库。”①按照性质,可以将城市形象在总体上划分为物理要素和精神要素,物理要素包括城市的建筑、道路、区域等景观要素,精神要素则包括城市文化内涵和市民的精神面貌等,同时,城市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领域,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服务等职能,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是城市形象的内在呈现。
...................

2 “城马”的媒介属性与信息整合功能

2.1 “城马”媒介属性及其“奇观化”现象分析
在狭义的概念中,可以把承载意义的语言、文字,以及具有信息传输功能的电话、报纸、书刊、电视等均称为媒介。而在广义的定义中,媒介则指的是一切传递信息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在传播学者施拉姆眼中,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只是一种“机械化媒介”,媒介可以是加快和扩展信息交流的社会机制。而巴扎、农村集市、人与人之间的闲聊、巡回演出等也可以被视为“人际媒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的举办本身就是一种媒介样态,“是一种执行着众多任务和传递着大量信息的当代媒介”。它为信息的传递交流构筑了平台,为人际交往与沟通营造了共同的意义空间,具备了全方位的传播功能。城市的形象作为城市现状和特征的符码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得到传播,人们通过赛事将所看、所听以及对于城市的感受在头脑中进行解读,形成对于城市的“印象”。
城市越来越多地被归为媒介事件。媒介事件的相关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著作《形象》中,他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媒体经过设计与策划的“伪事件”。对于事件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法国媒介学者丹尼尔·戴扬和美国伊莱休·卡茨,其核心观点是将媒介事件定义为电视事件,是那些经过电视直播的可以令人屏息驻足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一些划时代的政治事件、体育竞赛以及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使命和重要人物所经历的过渡仪式,这三种类型的事件可以分别归纳为竞赛、征服和加冕。而“城马”同时具有以上 3 中特质: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也是一个全城联动的盛大庆典,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实现了参赛选手对自我的征服。
戴阳、卡茨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传统媒体,强调电视对于“历史的现场直播”。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媒体已经颠覆了有关媒介的相关概念和模式。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形象传播的主力军。因此,再将媒介事件单纯地定义为电视事件难免具有局限性。综合对于媒介事件的概念,可以将媒介事件下一个较为广义的定义:媒介事件是经过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介和互联网为传播渠道,向受众进行目的性传播的事件。随着媒介社会影响力的增大,媒介事件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相关理论已经在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进行延伸和关联。比如,传播学领域当中有关媒介事件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再比如,有关媒介事件与人类学中的仪式理论的研究。以奥运会开幕式为例,这样的盛大典礼符合戴扬、卡茨所定义的媒介事件,人们共同见证仪式的举行,将其视作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狂欢日”,这样的仪式传播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制造出一个“暂时的”认同空间,从而形成空前的凝聚力和强大的向心力。
.......................

2.2 “城马”的信息整合功能
城市既是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象征地。卡斯特曾经指出:信息时代形成了一种新都市形式——信息化城市。城市包含着各种信息,城市越大,信息量越大,因此,“城市形象传播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大部分城市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模糊不清的原因往往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信息过多或者过于庞杂”。城市负载着大量文化象征符号和商业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个巨大的媒介体。#p#分页标题#e#
人们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的整体印象除了来自于媒体报道所形成的城市想象,更多的是来自于可以作为媒介的城市所包含和承载的各种信息。城市随时随地都在吞吐着庞杂的信息,且城市越大信息量越多。西方曾有学者统计指出,在大都市当中,仅从城市公共信息以及文化和商业符号等信息的传播当中,一个人走在街上和商场之中便可以获得 2000 个以上的各类信息,包括各个街区的路牌和指示牌以及各种户外广告系统和大众传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的集合构成了城市的象征,并构成城市形象的一个个表现形式和符号。
人本身即为媒介。城市空间的基本属性是人的聚集,城市中的各种社会交往和信息传递都是以人为中心,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城市中的人,城市信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传播,“城马”为信息的交流和意义的共享营造了共同的空间。马拉松参与者来自于不同的城市和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类型的人聚集到一起,他们身上携带着各自不同的“信息”,在一个短暂的共同空间内进行交流与碰撞。赛后又将他们眼中的城市信息带回各自的生活空间中,完成城市形象的二次传播。
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或者各种节日庆典,整合城市元素,是城市形象传播中相对有效的传播方式。利用特殊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是一种常用的策略,成立于 2001 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使得博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海南小镇备受世界瞩目;有着“中国达沃斯”之称的黑龙江亚布力镇也因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逐渐受到关注。许多城市也会利用奥运会、博览会等大规模活动作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这些活动一般是集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时间向外传递有关城市的各类信息,从而进一步完成城市形象的传播。城市马拉松作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通过赛事符号的传播表达城市精神文化,通过赛事体验令外界更多地了解和承认城市的特点和独有的魅力,打开了形象展示的窗口。
....................
3 “城马”与城市想象的建立................................17
3.1 城市形象的媒介想象与实存..........................17
3.2 大众传媒以“城马”为契机建构城市媒介形象......................18
4 “城马”与城市形象的“体验式”传播....................... 24
4.1 “城马”对于城市景观的传播............................24
4.1.1 “城马”线路设计对于城市静态景观的展示.....................................25
4.1.2 “城马”创造城市动态景观..............................26

4 “城马”与城市形象的“体验式”传播

4.1 “城马”对于城市景观的传播
“景观”一词是与地理学相关的概念,是指不同时期的地球形态集合,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最早被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引入,用于探讨自然景观向人类文化景观转变问题的研究。城市景观凝结了城市发展历史和人类活动,是由建筑、街道、地理环境等构成的城市外观以及由城市文化、市民精神面貌等构成的城市氛围。可以将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划分为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两类。自然景观要素是指包括山川、河流、植被等在内的自然风景;人工景观要素则主要有文化遗址、园林建筑、商场集市等。这些景观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叠加,而是经过了对各种要素的系统组合。好的城市景观能够反映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符码,为城市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素材。另外,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因此城市景观除了表现在城市的外在环境,还表现在公共活动和活动中的人这两个方面。城市马拉松赛道多依城市道路而建,赛道的设计尽量突出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代表城市特点的景区,奔跑中的选手和赛道两边围观的人群构成城市当中独特的“流动景观”,身处其中,可以感受到市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的城市氛围。
4.1.1 “城马”线路设计对于城市静态景观的展示
房屋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体。建筑包括各种房屋等人工建造的东西,如雕刻、门坊、路灯、街道等等。建筑既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又凝结了人类活动形态,反映了城市政治、宗教、习俗、文化等,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符号。“建筑物本身也是相互作用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识别的空间及其他等等”①。很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都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代言符号,如悉尼歌剧院、伦敦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等。城市建筑不仅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外部景观,更是文化的缩影,向外传递着城市的的历史发展和人文因素,反映着城市的灵魂和精神。作为代表城市的重要符号,城市建筑逐渐成为一种媒介,一种展示城市形象的基本元素。“城马”的线路设计宗旨通常为全方面展示建筑特征,因此马拉松起、终点的选取以及中途经过的景观都经过特别的构思,伦敦马拉松将起点设在白金汉宫,北京马拉松的起点则是天安门广场,厦门马拉松赛道放在了在最能代表厦门风光的滨海大道上,兰州国际马拉松则将沿黄河而设,充分展示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独特地位。2016 年沈阳马拉松更是首创夜跑模式,灯火阑珊处的奥体中心、盛京大剧院、彩电塔、北陵公园、全方位地展示了“亮”化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