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新闻媒体论文,供大家参考。
1、绪论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必定离不开“传承”这一概念,对于此概念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侗族文化在传播影响力的进程中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天生的弱点,即缺少针对本民族的文字3,由此一来,侗族文化只能依靠其他方式传承于记录本民族的文化。在缺乏文字的情况下,聪明灵活的北侗人民寻找到了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信息以歌曲这一载体来呈现的方法,并利用歌曲的口头传播方式将这些信息呈现,且长久的保存遗传下来。
1.1 研究动机
现阶段,学术界对侗族大歌进行了大量研究,而绝大多数的研究内容都集中在侗族大歌自身特点上,贵州侗族大歌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按侗族方言区区分,分别为南部方言区与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指以贵州的锦屏县启蒙以南的黎从榕4等县,北部方言区指以锦屏县启蒙以北的天柱、三穗、镇远等县,北部方言占五分之二,南部方言占五分之三,南北方言有较大区别,南北部都各自有自己的戏曲,南部叫“侗戏”,北部叫“阳戏”5,两者的音乐、语言、演唱风格、演唱方式都不相同。南部侗歌的唱法是大歌用大嗓唱,小歌用小嗓唱,而北部侗歌大嗓小嗓混合混声一起用,并没有明显的划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北部方言区的侗族大歌6。在前人的研究中以研究侗族大歌的艺术色彩性居多,大多数偏于研究南部方言区的侗族大歌,而研究北部方言区的北侗侗歌却少之甚少,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亲自走访北侗村寨开展调研,在此过程中,发现侗歌的意义不止局限于记录、娱乐两大重要作用,其中北侗歌仪式对该村寨村民团队精神的培育及凝聚起到相当关键的功效。
..........
1.2 文献综述
在众多现有的文献中涉及研究少数民族的文献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围绕民族传承这一主题展开的研究,虽然都是传承问题,但研究视角却是多种多样的。在这诸多的研究成果中,以人类、社会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占多数,在对北侗侗歌的相关方面探讨时,大多数是从侗歌本身的音乐角度和北侗文化民族角度来研究,但是从传播学层面出发开展的探究相当不足。
1.2.1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
国内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在历经长时间的停滞期后,呈现爆发式研究阶段。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对民族辨别进行了大范围调研。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其研究成果提供一定的助推力。民族文化学是一个交叉且综合的学科,其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不同种类的学科,是这所有学科理论的融合体。民族文化学不仅仅局限于对民族生活的阐述与解读,与此同时将文化、传承等重要因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文化适应与传播》,由郭建斌编写,该书就属于一本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典型著作,在他看来,对民族文化传承等主题的研究可以以传播学理论知识为着眼点,以此为基础,并广泛的利用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郭建斌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谈到与民族文化相关的问题,对此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半视角的层面,是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剖析完成的。此次研究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民族志”的高效可行的研究手段,对“媒介人类学”的发展7起到相当关键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还对在国内社会正处在重大转型阶段下少数民族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解释说明。郭建斌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还从一个少数民族对奥运会的理解与评估中寻找探索的突破点,在他看来,这已上升到“国”与“家”两者间的关系,因此围绕这种关系的创建8展开讨论,既存在重合的部分也存在剥离的部分,反映了国家、少数民族老式村寨、传播载体这多者间的繁杂关系。
..........
2、北侗侗寨与北侗侗歌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天柱县北侗村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侗歌与安宁的生活方式及独特的民俗文化得以保留。例如天柱县高酿镇的地良村它成为了“南陲歌乡”,地良村作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首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寨,是天柱地区规划保护开发的一个传统古村寨,也是北侗文化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在这种浓郁的侗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北侗侗歌在历史发展中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且得以传承发展。
2.1 天柱侗寨自然环境
天柱县位于贵州东部,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是“中国重晶石之乡”、“贵州黄金高原城”和“中国观赏石之乡”。天柱县地理位置特殊,南靠锦屏县与湖南靖州自治县,东连湖南会同县与芷江侗族自治县,西靠省内三穗县、剑河县,北抵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天柱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就因为天柱的自然环境优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北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所以天柱县的北侗侗寨也是覆盖率最多的县份之一,天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被专家学者誉为“人类疲惫心灵休息的家园”、“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天柱的传统文化保持着特有的古朴风韵和神奇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柱人民的精神和思想宝库,而北侗侗歌文化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2.2 天柱侗寨社会环境
天柱县侗族聚族结寨而居,以族姓为纽带进行活动。有的一寨一姓,有的虽然一寨数姓,但各姓都有一定居住范围,自成群体,都有其族姓的组织、法规。其自然领袖称“寨老”或“族长”。天柱县是歌的海洋,每年群众都会自发的举行大小歌会几十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阿婆坳“四十八”歌会。每逢此时,湘黔边界各个村寨四万多民众都聚集于此“对歌”,歌声抑扬动听,婉转动人,今人留连忘返。由于北侗侗歌文化的群体共同维系纽带,每个村寨之间联系颇为密切,交往颇为频繁,尤其现在互联网时代的鼎盛时期,各种新媒体平台使用便于侗族人民的联系与交流,还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和即将到来的县级飞机通航、高铁的开通时代,在深入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之下,村寨与村寨、村寨与外界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
3、北侗侗歌仪式过程的实地考察............19
3.1 天柱县北部侗歌....19
3.2 天柱县侗歌中的人际交流........27
3.3 天柱县侗歌及歌会的保存价值..........32
4、城市化现状对北侗侗歌传播环境影响...........34
4.1 天柱县北侗第一寨的城市化现状......34
4.2 城市化对北侗侗歌传播的影响..........36
5、城市化进程中北侗侗歌传播的仪式观:共同体边界构建 .........40
5.1 北侗侗歌传播方式改变 ...........40
5.2 北侗侗歌中的仪式 .........43
5.3 北侗侗歌构建仪式中的共同体与边界........45
5.4 北侗侗歌仪式中社会功能的改变......47
6、北侗侗歌传承困境与传播路径
其实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本民族的传承困境与传播路径的挑战,这些挑战存在与本民族内在与外在重重的阻碍,外在条件影响着内部条件的嬗变,北侗文化也是如此,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民族文化的嬗变中,如何适应这个外在环境,如何找到适应的出路?探索到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发展路径,也许在城市化大趋势背景下的现当代,大家觉得城市化给本民族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比如生态环境偏离了传统正轨,造成民族的消逝。但是我们从传播角度来衡量这个标准就不一样了,传播的角度就是用当前环境反哺于民族文化的原始状态,诸如新的传承方式和传播路径来更先进的保存我们的民族文化。
6.1 北侗侗歌在传播中的困境
通过此次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北侗侗歌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从传播学层面来看,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作为一种无文字传播方式,北侗侗歌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来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往往不够稳定,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尽管国家为侗族创造了文字,但是创造的这种文字并没有真正起到传承和发展北侗侗歌的作用。在很多侗族村寨当中,侗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口口相传以及汉字注音仍然是侗歌主要的传播形式。根据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北侗方言区歌会这种高度循环的传播方式使得侗歌不断的得到充实和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侗族仍然处于一个口语传播的时期。语言媒介是这个时期最大的障碍和局限。随着侗族不断的被同化,真正懂得北侗侗歌的村民越来越少,这十分不利于北侗侗歌的传承和发展。#p#分页标题#e#
........
结 语
北侗侗歌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的文化符号,是北侗人民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是侗族的“活化石”,是侗族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北侗侗歌承载着侗族丰富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是侗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北侗侗歌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发生了嬗变,这同样也改变了北侗侗歌本身。城市化发展趋势下不仅影响了北侗侗歌仪式的边界构建,而且使以前存在的古老北侗侗歌已经逐渐被人们忘记,在现在的北侗侗歌演唱过程中,北侗很多人已经用汉话来演唱侗歌,侗歌的节奏汉话的词,这样的侗歌就没有了侗语的障碍,人人都能听懂,与此同时也就导致了北侗文化侗歌用侗语唱出来的边界也正在逐渐弱化。北侗侗歌在传承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碍。很多古老的侗歌已经被忘记,很大一部分传承人都已经老去了,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村寨大多数的男女青年外出打工、做生意,已经很少有人会唱歌了。青年人忙于在外赚钱,早已无心学习侗歌,现在只有四十岁以上的少部分人会唱侗歌了。如今现在北侗侗歌的传承危机下,其实城市化的介入也许不是坏事,通过城市化的商业性质来传承、记录这一文化也许是一大趋势,所以现在的北侗一些德高望重的歌师、传承人、歌队等等都是会接一些商演和比赛,这也许也是冥冥中保护着北侗侗歌的一种路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