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借鉴以往学者关于“放管服”改革成效的研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实证方法测度改革成效和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第1章绪论
1.3.2国外研究现状
“放管服”改革是当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改革,所以在国外鲜有以“放管服”改革为主题的理论研究,但是“放管服”改革本质上是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的职能改革,与国外的政府改革在本质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似之处。相较之下,国外的政府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这一时期的政府改革成效显著,吸引了大量学术研究的关注。本部分旨在探索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相关研究,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下行政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改革,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关于国外关于政府职能改革的研究现状,分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分权改革研究、政府流程再造研究和政务服务改革研究四部分。
(1)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研究。行政审批通常被视作“政府规制”,而针对此类改革的讨论一般基于公共利益理论。该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控制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与政府建设趋势相一致,这反映出政府管制逐渐放松的改革方向。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简化行政结构,有效避免权限的冲突,重塑政府间的关系,促进整体性政府的构建和解决经济问题,并推动政府运作更为经济、高效[26][27]。Ana Campos Cruz总结行政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应用新的措施来改变行政系统的目标、组织结构和程序,以提高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有效性[28]。近些年来,西方学者Inkina较为关注比较行政改革,研究涵盖了诸如去中心化,缩小公共机构规模,创新制度改革,进行现代化结构调整和变革管理等方面[29]。
第3章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成效的指标体系构建与成效测度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对于确保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遵循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构建“放管服”改革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58]。
(1)客观性原则
在评价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成效时,客观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应基于公正和事实的基础。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能够准确反映改革带来的实际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这一统计数据来评估市场环境中的创新活力。这样的指标必须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干预,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强调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放管服”改革评价中,这一原则要求指标的选择应该有助于理解改革的理论框架及其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这些指标不仅要能科学地反映改革的效果,还要能帮助理解改革背后的机制,从而增加评价的可信度。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所选指标必须易于实施和测量。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评价指标应该能够通过现有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来获得,必须具有实际操作性。指标的设计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计算,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既有效又高效。
第5章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成效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分析
5.1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两个行动主体的关系情况一般用关系数据来表示,两两地区的差异是一种关系,故多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来源分析就可以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来进行探究[74]。本部分构建的关系数据计量模型如下:(5.1)
本部分采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被解释变量为“放管服”改革成效得分的地区差异(Y),所选控制变量为金融服务水平的地区差异(X1)、创新活力的地区差异(X2)、吸引外资情况的地区差异(X3)、劳动力水平的地区差异(X4)、法治化水平的地区差异(X5)、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地区差异(X6)、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的地区差异(X7)、政府分权的地区差异(X8)、财政支持的地区差异(X9)、行政成本的地区差异(X10)和政府规模的地区差异(X11),变量的数据形式均为30×30矩阵,观测值为870个。
5.2 QAP相关分析
QAP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两个网络(或矩阵)之间的相关性。它通过计算两个矩阵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它们是否在统计上显著相关。QAP相关分析考虑了网络数据的非独立性,是评估网络结构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80]。本文经过QAP相关分析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见表5-1。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2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借鉴以往学者关于“放管服”改革成效的研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实证方法测度改革成效和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本文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1)跨学科视角的缺乏。本文主要关注了市场环境、政府建设两个维度,来探讨地方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实践成效及区域差异。这两个维度主要集中在经济环境、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但忽略了其他学科视角对于“放管服”改革的多维度解读和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等。缺乏这些跨学科视角可能导致对“放管服”改革的理解和评价存在局限,也可能会影响到改革策略的设计和优化。
(2)本文主要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如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子群分解、马尔科夫链分析和QAP回归分析等。这些定量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放管服”改革的实际效果和区域差异,但可能存在过于依赖定量分析而忽略定性分析的倾向,进而在理解政府、市场和公众在“放管服”改革中的角色和互动方面造成不足。
(3)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作者会继续关注有关“放管服”改革研究的具体动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改革成效提升的具体问题,丰富完善改革成效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