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完善策略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2485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3-01-2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为提升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效率,应鼓励调集社会各界,为补奖资金的获取开辟新路,摆脱政府主导型资金来源面临的种种困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探索及推进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相关的 PPP 项目。

第一章 绪论

1.2.2国外研究现状

(1)生态补偿的概念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PES),是指为那些维系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支付费用,具有自愿性、条件性及有利于穷人的公平性的特点。发达国家早在1890年便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思想理念。庇古首次提出了“庇古税”,他表示政府需以污染环境者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来收取一定的税费,以收税的方式遏制由污染给社会带来危害事件的发生26。Allen(1996)提出,生态补偿是为了修复环境的生态功能,实行某些举措修复已受损的环境,或重建环境。Neera(2015)指出生态服务付费是指通过设立生态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将资源进行买卖和交换,以有效减少人们的负外部性活动。

(2)生态补偿功能研究

Pagiola(2005)发现生态补偿可以维系生态、帮助公民增收,促进了当地的团结安宁27。Dietsch(2007)等提出草原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突出强调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28。Thomas Sikor等(2016)得出公民不单能够从自然资源的维持爱护中获取直接利益,还能从中获取间接利益。Yantin Yin et al.(2019)认为实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中国为保护草原资源、修复草原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规模空前的生态环境服务付费方式。引导牧户减畜、禁牧,以降低草原退化的程度从而恢复草原生态平衡。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第三章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概述

3.1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提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草原恶化情况不断加剧,不仅在生态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同时延伸到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草原资源的保护逐渐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保护草原、修复草原被提上了国家重要议程,国家与草原生态保护相关的意见及政策、法规等相继出台。

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意见,强调了保护林草生态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意在削弱草原的受损程度。2001年中央发布了关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指出应在适宜的程度范围内利用草原,推动牧区畜牧业发展。2003年,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明确对草原的监督、管理、确权等方面做出了法律规定,草原保护的部分相关内容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同年,国务院提出我国首个草原生态补偿工程相关的项目即退牧还草项目,做出了禁牧、轮牧、休牧的制度规定,意在实现草原的保护、修复与可持续性发展。2005年,中央提出应切实加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应进一步强化牧区的禁牧、轮牧、休牧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中央于2006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将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并于2007年完成制定。2010年,国家决定在8 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并于2011年开始首轮落实。此项政策目标在于通过为牧民提供补贴,以达到鼓励牧民配合推进草原的禁牧、限牧、轮牧、休牧的目的,有效推进草畜平衡管理,控制草原的退化,帮助草原恢复生态功能,提升农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速度,为牧民提高收入开设新路,推动草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政策内容不够合理完善

5.1.1补偿方式单一,只注重资金补偿

现阶段草原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是以资金补偿为主,虽然也涉及到了其他补偿类型,但占比过低,并没有发挥出实与有力的效用。整体而言,自治区内当下依旧缺乏多元的补偿形式。只注重资金的补偿方式过于单一,只能勉强保证牧民的收入不减少,但并不能完全弥补牧民在政策实施中所形成的损失以及实现牧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政策实施前牧民以放牧的方式提高家庭收入,但现今受到政策中草畜平衡和禁牧要求的影响,导致每个牧户牲畜数量减少,甚至无法继续进行牲畜养殖的生产活动,使牧区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并且加之近几年的通货膨胀及物价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牧户的家庭经济压力与日俱增。部分牧民也会由于自己的损失过多,接收到的补贴过少而产生对政策的抵触心理,不愿配合政策的实施。同时,牧区的牧民除资金外也面临着教育、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大量需求,因无法满足此类需求而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效率。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单一的资金补偿已经不足以弥补牧区每个家庭的损失,不能很好地帮助牧户缓解各项压力。由此可见,运用多种补偿方式对牧民进行补偿提高牧户家庭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为牧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可以增强牧民对政策的配合度、支持度。

政策补偿是补偿方式中的基础、先决条件,资金补偿提供资金的支持,教育和医疗补偿有助于提升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物资补偿也是强大的后备力量。完善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势在必行。

5.2牧区公共服务问题突出

5.2.1牧区医疗水平较低

目前,内蒙古农牧区的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总量少、质量低、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破旧、基本诊疗设备陈旧及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且牧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半径大、可及性差,公共卫生服务在牧区推进缓慢、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内蒙古政府近些年有逐步加大对牧区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但牧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速度与质量,依旧难以满足牧区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对高质量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基于此种情况,一些牧民只能选择去城镇医院看病,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而刚好草原补助奖励可以弥补这部分的资金缺口,于是部分牧民将补贴金用在了医疗方面,导致了补贴金无法发挥出本该发挥的作用。

可见,牧区的医疗设施配套不完备等一系列医疗问题,不仅关乎牧民的就医感受和生活质量、身心健康,还影响着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效用。

5.2.2牧区教育发展缓慢

受内蒙古牧区人口分散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牧区教育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尽管近十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对于牧区教育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牧区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有所改善,但相比于城镇,各方面依旧落后。政府对于牧区教育的关注度、投入力度等依旧存在不足。当前,在内蒙古牧区的部分学校依旧存在位置偏远、设施陈旧简陋等问题,牧区学校所提供的食宿条件较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数量少、种类单调且成本投入低、质量差,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此外,牧区学校的师资结构和水平也较为薄弱,学校内设置的班级数量较少,教师学历达标率低,缺少优秀的、年轻化的教学人才,甚至存在一个老师教授多个班、多个年级学生上课的情况,教师队伍失衡。而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部分教师又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缺少对最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此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和提升。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六章 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对策建议

6.1优化完善政策内容

6.1.1完善多样化补偿方式

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实物补偿、智力补偿。补偿方式是践行落实草原生态补奖的渠道,政策践行的效用与补偿方式的选定密切相关。当前,资金补偿是内蒙古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的最主要的补偿方式,补偿方式多样化的实现势在必行。

(1)重视智力补偿,进行技术培训

长期以来牧民依赖于粗放型的牲畜养殖方式,舍饲、半舍饲和圈养方面的技术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当前的政策要求,需对牧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引导牧民转变养殖思维和方式,提升牧民自身可持续的生计能力。政府应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与资源,明确培训标准和方向,定期在牧区开展相关培训课程,优化建设培训中心、技术推广机构,将线上线下结合授课与带领牧民实地考察相结合,引导牧民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到牧区技术培训长期化、常态化。同时,通过在技术培训中选拔优秀示范牧户,进行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示范牧户带头作用,激发牧民参与培训、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2)注重实物补偿,降低养殖成本

内蒙古不同地区之间草原的产草能力有所不同,一些干旱少雨的地区草场生长较差,难以通过打草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草料,而外购的饲草料成本又较高,偏低的补偿收入并不能够缓解牧户较高的养殖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实物补偿的方式,为牧户发放饲草料,提供饲草料基地、棚圈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物补偿,避免牧户陷入银行贷款-以补贴还款-再次贷款购买饲草料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