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要注重老年教育组织和投入,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老年教育的最大容纳量,为老年人提供适老的精神文化教育场所和条件,搞好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最后,要加强家庭慰藉为主、专业辅导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三大老年心理服务支柱建设,重视老年人的家庭关系,鼓励和弘扬中华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工作,这将是今后城市老年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的光明之路。
绪论
0.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0.2.1.1 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较早。柴门(Zusman,1966)分析了老年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的动因①。库博思和本斯东(Kuypers and Bengston,1973)提出造成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的原因是老年人日渐衰退的身体与生存环境的不适应②。1975 年杜克中心创立的 OARS 多功能评价问卷把老年人的精神状况作为反应老年人生活的指标③。1977 年巴里卡.兰德创立了包括精神健康在内的用于评价 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的综合评价量表。林(Lin)认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指标分为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气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探讨了老年人的心理孤独等精神问题,并将老年人的孤独分为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沃恩.本特森的研究则指出与亲属、好友和邻居的情感交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
0.2.1.2 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的实践研究。
国外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强调调更为全面地发展老年教育,并进行制度化保障。195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1976年,在内罗毕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提出,人的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各种知识、各种领域。自此,终身教育的发展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于 1976 年颁布了世界上的首部终身教育法,建立起了世界上最为完备的终身教育制度,从而向老年人普及基本文化和劳动技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并颇具规模,以补偿教育、继续教育及闲暇教育为主,其中包括政府主办的、自治自主的、社区型的多种老年大学,另外,美国政府为老年人提供老人综合服务中心,向老年人提供娱乐、教育、社会等服务,为老人搭建了学习、消遣、放松的舒适的生活平台;在日本市场盈利组织大量涌入老年精神文化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提供文化生活、老年教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提高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瑞典颁布老年人临终关怀机制,老人护理制度和老人公寓制度等,为老年人提供与他人互动的生活环境,使老年人不会感到孤独,精神得到慰藉。
3沈阳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服务问题的深层原因
3.1政府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性较差
3.1.1政府对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了解甚少
尽管政府对老年文精神文化注意力水平逐年上升,关注的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依然杯水车薪。从整个老年精神文化服务领域来看,政府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注意力配置比例甚微,无法有效应对老年人嗷嗷待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政府对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保基本、广覆盖”的阶段[22],多年来我们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物质保障,对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更多是一种憧憬,还处在不断实现的过程中,这与当前“多层次,可持续”的老龄化事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同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养成了勤劳上进务实的品质,追求的更多的是物质生活的富足,即使老年人在退休后,精神文化生活依然相对匮乏。相关研究得匮乏,导致政府对老年精神文化需求了解还停留在浅薄的层面,通过 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的查寻发现,关于“老年精神生活”、“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和“老年人文化生活”课题至今共有 3 项,距今时间均比较远,足以说明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力度不够。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文章搜索到共 55 条结果,其中大多来自报纸、会议和论文集,核心期刊文章只有 4 篇,又查询了“老年精神生活”,搜索到 114 个结果,其中大多数为论文集和报纸文章,没有发现任何核心论文。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尚欠,知之甚少,并且大多为老年工作者的文章,内容相对粗浅。人们对老年精神文化服务的某些概念界定还缺乏权威的认识,许多学者的研究还停留在宏观的认识水平,定性研究较多,许多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解释,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4 针对满足沈阳市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对策
4.1完善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服务需求的回应机制
4.1.1以老年需求为导向
提高老年精神文化服务质量 随着老年人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对老年文化产品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不同身体条件、文化背景的老年人选择文化产品也有所差异。因此,市场要加强对老年人需求的分析,通过大数据等互联网分析与老年人需求调查研究结合的手段,了解老年人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需求,同时将“互联网”与“老年人精神文化产品(服务)”相融合,构建“互联网+老年文化产品”平台[19],开设网上“老年文化产品商店”,充分尊重老人的自主选择,提供老年人网上反馈和表达渠道,以互联网多元信息为基础,老年人文化需求为核心,促进老年人文化产品的精准供给。此外,市场还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通过老年人的兴趣偏好、身体状况和年龄条件的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老年人的文化产品偏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文化消费需求。最后,市场要高度重视老年人文化产品的适老性和满意度,设计人性化和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同时保证老年文化产品质量要过关覆盖面要广泛,而且要体现人文关怀,重视老年人使用产品的舒适和便捷性能。
4.1.2降低老年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成本
加强文化资源利用 推动老年文化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市场的引导和政府、社区、公共文化机构、企业、教育机构等方面协商和资源整合,达成共识,为老年人提供成本较低的文化教育和学习资源。首先,政府及其公共文化部门应该降低老年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成本,实行政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扩大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设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等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向老年人免费开放或者优惠向老年人开放的范围,并提供便利交通和辅助器械等助力设备,设立老年人绿色窗口或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参与老年精神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环境。其次,互联网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体验,例如:微博、微信、手机APP 等新媒体,深入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开展网络使用培训,鼓励老年人使用网路学习、网上购物、网上交流[24]。最后,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与共同爱好的老年人形成文化团体组织,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一是可以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和兴趣性,二是可以使活动形成规模效应,加强社区联合举办活动和老年文化兴趣社团的建设,减少老年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的边际成本。公共文化产品的消费应该重视当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物质消费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如今城市的老年人大多经历艰苦奋斗的生活,养成了简朴和节省的思想观念,所以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应该考虑老年人的有效需求,尽量降低老年人的消费价格,或者予以补偿或优惠。
4.2制定地区性的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发展规划
4.2.1构建多元化参与的服务体系
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具有社会性的特征,需要集聚力量,统筹协调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进步依赖于政府、市场、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保证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发展的关键,涉及老年教育的政府相关部门要保障经费,专款专用,确保老年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把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首先,政府要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原则,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不断完善老年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同时要增强政府在该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把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计算到城市的财政预算中去,并且所占比例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强大的号召力,鼓励社会各界组织或团体、个人投身到老年人的文化建设中来。其次,引导社会组织或团体加大对老年文化生活项目的投入,为政府分担老年精神文化敷服务压力,例如:福彩基金补贴、慈善机构资金补贴,非政府组织的资助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展开助老活动,加强社会主体与老年人的联系合作,弥补政府在老年人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和空缺。此外,畅通为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的捐赠通道,提供构建合法正规的捐赠平台,大力宣传和鼓励企业或个人为老年人文化建设提供资助,同时政府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譬如,企业缴税减负,个人享受某些特殊待遇等;鼓励企业投资建设老年服务产业,开发老年文化消费产品,与政府合作投资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项目。最后,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加入为老年人服务的行列,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完善表彰和奖励机制,提升社会对老年人服务的荣誉感。
结束语
关于老年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满足,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前提和基础。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品质和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应与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水平同步提升,笔者认为,“老人安,天下安”,老年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做好老年精神文化服务,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首先,政府、社会、市场、个人不同层面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优势互补,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内心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其次,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辟多元参与的有效途径,保障老年精神文化服务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不同优势,建立常态化的协同合作机制,同时,要完善相应的参与表彰和奖励制度,激发各主体的内在潜力。此外,要注重老年教育组织和投入,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扩大老年教育的最大容纳量,为老年人提供适老的精神文化教育场所和条件,搞好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最后,要加强家庭慰藉为主、专业辅导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三大老年心理服务支柱建设,重视老年人的家庭关系,鼓励和弘扬中华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慰藉工作,这将是今后城市老年精神文化服务发展的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