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末期,已广泛应用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化治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优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网络化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设计、连接的纽带、网络的责任框架、“治理型的公共雇员”。
绪论
0.3.1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现状 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垃圾分类治理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政策、中端运输以及末端处理的各类型先进技术上。由于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具体实行起来也不尽相同。
德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启动垃圾分类之初就进行了完善的立法,据了解德国的立法多达 8000 多部,贯穿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二是形成了一整套政府主导、致力于源头减量、权责分配明确的治理体系。日本这个国家比较注意细节,在很多小事上做的细致入微、为人称道。日本的垃圾分类比较注重发挥居民的力量,以居民参与为主,政府和其他组织协同治理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的困境,而且利用垃圾分类产生了一些发展资源回收可利用的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将可回收物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Stewart 认为从主客观两个角度研究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更为可靠,因为居民是参与源头分类的主要力量,通过研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相关性可以发现,相对于社会效益而言,居民更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的质量。
保罗·R·伯特尼曾在著作中系统介绍了美国的环境政策,美国的环境政策以市场激励为主线,回顾了实行十多年的固体废弃物政策,并突出强调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基于“刺激性”激励角度,国外其他学者也提出有关垃圾源头分类和末端治理的对策,例如按量收费制、回收补贴制、保证金返还制。
3 沈阳市老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未能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治理网络
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网络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合适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沈阳市老城区的垃圾分类治理还没有完善到该有的水平。
3.1.1 垃圾治理目标不明确
应当明确的是,开展垃圾治理工作的目标究竟为何?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之下,政府当前的工作更像是在完成任务,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是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现有的垃圾治理体制之下,居民每天都在面临的困扰被政府忽视,现有的政策和行动都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走向,许多其他城区或者其他城市的经验其实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却被政府奉为圭臬,大加推广。治理工作脱离了居民的生活,工作目标盲目地迎合上级要求,势必会使得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效率更加低下。
3.1.2 合作伙伴的选择存在问题
垃圾分类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本身就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但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是,由于政府职责的缺位,没有将各方主体吸引到治理网络当中来。现状为: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不够强,垃圾分类的思想仍然无法深入人心,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十分表面,理所当然的也无法形成生活习惯,成为居民每日生活的例行之事。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主要负责垃圾处理的末端环节,本应该提供专业化的设施设备、进行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因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前期成本高,见效周期长,短期内收益低或看不到收益。从市场主体的逐利性来看,促使其主动参与存在一定难度。二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掌握的垃圾分类技术还不够先进,因此导致企业既需要扩大投资,又需要进行技术革新,很多企业缺乏动力。
4 沈阳市老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4.1 构建政府为主导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格局
网络设计是网络治理的第一步,因此在重构网络治理新框架时应明确几个问题:关于网络治理的目标是什么,政府的角色地位,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如何进行管理,目前沈阳市老城区之所以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开始建构网络时没有考虑清楚。
4.1.1 明确垃圾治理的最终目标
推行一项工作首先应考虑要达到什么目标,垃圾分类治理也不例外。在运用网络化治理理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时,首先要明确垃圾分类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沈阳市政府在确定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最终目标以后,既不是将每一个环节都顾及到,那样会导致精力不足,也不是机械的把每一个环节分配给各部门、企业,而是要担任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总设计师,协调各方力量。围绕这个最终目标,在政府制定政策规划时协调更多的资金向垃圾分类治理倾斜,通过优厚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加入,把企业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吸引过来,倡导第三部门加入,集合、安排协调各种资源,一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在确定总目标的时候,还要处理好总目标与分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政府作为网络化治理的集成者,要明确设立一个长远而重大的垃圾分类治理的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要相信唯有正确的目标,才能指引正确的方向。
4.2 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连接纽带建设
沟通才能互通有无,才能增加互信。目前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纽带将各主体连接起来。网络运行的有效就是指信息沟通的及时和执行实施的灵活,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4.2.1 搭建高水平的沟通互动平台
在治理网络中,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理的效果。搭建一个高水平的沟通平台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个沟通平台上,各主体之间信息和资源互通有无,避免沟通不畅阻碍计划的执行,一方发出消息,另外几方都能听得到,避免了“二手消息”传递模糊准确性,更有利于各主体之间的互信关系的增强。
现代数字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让整个社会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网络化治理也利用此便利迅速提高了沟通效率,沈阳市政府作为这个治理网络的主导者应该牵头建立并逐步完善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的信息平台,就像各地市政府建立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一样,政府部门和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企业通过账号更新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居民可以通过各自的实名账号登录查询自己的绿色积分,看到垃圾处理厂的实景,定期公开工作成果、任务分配,有利于全过程的绩效考核。一旦出现问题,各方迅速行动,节省时间以提高效率。这种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并不是纸上谈兵,沈阳市老城区有可借鉴的模板例如厦门,厦门曾建成福泰餐厨垃圾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化。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沈阳市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搭建好沟通互动平台,通过连接最新的技术逐步完善这个沟通互动平台,并且作为网络集成者要解决好主体之间沟通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末期,已广泛应用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化治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优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网络化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设计、连接的纽带、网络的责任框架、“治理型的公共雇员”。利用网络化治理理论来解决沈阳市老城区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创新性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利于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和优势。
沈阳市作为二线城市,率先进入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的模式,如同世界上发达国家一样,垃圾分类的最初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这些年来,沈阳市致力于出台政策、细化奖惩措施,加大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寻求有社会大局意识的企业合作,已经在逐步实现垃圾减量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我们国家倡导较早,起步较晚,沈阳市老城区在参与度、设施统一、立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慢慢探索,我们应在学习优秀的垃圾分类经验的基础上,与沈阳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条属于沈阳的有特色的道路。
本文在调查沈阳市老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戈德斯密斯的网络化治理理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包括构建治理新格局、加强沟通纽带建设、完善责任机制、加强各治理主体的能力,从而期望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沈阳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