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基层行政人员因工作岗位、工作性质等原因面临不同的行政伦理自主性问题,需要区别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行政伦理教育不完善的因素,也有行政人员自身因素等。解决行政伦理困境,既需要从宏观制度入手,例如提升行政人员工资待遇、改善行政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也需要从微观视角切入,例如通过教育等激发行政人员行政伦理性。
第 1 章 绪论
1.3.1 国外研究现状
特里·L.库珀是美国的著名行政伦理学专家,他的行政伦理思想在美国行政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著作《行政伦理手册》被认为是公共行政伦理学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的《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是当前美国大学公共行政伦理学课程中“最为广泛采用的唯一教材”。
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提出了既保持一种较高的个人伦理自主性水平,同时又使公共组织的产生符合集体的目标[5]。库帕认为,相对于社会公众,行政人员必须坚持公共利益效忠优先原则。“公共行政人员角色逐渐从公民角色中分离出来。行政人员既是公民的雇员又是公民之一”[6]。这种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行政人员所承担责任的复杂性,容易导致行政人员的效忠冲突。一方面是公共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因为每个人每一种角色背后都附带着一系列的义务,夹杂着私人利益,导致各种角色之间发生冲突,将扮演者置于尴尬、矛盾之中,最后,扮演者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才能最终和解这种冲突,但对于采取何种行动,扮演者自己有很大的随意性。行政人员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政责任主体,自觉地践行其公共利益的责任取向,归根结底取决于行政人员是否具有行政伦理自主性,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公共行政道德的主体。而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并非天生的,而是一个后天建构和养成的过程,是道德信念建构、制度规范约束和社会环境优化的整体性过程。
第 3 章 L 县行政人员在行政伦理自主性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3.1L 县行政人员基本情况
董伟玮在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行政基础》一文中,对基层行政概念进行了深入地阐述。他认为,“基层行政无疑是在“公共行政”的意义上使用行政这一概念。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基层行政又将行政放在基层这一特定层级之上加以理解,但这里所说的行政,并不局限于狭义上的行政机关”[17]。因此,基层职能机关是行政机关,基层的群团组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也均是行政机关。对基层行政人员范畴应当做扩大性理解。不仅仅是基层职能机关的人员是基层行政人员,群团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员也是基层行政人员。L 县县委和群团组织共 19 个,县直部门 6 个,县政府组成部门 38 个,中央省直垂管单位 7 个,乡镇街道 8 个,以及检察院、法院,上述单位均可认定为基层行政单位。L 县财政供养人数约 11000 人,其中公务员约 1400 人(科级干部约 1100 人,科员约300 人),事业编约 3000 人,教师、医生约 6700 人。合同制、政府雇员人数不详。这类人员是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签订合同,人员流动非常快,且不同单位对合同制、政府雇员态度不同,有的单位在人员雇佣接近 10 年的时候,不再签订合同,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有的三年重新招募雇佣人员;有的根据工作需要,短期内加大雇佣人数,或极大地削减人数。
L 县行政人员因工作性质的不同,面临的行政伦理问题存在差异,“三个超越”的衡量标准不能简单地套用在每一类行政群体上。为便于研究,本文根据上述理论,结合调研实际,将 L 县行政人员群体进一步划分。
第 5 章 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外部激发与内部调试
5.1 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外部激发
5.1.1 行政伦理教育
行政伦理自主性的激发与适用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要经过认识和理解行政伦理自主性——感受并认同行政伦理自主性的价值和作用——反复体验和感悟行政伦理自主性对行政人格塑造等一系列过程。认识理解、感受认同、体验感悟都需要行政伦理教育将行政伦理自主性的理念等传授给行政人员,否则行政人员将不懂、不会、不敢适用行政伦理自主性。
美国行政伦理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对当前我国的行政伦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马国泉的《行政伦理:美国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美国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其中详细介绍了国际市/郡管理协会的道德规范、政府道德法和政府道德办公室,以及公民道德的培育。美国的国际市/郡管理协会包括市政府、军政府的专业行政官,协会使命是通过发展和培育专业的地方政府管理进而缔造优秀的地方政府。协会极其重要的一项努力是制定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中列明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以协助会员理解和落实规范。遵循该协会的道德规范是加入该会成为会员的条件之一。会员必须同意由其他会员对其行为进行定期审查。[21]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道德法,规范在政府部门服务的每一个公务员。美国联邦政府的政府道德办公室是根据该法而设立在行政系统内的一个部门,1989年升格为独立机构。政府道德办公室设有教育处,任务是确保行政系统近500万员工能接受高质量的道德教育,并提供足够的教材以满足这些课程的需要;同时负责为白宫、行政系统的各个部门、首都华盛顿地区的训练和受训人员等开办道德教育的课程;负责协助、监督和审查行政系统各部门的道德训练项目,协调一年一度的道德调查,其结果是每两年向国会进行一次汇报的内容之一。公民意识包括实施权利的意识和履行义务。公共行政中的公民道德包括四个方面:横向参与意识、公共利益意识、公民教育意识和社区意识。在公共行政中不断提倡公民道德有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有助于政府公务员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廉洁政府的建立。
5.2 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内部调试
5.2.1 行政伦理自主性内部调试的主要途径
树立行政伦理忠诚是实现行政伦理自主性内部调试的主要途径。忠诚作为一种尽责的品质和状态,是一种理性的力量,是履行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行政忠诚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执行国家意志和维护公共利益时自愿的、实际的以及彻底的奉献。[24]行政伦理忠诚则表现为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对行政伦理行为的服从与尽责,是精神价值层面对行政伦理的尊重乃至信任。行政伦理忠诚可以调适行政人员的利益尺度,实现道德责任与法律责任的融合。行政人员具有多重角色,每一种角色背后都有相应的利益牵连。需要明确的是,利益是一个中性词语,不能单纯的认为含有“利益”二字就是消极的、腐败的。以修建高铁为例,高铁线设计可以从甲城市出发,经乙城市到目的地丁城市,也可以从甲城市出发,经丙城市到目的地丁城市。两条线路的设计无所谓好坏,因为都会给沿线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如果这条高铁线的设计师是乙城市人,对乙城市有深厚的感情,他可能会倾向于经过乙城市。同样,如果他是丙城市人,也可能会倾向经过丙城市。当然,这样的假设过于简单抽象,只是想表明一点,影响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涉及的利益问题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因为利益不同,也会影响政策信息的传递,形成一个一个“过滤网”。价值观的偏见、利益诉求的差异等原因,使得“过滤网”的空隙大小不一,各方以利益损益值作为对策参考,得益越多,过滤的内容越少;受损越多,过滤的内容越多,乃至抵制、变换过滤的内容。强化行政伦理忠诚,可以促使行政人员将尊重法律和秩序的价值观与行政伦理道德相结合起来,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行政职位的责任结合起来,超越自身的利益视阈,从更高的价值为阶审视自己的行为,规制利益诱惑下的行为,做出更为恰当的决定。
结论
行政伦理自主性是行政人员面临行政伦理问题时,基于自身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对行政伦理问题地做出价值判断并依据该判断选择自身行政行行为,并以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自主性是完善行政人格,提升行政素养,促进行政工作的重要途径。
基层行政人员因工作岗位、工作性质等原因面临不同的行政伦理自主性问题,需要区别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行政伦理教育不完善的因素,也有行政人员自身因素等。解决行政伦理困境,既需要从宏观制度入手,例如提升行政人员工资待遇、改善行政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也需要从微观视角切入,例如通过教育等激发行政人员行政伦理性。在县域一级,行政部门能够采取的方式有限。例如,提升行政人员待遇既要考虑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也要考量财政规章制度是否允许。对于政治环境因素,县域一级行政部门基本没有自主决策的余地。因此,在县域一级增强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自主性应当从激发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微观视角切入。
解决行政人员行政伦理自主性不彰的困境首先要完善行政伦理教育,实现体系的专业化、内容的专业化以及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用专业化的行政伦理教育激发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自主性。行政自由裁量是适用行政伦理自主性的重要实践,是检验行政伦理自主性的试金石。行政自由裁量中的行政伦理自主性不是不受法律、道德约束的无拘无束,应当用问责确保行政伦理自主性的方向,确保行政自由裁量的权责统一,确保行政伦理价值的正确体现。当行政伦理与行政命令的冲突无法解决时,应当为行政伦理自主性设定救济途径——行政检举和有限的抗命权,给予行政人员对抗行政强权的制度保障。调适行政伦理自主性就是确保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实践能够健康持续的存在,因此要强化行政伦理忠诚。用忠诚调解行政人员的利益尺度,用忠诚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用忠诚增强行政人员适用行政伦理自主性的勇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