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论文哪里有?本文以地方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和基础,选取 Y 镇政府关于旱厕改造项目的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方法、文献研究法获取信息,对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中折射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而探索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路径。
第一章 绪论
1.4.1 国外研究综述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停滞性通货膨胀现象,在行政体制上也出现了机构庞大、运转不灵的弊端,造成政府治理运营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政府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转变治理方式,不断向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借鉴私人部门管理经验,创新行政管理手段,转变政府职能,权力下放,市场的问题市场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解决,解决不了的政府再着手解决。经过这一番改革,西方国家逐渐摆脱了以往的问题,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4]90 年代,西方国家不断在政府治理模式上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了”治理“与”善治“的理念,逐渐向社会多元参与倾斜,以此来达到有效地、良好的治理。在此基础上,各国也纷纷开始研究探索政府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 B.盖伊.彼得斯的杰出著作《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本书从分析传统模式出发,并结合全球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现状展开系统的评价研究,将未来政府总结为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和解制型政府四种治理模式。四种模式的理论基础各有差异,分别强调政府管理市场化、政府治理多元参与、政府治理灵活应变、政府治理精简效率。[5]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别的的学者也就政府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相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见解。例如,Gabriel A.Almond 认为政府治理能力就如同弹簧一样所能承受外部力量压迫的程度,具体指通过设置行政机构、制定政府政策并加以执行来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6]John.Richard.Nicolas.Stone 指出,政府治理能力是指政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而采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手段的能力。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政府治理能力是政府为维护自身利益和达到某种社会目的,通过管理社会事务来降低外来因素造成损失的能力。
乡镇行政管理论文
.............................
第三章 成效评估:Y 镇旱厕改造项目实施的效果分析
3.1 旱厕改造项目成效评估
从 2016 年 6 月,Y 镇响应国家号召,根据上级部署,拉开了旱厕改造的大幕。Y镇 9 个社区 74 个行政村 10197 户(其中 4 个行政村 480 户入住社区楼房,有部分平房436 户使用新型厕所,已完成旱厕改造,无需再次改造),其余 70 个行政村 8632 户被纳入厕改计划。前期,Y 镇旱厕改造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老百姓对厕改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使乡镇政府一度陷入困局。Y 镇政府在此种情况下,通过转变方式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利益为目的,鼓励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并紧紧围绕”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重点环节,科学规划布局,统筹推进实施。根据统计,截止 2018 年上半年,全镇旱厕改造完成 8287 户,完成率达 96%。除A 社区完成 94.6%及 D 社区完成 92%以外,其他社区旱厕改造完成率均高于 95%,符合《农村改厕项目年度考核验收》中完成要求。加上改厕前已使用新型厕所的 916 户,全镇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 90%以上。具体详见下表 3.1 所示:
表 3.1 Y 镇旱厕改造完成统计表
...............................
第五章 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5.1 强化现代化治理理念
5.1.1 服务型治理理念
乡镇政府的工作需要直接接触农民群众,群众对乡镇政府的印象主要取决于基层人员的工作方式及态度。乡镇政府要构建和谐、健康的现代化新型乡镇,需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必须在服务上下工夫。本着对农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乡镇政府是农民群众利益的执行及捍卫者,在进行治理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官本位“和”管本位“的思维方式,以为人民服务为理念,以群众的利益为导向,了解农民群众的需求及困难,包括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社保、医务、田地、网络、水电等,对这些公共服务需求和问题要时刻警惕发现并第一时间回应解决。[31]通过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培训,定期下村入户访谈、实行民众监督打分等方式来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观念。这样才能为民解决好问题,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
5.1.2 民主性治理理念
孟子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因此农民群众的意见、支持和参与在乡镇政府治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乡镇政府想要拉近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就要从政府大院走出来,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积极调动群众心中的热情,大力提高群众的认同和归属,努力维护群众的的需求和利益,更好保障群众的民主和权利。基层民主首先体现在村民自治,它作为基层民主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服务、管理、监督的主要形式,应当引起乡镇政府高度重视。重审基层民主自治与乡镇组织政府的关系,并使基层民主自治得到推广,让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得以健康发展,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自由和政治权利。另外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障下,建立多种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平台,如设立听证会、电子政府等渠道,不仅能保障乡镇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能方便群众表达诉求,让政府更好地了解并满足群众所需,激发群众对乡镇政府治理的参与和监督的热情,并提高群众参与和监督乡镇政府治理的能力,使基层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建和发挥,形成乡镇社会治理的良性循环。
..........................
5.2 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
5.2.1 多元化治理
主体乡镇政府治理一直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面对乡村政治形势的变化,这种治理机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34]因此要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需要树立多元化治理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新型格局,乡镇政府多元化治理主体除政府以外,还包括社会、市场、公众等个体。多元共治对于应对政策供给、信任和监督等问题,有更有利的解决方案,能够减少投机行为、提供多种选择,从而使决策更合理。[35]要构建多元共治主体,首先要改革当前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鼓励成立更多的农民联合社、基金会组织、社会调解团队、公益事业机构、多种行业专业协会等多种多样的社会组织,并通过立法保护和政府扶持等途径,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和政治社会中的交流协商作用,不仅能助力政府人员对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还能改善乡镇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局面,利用社会监督及行业自律,乡镇政府将一些社会职能通过企业卸载、外包、杠杆投资等方式分摊给社组织力量,形成社会多元共治局面,让社会组织与政府多种力量良好互动、和谐共存,使政府治理和服务更优质。[36]当然要保障多元共治和谐共存,需要完善职责划分的相关法规和机制。只有多元主体共治,才能整合市场、社会、农民等更多的力量,通过协调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共促乡村振兴与发展。
5.2.2 多元化的治理资源汲取渠道
乡镇政府治理时需要足够的资源作为保障,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资源汲取渠道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乡镇政府对于本身要承担的资金,在确保支出平衡的基础上,根据政府要求,对财政进行专项分配和使用。另外基于乡镇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特色和优势,通过构建公民社会、公共财政、企业等多元化渠道,汲取多方资源。在市场经济层面,乡镇政府可减少自身的直接资源投入,通过规范市场环境和培育特色产业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获得新的服务和资金来源,也可通过征收、购买或者激励制度建设吸引企业参与对公益事业的投资等方式提升资源集聚总量。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38]从 2018 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的 5 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而乡镇政府作为最直接执行者,提高其治理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获得的资料,对 Y 镇政府关于旱厕改造项目这一案例进行描述和成效评估。从前期准备、具体实施到改厕验收,详细剖析出其存在群众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度低,改厕标准把握不到位、施工不规范,无害化厕所设施存在弊端,后续管理养护费用高等问题,从而映射出乡镇政府在治理方面存在习惯于自上而下管理、粗线条运动式管理、注重于外在效度达成、被动应付上级任务等深层次问题,并从治理主体、要件、资源、人才、机制五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启示我们寻找提升乡镇治理能力的路径,包括强化现代化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健全完善治理机制、优化创新治理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略)